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技法 精雕細刻(工匠絕活)

2020-12-15 人民網

【絕活看點】

泥,一江兩岸,各不相同;挑,精雕細刻,行雲流水;燒,火中求寶,變幻多姿。摟、揮、轆、挑、熎、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坭興陶六藝,廣西欽州的李人帡,數十年如一日,傳承著這門傳統技藝;其作品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柔和的燈光下,粗糙有力的大手捏著一根細長的雕刻刀,在陶坯上刻出一道道圖案……眼前這個神情專注、以刀代筆的老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坭興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人帡(見圖,嚴立政攝)。

「這叫做『挑』,講究精雕細刻,一氣呵成。」說完,李人帡鼓起腮幫子一吹,陶屑紛紛散落,露出紋路的本來面目。他數十年來精研於此,熟練掌握線刻、堆雕等雕刻八法,或剔或刮,或鏟或鏤,行雲流水,遊刃有餘。

摟、揮、轆、挑、熎、光,是廣西欽州坭興陶六大技法:採集配製,去粕存精,為摟;加水攪拌,濾水濾氣,為揮;輪盤製作,整型成坯,為轆;裝飾雕刻,極盡精妙,為挑;掌控火候,窯火三煉,為熎;刀石磨蹭,脫皮顯肌,為光。

少年時代,李人帡聽說江對岸有陶廠,就自學遊泳過江,踮著腳,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傅制陶。「得空就弄點泥巴,捏個泥人,往泥人身上塗點『零件』,畫點花樣。」後來,他自己琢磨著做泥塑,沒成想,大伙兒特別喜歡。「大家的肯定,是我之後一直做坭興陶的動力源泉。」

李人帡制陶,貴在用心。他常念叨八個字:「秉遵師道,不忘初心。」遵師道,先得尊重這一抔陶泥。這泥了不得,綠色環保,鉛鎘溶出量為零,用這種泥製成的陶具耐酸、耐鹼、防潮、保鮮。欽江東西兩岸,泥質不同:「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東泥得遮陰避日,小心存放;西泥則可以露天儲存,日曬雨淋。李人帡說:「對不同泥的特性,要心中有數才行。」比如,小件的茶具,應選擇細膩、光潔度高、玉質感強的;大件的花瓶,應選擇粗糙、收縮低、強度大的。「選材稍有不當,很容易出次品,甚至變形開裂。」

坭興陶還有一絕:熎。欽江古龍窯,位於欽江東岸,狀似長龍,頭低尾高,脊背兩側開有近百隻火眼。燒窯時,從龍口點火,松枝助燃,燒整整一天一夜。「觀火色最是關鍵,等到『金黃色』,這一眼就燒完了。」這時,立即封閉火眼,燒下一眼,自頭至尾,梯次上移,稱為「趕火」。直至燒完最後一眼,停火降溫,一天後即可出窯。

燒制過程中,陶品胎體表層可能會發生「窯變」。鐵紅色的坯體會呈現出天藍、古銅、墨綠、紫紅等多種顏色,甚至出現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正是因為『窯變』豐富,坭興陶從不施釉。」李人帡說。

不過,記者卻在一處地方發現了釉。窯火未起時,鑽進古龍窯,手電一打,漆黑的窯洞閃起了光。定睛一看,原來是經年累月,煙燻火燎,使窯壁覆了一層厚厚的釉,在燈光的照射下,發五彩光。用手一摸,溫潤、堅硬。在這狹窄逼仄的空間裡,仿佛能聽到幾個世紀裡匠人開窯的吆喝聲和噼裡啪啦的燒柴聲……

李人帡制陶,難在堅守。1998年,一家外地企業用12萬元的年薪挖李人帡,他堅持沒有走。後來,坭興陶復興,他和同事們去外省考察,引進電窯,改進技術,使「窯變」成功率大大提升。現在,廣西欽州坭興陶從原來幾十人發展為如今從業人員約兩萬人的大產業。

李人帡有一件名為「高鼓花樽」的作品,2006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傑出手工藝品徽章」。它以廣西古代銅鼓、長鼓為造型,刻飾翔鷺、野鹿飛奔往來,古人競舟、舞蹈歡快場景,正如坭興陶本身一樣,充滿著勃勃生機。

「別看我上了歲數了,可我手腳能動,戴上老花鏡,眼睛也管用。幹了一輩子坭興陶,也放不下它。」忙碌了一天的老漢,放下雕刻刀,進了院子,跨上電動車,把一個用得都破了皮的小黑包放進車兜裡,回家去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4日 06 版)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織繡雕染 靈巧動人(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絹紗為膚,真絲為發,綢帛為衣。一雙巧手,能畫能裁。齊聰穎,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絹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她手下,無數戲曲、小說裡的人物成為栩栩如生的絹人,向人們訴說著傳統民間文化裡的故事和內涵。
  • 萬路千山 精確測準(工匠絕活)
    中鐵十二局三公司測量隊隊長劉軍華——  萬路千山 精確測準(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付明麗  【絕活看點】  從沙漠到海洋,從雪山到高原,從事測量工作27年來,中鐵十二局三公司測量隊隊長劉軍華走過千山萬水,參與建設了青藏鐵路、京滬高鐵、大西高鐵等200多個重點工程,測量總長度達3000公裡以上,破解各類測量難題20
  • 沙沙鋸木 精製寶船(工匠絕活)
    原標題:沙沙鋸木 精製寶船(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付昆祥曾歷時3年,按1∶50的比例,手工復原鄭和船隊包括寶船、糧船、馬船、戰船等在內共208艘艦船的船模。
  • 手工修復 修舊如舊(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程永茂:北京懷柔橋梓鎮楊家東莊人,先後參與黃花城、慕田峪西、青龍峽、箭扣長城(一、二期)等修繕工程,累計搶險修復古城牆2萬米,創建了「隨層、隨坡、隨彎、隨舊、隨殘」的施工原則,以保持長城的古樸風貌。
  • 「耕育匠藝」傳承耕育文化、工匠藝術和工匠精神
    「匠」是匠人、匠藝、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濃縮;「藝」是技藝、技能、藝術精神,是「工匠藝術文化」和「工匠藝術家」。1、 耕育文化與工匠精神中華優秀耕育文化積澱著多樣、珍稀的巨大財富,其中匠藝是數千年文明史的中國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技藝。中國是世界上手工藝最發達的國家,中國工匠的精湛手藝、認真、守時、守信的原則,才獲得了世界尊重。
  • 15人入選杭州工匠學院第二批工匠名錄
    哪裡可以學習高技能,成長為一位擁有絕技絕活的「大國工匠」? 去杭州工匠學院啊!那裡有技能大師、世界冠軍做老師,更有「名城工匠」的培育平臺。 吹毛求疵只為了做好電線電纜「守門員」的葉金龍,與「馬達」結緣一輩子的吳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詮釋「鉗工」意義的趙水林,40多年厚積薄發打造高品質汽輪機的吳國林,茶道永無涯的倪曉英,打造中國美發夢之隊的吉正龍……他們是國家級技能大師,他們還都入選了杭州工匠學院第一批工匠名錄。
  •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月10日,習主席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匠者,精湛極致也。軍營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軍事裝備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革命軍人只有弘揚工匠精神,才能練出絕招絕活,練就打贏硬功。
  • 以《黃金指》為引,品味不同文學作品中的「工匠精神」
    舌畫馮驥先生用他的神筆把這些手藝人都寫活了,他用一個個「絕活絕技」表現了手藝人的驚豔,又在這些畫家身上體現出了一種工匠精神。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帶著。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說起畫畫,我們又不得不提到畫家徐悲鴻。1919年春天,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
  • 看工匠精神代代相傳,匠人初心生生不息
    「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習近平Q:什麼是夢想?讓肢體殘缺的他們昂首挺胸 跨過山和大海 步履輕盈地走過人山人海 重拾生命的價值與尊嚴一套彎針傳承了40年傳承的不僅僅是手藝 而是精雕細刻心系患者的工匠精神
  • 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推崇工匠精神已成為社會共識。
  • 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推崇工匠精神已成為社會共識。
  • 第二屆「文登工匠」名單出爐
    第二屆「文登工匠」名單出爐 2021-01-07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官俊華:復活脫胎漆器「薄料淡彩」技法
    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  近日,由福建省總工會主辦的「2020八閩工匠年度人物」揭曉,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有限公司的漆藝家上官俊華,成為獲得該榮譽的唯一一名女性。  上官俊華是脫胎漆器「薄料淡彩」技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和脫胎漆器有哪些故事呢?21日,記者採訪了她。
  • 中國航發人:以工匠精神成就鑄「心」事業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相比5年前的表彰大會,總書記在強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弘揚「工匠精神」。何謂工匠精神?
  • 以工匠精神匯聚新徵程的強勁動能
    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他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 2020年「下城工匠」技能大師工作室認定工作開始啦
    為進一步促進下城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著力挖掘一批技能精湛、素質優秀的「下城工匠」,根據《關於開展「下城工匠」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的通知
  • 李慧嫻:傳承「工匠精神」,當以「三心」築「匠心」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工匠精神」靈魂在有「匠心」,工匠之心,在於沉靜、專注、追求卓越。傳承「工匠精神」,當以「三心」築「匠心」。
  • 挑戰「大工匠」進入終極賽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崔紅)即日起至12月,市總工會「挑戰『大工匠』」系列賽進入終極PK階段,75名選手將參加10場挑戰賽,每個工種選拔兩名「北京大工匠」提名人選,經過各方綜合評審,最終將產生10名「北京大工匠」。  「大工匠『挑戰賽』——鉗工挑戰賽」昨天舉行,2名種子選手與4名終極挑戰者同場競技。
  • 鄭春輝:成為「大國工匠」的木雕傳承人
    鄭春輝:成為「大國工匠」的木雕傳承人「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連續報導了這10位「大國工匠」。他們的工作對象大多是航母阻攔器、航空發動機、運載火箭等「上天入地」的大國重器。唯獨一位與眾不同,他面對的是一根根枯木。他叫鄭春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田木雕的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大國工匠,國之重器的製造者,與木雕這種甚至被稱作「雕蟲小技」的民間手藝似乎挨不著邊。
  • 保定市總工會為保變電氣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授牌
    為進一步激發勞模和工匠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潛能,發揮創新工作室示範引領、集智創新、協同攻關、傳承技能、培育精神等方面的作用,12月23日,保定市總工會為保變電氣獲得省級創新工作室以及市星級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舉行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