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和澎湃新聞合作舉辦的首屆「鄉鑑」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即將於12月27日在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拉開帷幕。
據悉,本次論壇由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光線教學與研發中心承辦,以「鄉鑑」為主題,圍繞「科技與藝術煥新崇明區域品牌建設」以及「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為核心議題,設有「鄉鑑」論壇、鄉創作品展、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三大主題板塊,獲批「2020年上海市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的「崇明非遺文化藝術創新工作室」也將在當天舉行揭牌儀式。參與論壇嘉賓包括上海市教委和崇明區委區政府相關人員、上海報業集團記者、文旅及鄉創領域專家、非遺傳承人等,將共同圍繞鄉村創新展開前沿對話,並對高校建設與區域發展融合進行研討。
在高峰對話之外,鄉創作品展與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將是本次論壇的最大看點。其中,鄉創作品展將展出在國內外藝術家、上外賢達師生以及崇明當地村民的共同參與下,為「第十屆花博會」打造的「以花為媒、四季流轉」藝術鄉村空間設計作品。此外,由上外賢達學院「崇明非遺文化創新工作室」師生原創、即將在「第十屆花博會」展出的崇明非遺主題公共藝術作品模型也將在此次論壇提前亮相。談及創作歷程,上外賢達學院「崇明非遺文化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提到,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依託「2019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引領項目」、「2020年上海市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及「第十屆花博會」所創作的體現崇明特色的上外賢達學院教學改革成果。過去兩年,上外賢達學院師生深入崇明村鎮與社區,梳理了海量崇明獨有的自然與文化素材,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源源靈感。借「第十屆花博會」契機,又深入探訪了崇明非遺傳承人,整合了珍貴的崇明非遺文化資源,並以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數字媒體的技術手段對非遺文化進行了再次詮釋與全新演繹,期待用科技與藝術賦能崇明區域發展。
據本次論壇總顧問、上外賢達學院董事長鮑賢嗣介紹,在多年的辦學歷程中,上外賢達學院始終堅持國際化特色,又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高度融合。未來,將繼續探索教學改革與崇明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與協同共進,孵化更多精彩的崇明藝術文化節展活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