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該省海洋經濟發展成就。 仇玉娟 攝
中新網濟南11月30日電 (仇玉娟 王瑤瑤)「十三五」時期,山東加快發展海洋經濟,通過設立總規模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了山東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山東「藍色藥庫」已建成現代海洋藥物、現代海洋中藥等6個產品研發平臺。
山東省人民政府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該省海洋經濟發展成就。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說,2019年,該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繼續居中國第二位,佔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
張建東表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中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複合增速是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的2倍,「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山東聚集了中國80%以上的海洋藥物研究資源和力量,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中國比重的一半,「山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約佔全國半壁江山」。
目前,山東構建了全球首個海洋糖庫,榮獲中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儲備了一批有廣闊藥用前景的海洋天然產物和海洋生物基因資源,一批海洋候選藥物處於系統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山東省生產海洋藥物或使用海洋中藥材的藥品涉及31個品種(包括11中化藥製劑、16種中成藥及4種藥用輔料)。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方詡始終致力於海參領域的科研及成果轉化,期望通過其團隊對酶學的研究,利用綠色先進生物技術解密海參在營養和健康的功效原料。方詡介紹說,對於海參活性物質的保留,其團隊研究發現,可以通過低溫高活性酶解提取技術,將海參蛋白降解為人體最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多肽,這不僅保持了精氨酸和游離胺基酸的活性,而且更有利於人體消化系統100%直接吸收;通過先進的色譜分離技術保留海參皂苷(海參素),形成海參素與海參皂苷的黃金比例配方——逸森海參素,挖掘該產品在抗氧化作用、促進創面癒合、抗疲勞作用、提高免疫力和抗菌抗腫瘤作用。因對海參等神奇生物越來越入迷,近年來,方詡開始在山東膠東海域搭建起大健康產業與新藍海新布局,期望通過其團隊對酶學的研究,利用綠色先進生物技術解密海參在營養和健康的功效原料。
「造好『大國重器』,助力海洋開發邁向深遠海。」張建東介紹說,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製造等三大海洋製造業基地。山東主攻海洋核心裝備國產化,支持「夢想號」大洋鑽探船等大國重器建設;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實施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臺等關鍵裝備製造工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成功承擔了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將中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此外,山東還不斷擴展陸海雙向開放,國際友好港達到34個。在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海洋交通運輸業是重要支柱產業。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表示,「十三五」期間,在陸海雙向開放的擴展上,山東實行陸向建陸港、開班列,海向開航線、設港點。目前,該省累計布局中西部地區內陸港18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69條,基本形成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在海向航線建設上,山東已開通300餘條貨櫃航線,其中外貿航線超過200條,其航線數量和密度均穩居中國北方港口第一位。此外,山東還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投資巴基斯坦煤碼頭、緬甸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多個海外項目。
據了解,到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五個產業規模居中國第一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