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四月,這三首古詩最美——
第一首:宋代翁卷的《鄉村四月》,用白描手法畫出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風景圖。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閒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燈花物語說: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了迷人的初夏時節風景圖。後兩句寫人,寫農民忙著在水田插秧,襯託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全詩前呼後應,交織出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卷。
第二首: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春光的頑皮可愛。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燈花物語說:這首詩語句平淡自然,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在詩中,詩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還用擬人手法,寫春光轉來躲去,頑皮惹人。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戲語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堪稱唐代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第三首:宋代司馬光的《客中初夏》,寫景狀物,託物言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後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
燈花物語說:這是一首寓情於景、狀物抒懷的託物言志詩。起筆點明節令:初夏的一場細雨,驅散了春天的寒意,洗淨了空氣的塵埃,山水明朗而嫵媚。轉筆切入近景:春去夏來,眼前已沒有了隨風飛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終向著明媚陽光盛開的葵花。通過寫景狀物,詩人表達了「不學柳絮隨風飄——柳絮沒有固定的操守,要做葵花向日開——忠君報國「的思想情懷。
唐詩宋詞故事:李白的劍氣
唐詩宋詞故事:揚州從唐詩深處氤氳而出
唐詩宋詞故事:蘇東坡理想中的生活是有一壺酒的
唐詩宋詞故事:孟浩然是一個心甘情願的隱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