作者:近影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它和其他文化藝術一樣,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文化思想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逐步產生、完善,並隨著時代而發展的。 近三十年來,許多盆景界人士都在進行著創新的努力,在不少地區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然而,創新畢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絕非一蹴而就。中國盆景藝術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加上近三十年的突飛猛進,在形式、技藝、材料等方面均已成熟,留下來的空間似乎並不大。因此,創新的最難之處在於找準方向和突破口。
對於創新的方向,筆者根據多年國際交流的體會,還是以為中國盆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以民族特色取勝」。如果說在技術上,國外盆景在某些方面走到了前面,我們應該虛心地學習和借鑑,那麼在藝術上,民族特色正好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應該珍視和繼承優秀的傳統藝術,從中尋求創新的突破口。
說到創新的突破口,筆者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盆景僅僅是其中的一項,而各類藝術又都是一脈相通的。因此我們應該從整個傳統文化中尋求突破,而不要局限於盆景本身。
線條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具有魅力的表現形式之一。它在中國的繪畫、雕塑、書法、舞蹈、音樂、建築、園林等各類藝術中均有體現。下面僅從「線條造型」來談談從傳統文化中尋求創新突破的一些想法。
中國人喜歡將情感濃縮在各種不同的線條之中。這些線條不是單純的線條,也不僅僅是塑造形體的因素,它還可以渲洩作者的主觀情感,傳達作者的意趣精神,成為作者表達意志、思想、感情的手段。難怪有人稱」中國藝術是線的藝術」(李澤厚語)。
以線造型,是中國繪畫的主要審美特徵。本來幾乎世界上各個民族的繪畫在原始時期都是以線條來描繪物象,但後來出現了分化,以明暗、色彩為主的造型語言形成了西方繪畫,以黑色線條為主的造型語言形成了東方繪畫。而中國繪畫由於與書法同源,因此更為注重線條造型。
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人物衣紋飛動, 猶如被風吹揚,號稱「吳帶當風」;宋代馬遠《山水圖》中的松樹,主幹剛勁,枝如屈鐵;清代鄭板橋畫蘭竹,線條恣意縱橫,無拘無束。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主要表現手法為線條勾勒輪廓,再進行敷色。畫家用一種變化的線條來表現山石、樹皮的紋理,稱之為「皴法」。皴法其實就是一種線條藝術。如「披麻皴」、「折帶皴」、「斧劈皴」、「荷葉皴」、「亂柴皴」等,都是以線條構成,並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特色。
中國傳統的雕塑,常常將立體的藝術作平面來處理,目的就是為了表現線條。雕塑本身雖然是立體形象,但把立體的藝術當作平面處理。如人像的面部、頭髮、手、腳、體態、衣著、飾物的表現技巧,都突出了線條。【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中國書法是抽象的線條藝術,它的個性化因素最為強烈。在書寫上,沒有相同的筆跡,就是因為線條最易個性化。同樣的一個字,有不同的人書寫,結果完全不一樣。書法的字形結構,是線條的組合;與之相關的篆刻的印面結構,也是線條的組合。唐代懷素的《自敘帖》,線條如「鐵畫銀鉤」,上下翻轉,起伏擺蕩,有疾有速,有輕有重,極富音樂節奏感。齊白石的篆刻則大刀闊斧,橫衝斜插,線條淋漓酣暢。
中國古典音樂大多屬於「單音音樂」,以旋律見長,其實也是一種線條的藝術,只不過它不像中國書法、繪畫那樣在空間上展開的「線」,而是一種在時間上延綿的「線」。如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作曲的手法並不複雜,幾乎是單向的旋律敘述,但它為什麼能那麼優美,那麼百聽不厭,就是因為它特別注重表現聲音的流動變化和旋律的層層漸進,這種「線」讓人感到纏綿啡測,婉轉悽涼。
舞蹈是肢體語言的藝術。中國古典舞特別注重身形的曲線運動,表現」含蓄柔韌」、 「以柔帶剛」的氣質,同樣也具有線條藝術的特性。
中國古建築的飛簷翹角和外露的結構,園林中的「曲徑通幽」等等,無不體現了線條的特色。
我們不厭其煩地談線條,因為線條是中國藝術的靈魂。
我們再回到盆景。雖然古代盆景留存至今的極少,而且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我們可以從許多古代繪畫中看到,當時的盆景造型,非常注重線條的表現,追求外在形態的簡練。
元代畫家李士行的《偃松圖》,細緻地描繪了一件松樹附石盆景,老乾虯枝,懸根露爪,古意盎然。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中的古梅盆景,主幹半枯半榮,小枝蒼勁自然。清代王圖炳《梅花盆景圖》中的雙杆梅花線條曲折多變,姿態呼應。
這些繪畫中的盆景的線條,都是經過了高度提煉、過濾的洗鍊之美,抓住了本質,表現了情感,它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是一致的。
今天,在很多富有新意的現代中國盆景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線條手法的成功運用。
我們知道,盆景藝術的創新,不僅僅是形式、技藝、材料等方面的創新,而應該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念的結合,既要充滿強烈的時代精神,又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還必須體現出作者的個性風格。
「時代精神」、」民族特色」、「個性風格」這些虛的概念,都是很難說得清楚,但又能切實感受到的。它們都與線條密切相關。因為線條能夠塑造出生動的形象,表達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同時可以注入個性因素,使風格上的差異一眼可辨。
對於盆景藝術的創新,我們雖然無法說出具體到底應該怎麼做,因為那是需要靠每個盆景作者通過創作實踐來實現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決不能丟掉線條造型這個重要的民族傳統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當然,線條造型僅是中國盆景藝術創新的一個路徑,或一個突破口。在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中,還有許多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 都可以從中尋求到創新的突破口。
擴展閱讀:
20年黃山松培養經驗,松樹特殊階段不可向葉面噴水(1)
高幹黑松盆景《秋風無奈何》成型記
刺柏盆景《高山流水》欣賞,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王恆亮作品
淺談獨幹盆景的布局,把握好這10點,盆景自然很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