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裡的「鄉建奧斯卡」:寧波市寧海縣6個團隊獲優秀「鄉建藝術...

2020-12-19 央廣網

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貴軍為「鄉建藝術家」頒獎(央廣網發 寧海縣宣傳部供圖)

央廣網寧波12月17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徐銘懌 儲玲琴)「我的作品叫『喜悅』,手織棉布以傳統植物染方式,刺繡、縫製後做成各種工藝品。」站在田野舞臺上的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前童村村民童雪汀,剛剛獲評五星級「鄉建藝術家」稱號,看著臺下滿座的村民,顯得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與自豪。12月16日,像她一樣,來自寧海各個地方的70餘位普通村民,走上位於寧海大佳何毛洋村的「鄉建創意藝術節頒獎典禮」的舞臺,領取獎項,當起「鄉建藝術家」,分享他們用藝術改造鄉村的經歷與感悟。

村民變身「鄉建藝術家」,源於一場大賽。今年10月,寧海啟動首批「鄉建藝術家」星級評定暨「鄉建」創意大賽,邀請各個鄉鎮的民間技藝高手報名參賽。11月25日,選手們根據技能特長,或單獨或組團參賽,木匠、漆匠、石匠、花匠、蔑匠等工匠各顯本領,圍繞毛洋村內一處破舊的四合院及周邊,劃定地方,打造作品,角逐獎項。大賽將綜合作品的技藝技能水平、創意水平、啟發意義等方面,從低到高依次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授予選手們一星級至五星級「鄉建藝術家」稱號。

現場,「鄉建藝術家」們熱情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我這個作品定名為匠魂,採用本土材料,糅合寧海西鄉傳統的『五匠』元素進行綜合創意,裡面有石匠、泥水匠、木匠等,花了3天才想出來的。」剛剛獲評五星級「鄉建藝術家」稱號的葛招龍,是岔路鎮湖頭村裡的一名木匠,平時就是奔走各地以修復古建築為主。「作品詮釋的是匠人不忘初心、『擇一事、終一生』『終一生、愛一事』的精神。」

當天,在四合院內,「鄉建創意館」正式揭牌。走進四合院,左手邊一面「星空」燈光景觀映入眼帘,煥然一新的地板上,放著木雕、竹編籃、書畫等藝術作品,一座半開放式的茶寮,抬眼是一片錯落有致的小花園,一群用銀杏葉做成的「蝴蝶」停在果茶壺上……四合院裡廢棄的老物件重現原有的活力。房間外的牆壁上,掛著幾幅用廢舊牛仔衣物拼貼而成的山水畫;房間內,創意版「湯包」也引人注目,每一處都富有創意和韻味。

一次藝術的大賽,讓村莊煥發新活力,也激活了村民內生動力。看「鄉建藝術家」們幹得火熱,村裡的老百姓也坐不住了。毛洋村村民劉滿才和他的「三泰鬥笠團隊」,在原本破舊的到地上,用大大小小千餘根竹篾絲,拼接、編織出一個高約3.5米,直徑4.5米的碩大鬥笠。「這個鬥笠不僅美觀,而且村民也可以來這裡坐坐,遮日擋雨。」說起自己的作品,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劉滿才今年58歲,13歲開始學篾作,21歲改行做木匠,已經38年沒有做竹編了,這次正好借「鄉建藝術大賽」重拾自己的技藝。「我來參賽,就是想證明一下,搞藝術也不難,村民自己動手打扮村莊,更有意思!」

據了解,寧海首批「鄉建藝術家」星級評定暨「鄉建」創意大賽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以民間人才「鄉建藝術家」星級評定為抓手,充分激發基層群眾的內生動力、匯聚分布在各行各業技術能手、傳統匠人等對象的文化創意,培育和發現一批帶不走的「鄉建藝術家」。現場,共評出三星級以上「鄉建藝術家」45名,優秀「鄉建藝術團隊」6個。

相關焦點

  • 寧波寧海70餘名「鄉建藝術家」同臺競技賽創意
    遊客在毛洋村拍照打卡「小小的四合院裡有那麼多精美作品,保留了傳統文化印記的同時,也兼顧了房子的開放性和私密性。」12月13日上午,寧波遊客袁瑩瑩踏入寧海縣大佳何鎮漲坑村毛洋自然村的一個四合院時,被眼前的景象所驚呆。
  • 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
    (中國減貧故事)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中新社福州12月11日電 題:臺灣團隊再造鄉村 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開花結果」作者 鄭江洛如今,臺灣見學館團隊又在南平市的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光澤縣司前鄉幹坑林場等地展開新的鄉建鄉創實踐,尋找當地產業活化的可行性方向與路徑。
  • 寧海70餘名「鄉建藝術家」奇思妙想 毛洋村破敗四合院上演「變形記...
    「四合院裡這些精美作品,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印記,又兼顧了房子的開放性和私密性。」昨天上午,遊客袁瑩瑩踏入寧海縣大佳何鎮漲坑村毛洋自然村的一處四合院時,被眼前的景象所驚呆。這些作品包括泥金彩漆、雕刻、灰堆等非遺傳承手藝,展現了寧海「五匠」的高超技藝。  而半個月前,毛洋村的四合院卻是另一番景象:斷牆殘垣,門梁搖搖欲墜,完全是一幢破敗的房子。
  • 千裡迢迢只為「藝術」隨鄉建藝術家千裡去貴州扶貧
    這是葛萬永3個月來第二次飛越2000公裡、換3趟交通工具,深入貴州層巒疊嶂的山腹深處一個叫定汪村的小山鄉,千裡迢迢只為「藝術」。葛萬永現在是寧海的鄉建藝術家。去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團隊在葛家村開展了一場「藝術家駐村」試驗,嘗試通過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讓他們認知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成為自己村落的設計者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者。8個月時間內,團隊成員帶著村民就地取材,親手改造40多個點,吸引3萬多名遊客。在這一過程中,葛萬永等138名村民蛻變成耀眼的鄉建藝術家。
  • 浙江日報丨「兩山」理念浙江實踐⑤丨寧海:以藝術為支點撬動新時代...
    去年6月份,寧海縣出臺《寧海縣關於推進藝術振興鄉村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推出藝術振興鄉村行動,以藝術手段作為小切口打開「兩山」轉化的通道。寧海為此啟動了「藝術家駐村」「藝術提升品位」「設計改變生活」等藝術進村系列行動,建設「形美、神美、魂美」的特色鄉村,打造藝術振興鄉村的全國樣板。
  • 藝術振興鄉村 文化賦能村民
    為了用更鮮活的方式將「十大模式」呈現給廣大老百姓,FM93浙江交通之聲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和《小康》雜誌的指導下,推出了《走進「浙」裡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題報導,通過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展示了十個典型村莊案例,以獨特的視角解碼鄉村振興的浙江秘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寧海有個小村,村民靠...
    在青磚黛瓦的庭院裡,在千年古井旁,在電線桿上,在牆頭和轉角隨處可見的景觀小品中,你都會看到,這座位於寧海縣偏僻一角的小山村換上的「藝術」新裝。緣於一場「藝術振興鄉村」試驗,去年4月起,他們變成了「鄉建藝術家」,親手構建起遍布村莊的文藝景觀,親手將自家房子改造成藝術空間,親手用藝術點亮了這座只有1606人的村落。小山村來了藝術家這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播下的藝術種子。去年4月,在寧海縣的邀請下,他帶著3名研究生住進了葛家村,意在用藝術解答一道全國性難題。
  • 鄉見設計:鄉村振興優美畫卷,我們用心繪製
    在投行分析中,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將近13萬個,資金量大概將近7.8萬億。作為打造了國內首個田園綜合體、並最早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設計機構,鄉見設計是新一代「上山下鄉」的新農人,2019年我們依舊圍繞鄉村建設,將業務方向集中為五大板塊。
  • 鄉村建設叩響山村發展門 甬黔兩地「藝術扶貧」話「精準」
    當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與相對貧困的西部山區以藝術牽手,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徑赫然而出。相對於粗放扶貧,精準扶貧於2013年提出,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科學地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及精確管理。
  • 中國桂花之鄉:鄉愁裡的幸福生活
    國慶中秋假期,李岙村「最美女主人」在製作糖桂花。(陳朝霞 攝) 丹桂飄香時節,「中國桂花之鄉」寧波海曙區龍觀鄉李岙村迎來了一批批遊客。「國慶中秋假期,全村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桂花園內遊客絡繹不絕,糖桂花、桂花乾等土特產也十分暢銷,民宿天天爆滿。」李岙村黨支部書記洪國年告訴記者,李岙村的綠水青山正化作金山銀山,樂了遊客,火了農家。 李岙村是寧波第一個光伏村。
  • 「河南省戲曲之鄉」為何花落寧陵
    可以說,寧陵「戲曲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寧陵的廣大戲曲工作者和戲迷愛好者,更是創作了一批屢獲大獎的藝術精品,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藝術品牌,培育了一批戲曲藝術新秀。鬥轉星移,天地滄桑。在寧陵這方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戲曲千百年來始終如一股暖流,綿延不絕地滋潤著百姓的心田。
  • 首屆「鄉鑑」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研討會即將舉行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和澎湃新聞合作舉辦的首屆「鄉鑑」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即將於12月27日在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拉開帷幕。據悉,本次論壇由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光線教學與研發中心承辦,以「鄉鑑」為主題,圍繞「科技與藝術煥新崇明區域品牌建設」以及「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為核心議題,設有「鄉鑑」論壇、鄉創作品展、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展三大主題板塊,獲批「2020年上海市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的「崇明非遺文化藝術創新工作室」也將在當天舉行揭牌儀式。
  • 路通了,道平了,他們笑了​——安陸市辛榨鄉獲評湖北省「四好...
    路通了,道平了,他們笑了 ——安陸市辛榨鄉獲評湖北省「 辛榨鄉宣傳委員萬苗介紹:「道路修通後,近兩年回鄉建房的老闆有32人,成立大小合作社有35個。」
  • 2020全國撤縣建市成功的3個縣,湖北佔一個
    2020上半年全國3個撤縣設市地區,湖北佔一個。很多縣城都渴望撤縣設市,但要到達設市的要求並不容易,今年上半年,全國撤縣建市的只有這三個地方,湖北有一個縣上榜了。
  • 浙江省寧波市八大名人,你知道寧波市的哪些名人?
    唐朝長慶元年(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誌著寧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寧波市自古至今都是人才濟濟之地,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寧波市的八大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呢?
  • 藝術+鄉村,九旬油畫大師全山石「送」作品回家鄉
    本次展覽是名人陳列館沙港分館的首次展覽,整個展覽通過8個版塊,全面、系統介紹了全山石的生平,分為少年時代、杭州求學、留蘇生活、繪畫創作、教學管理、歐洲考察、藝術中心建設和作品圖片展示。黃江偉在現場不無感慨地說,「藝術+鄉村」,正在這樣一個又一個活化的老宅空間中,將更多社會化美育教育的種子播撒在一片片走出眾多藝術大師的家鄉土壤裡,藝術反哺鄉村的功能也在寧波很多鄉村生根發芽,這樣的空間、這樣的活動希望越來越多。
  • 農村雙建|曬曬我家小院子系列展播⑥馬圈子鄉
    馬圈子鄉專題展播 2019年,馬圈子鄉評選出縣級「美麗庭院」13戶,市級「美麗庭院」10戶,省級「美麗示範庭院」6戶。2020年,馬圈子鄉持續推進「美麗庭院」創建工作,開展綠化美化、衛生助潔等志願服務活動,以金鬥村、太平村2個省級「美麗示範村」為重點,共評選出縣級「美麗庭院」18戶。
  • 鳳崗:全國象棋之鄉將建首家「象棋酒店」
    12月2日,鳳崗首家象棋文化元素特色酒店正式籤約建設,總投資約1.6億元,將打造四星級象棋文化元素特色酒店。今年春季開學,鳳崗鎮體育管理部門就組織開展了象棋進課堂活動,現有兩所學校試點將象棋納入校本課程,進一步弘揚和傳承象棋文化,不斷提升少年兒童的象棋競技水平,進一步擦亮鳳崗全國象棋之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