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猶太教裡的理性主義者,《迷途指津》的作者,被譽為第二摩西

2021-01-10 曉智談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曉智談歷史

在猶太歷史上,曾經湧現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大學者,也曾出現過一些卓越的大思想家。他們的智慧光芒至今仍舊照耀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在這些大思想家之中,最有名的猶太思想家應該就要算中世紀時期的神學家和哲學家摩西·邁蒙尼德了,猶太教是一個比較傳統和嚴守教義的宗教。實際上,這種看法並不全面,因為在西方的中世紀和近代,猶太教也出現了理性主義的思想。那麼,這種思想誕生的背景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這就要從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說起了。我們知道,從公元630年開始,伊斯蘭教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由於在信仰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對外來文化、宗教的極端排斥,猶太人受到了歧視與驅逐。無可奈何之下,猶太人只得再次流散到非洲、茅利塔尼亞和西班牙等所謂異教國家。同時,還有一部分猶太人則逃到了歐洲。猶太人來歐洲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當時法國的加洛林王朝表示接受猶太人。

除了法國之外,還有一部分猶太人則來到德國,尋求避難。事實上,猶太人在歐洲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同樣遭到了歐洲人的三次大驅逐。只不過,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好歹跟猶太教有一定的淵源。因此,比起伊斯蘭教國家,也就是專制的阿拉伯帝國來說,猶太人還是更願意居住在歐洲。然而,就在猶太人來到歐洲之後不久,公元711年到715年,地跨西亞、北非和歐洲的阿拉伯帝國勢力越來越龐大。這樣一來,猶太人也就再也無法躲避阿拉伯人的仇視。於是,一些有遠見的猶太學者認為應該了解和掌握阿拉伯文化,既為了以後跟阿拉伯人相處時更加有利,也能夠讓阿拉伯人了解猶太文化。

這些學者便開始學習和掌握阿拉伯語,同時,他們還使用阿拉伯語,對歷代研習的《塔木德》進行了注釋和翻譯的工作。這種注釋和翻譯工作,便給了一些猶太學者們擺脫傳統教義束縛的機會。因為面臨著與阿拉伯文化交流的任務,很多時候就必須學會變通。這樣一來,也就需要以一種比較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猶太教傳統教義。理性主義的精神,此時已經悄悄在猶太人心中紮下了根。到了公元8世紀以後,出現了一場名叫「卡拉派」的運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當時猶太社會面臨著強烈的階級分化。下層猶太教徒與上層教徒之間,無論在政治地位,還是在經濟待遇,甚至在精神信仰上,都有著嚴重的不平等。在很多下層猶太教徒看來,當時的猶太教上層領導,也就是所謂的拉比,實際是在利用《塔木德》這部經典來控制和剝削下層教徒。為了反對這種不平等,下層教徒就掀起了一場反對上層拉比的「卡拉派」運動。可是,什麼是「卡拉」呢?

說得簡單一點,所謂的「卡拉」,意思就是「誦讀」和「呼喊」。在參加「卡拉派」運動的下層教眾看來,猶太人只需要誦讀律法書,嚴格按照律法的規定過好安息日,同時進行清淡和刻苦的修行,同樣能夠獲得上帝的眷顧。因此,他們就反對接受《塔木德》的教義,認為這些教義是用來麻痺和愚弄下層群眾的。可以看出,這場運動實質上就是一場理性主義的運動。因為下層猶太教徒的反抗其實便是他們不再愚昧,從而擺脫上層拉比不公平統治的鬥爭,蘊涵著偉大的理性精神。

到了公元10世紀、11世紀之後,反對《塔木德》的時代潮流,可以說是風起雲湧。這個時候,傳統的拉比猶太教權威已經越來越趨於沒落。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為了使猶太教的教義能真正適應時代需要,歐洲猶太教的理性主義精神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於是,一位猶太大思想家便風雲際會地橫空出世了。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的理性主義猶太神學家、哲學家摩西·邁蒙尼德。摩西·邁蒙尼德出生於公元1135年,去世於公元1204年,家鄉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邁蒙尼德的父親是一位醫生,由於醫術精湛,還曾經擔任薩拉丁蘇丹的御醫。後來,他們全家還來到了埃及定居。

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摩西·邁蒙尼德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相當不錯的。據說,老邁蒙尼德曾經也想將兒子培養成一位出色的醫生,以繼承自己的衣缽。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真正感興趣的,其實是神學、哲學和藝術。最終,父親順從了兒子的心願,放手讓他去學些神學。這樣一來,邁蒙尼德就刻苦鑽研當時最高深、最需要智慧和努力的神學和哲學。在邁蒙尼德生活的時代,兩個世界性的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早已誕生。這兩個宗教,加上邁蒙尼德自己信奉的猶太教,還有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的哲學思想,在很多思想觀念上,彼此差異相當的大。

這種差異反映到現實之中,就使得有著不同信仰和思想的國家、民族和人民,無法真正地和睦相處。很多宗教歧視,乃至屠殺的慘劇,就因此產生。為了能夠儘快解決這些問題,讓慘劇不再上演,邁蒙尼德給自己設定的目的就是,要使猶太教教義和當時的各種神學、哲學思想協調起來。在邁蒙尼德看來,要想協調這些不同的信仰和思想,就必須找到一種綜合性的哲學,對它們進行歸納和總結。而在古代的思想家之中,最具有綜合和歸納性格的哲學家就是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

於是,邁蒙尼德刻苦鑽研亞里斯多德哲學,最終寫出了一部偉大的著作《迷途指津》。正如這部經典的名字所講的那樣,它的目的就是要指引當時處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影響下的猶太人,如何堅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內容上,《迷途指津》突破了傳統猶太教的各種繁文縟節,提出了一系列上帝存在的論證。更重要的是,邁蒙尼德將猶太教信仰歸納為十三個條款。這些條款在以往的猶太教教義中,並沒有公認的成文。經過邁蒙尼德的歸納,十三個條款清晰地向其他宗教表明了猶太教的立場,後來就成為了猶太教的信條。

這十三個條款的主要內容如下:第一,創造主創造一切並管理一切;第二,創造主乃獨一無二真神;第三,創造主無形無體無相;第四,創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後的;第五,創造主是獨一值得敬拜之主,此外別無可拜之物;第六,先知一切話語皆真實無誤;第七,摩西是最大的先知,其預言是真實的;第八,猶太律法是神向摩西所傳,不能更改;第九,律法永不改變,也不會被取代;第十,創造主洞察人的一切思想行為;第十一,創造主向遵守律法的人賜與獎賞,向踐踏律法的人施與懲罰;第十二,彌賽亞必將來臨,要每日盼望,永不懈怠;第十三,要相信死人會復活。

今天,這些信條仍舊為猶太人所堅守。當然,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對它們進行反駁。但是,在邁蒙尼德生活的那個年代,各種宗教和哲學思想紛繁複雜,能夠清晰地歸納和總結猶太教的信條,並努力與其他宗教相協調,這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功績。不僅如此,摩西·邁蒙尼德的思想還對中世紀基督教的聖託馬斯·阿奎那的神學思想,產生過深刻的影響。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摩西·邁蒙尼德才被譽為是在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民族領袖摩西之後,偉大的「第二摩西」。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摩西的三個40天
    類似於上面米德拉什的比喻,Rambam(邁蒙尼德)在他的《迷途指津》(3:34)中解釋這是一個思想的力量超過了物質的例子。摩西是如此地入迷於妥拉學習以致他忘記了他身體的需求。另外的一些米德拉什文本則提供了其它的解釋,暗示摩西的存活是超自然的現象:1) 他仍然是人,而他的存活是一個持續的奇蹟;2)摩西適應了天國的氣候而不需要吃飯---也就是,在他的上升期間,他是一個天使。
  • 「神的僕人」的犧牲觀念,以及猶太教的正典文獻提的思想概述
    ▲十字架然而,在猶太教的正典文獻裡,此一詩篇是在整體內容上完全以第二以賽亞的救贖論為取向的唯一產品,儘管對第二以賽亞的個別引用與迴響於《詩篇》各處也所在多有。其實第二以賽亞的心境,諸如「蟲的感覺」、對於自我貶抑與醜陋的積極評價,在猶太教裡持續發揮著影響,正如後來在基督教以至於虔敬派裡仍收到其成果一般。反之,受苦受難的為他人的罪惡自願當作無辜犧牲羔羊而死的神的僕人的概念,首先在猶太教裡完全消失,而且顯然當下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事所使然。按照第二以賽亞的想法,救贖亦即服苦順從的報償,應該就在眼前。
  • 猶太教對猶太教育的影響
    學習各種經典,從小接受教育,是猶太教教義所要求的,是每個猶太人的義務和責任。猶太經典《塔木德》裡說道:「學習是最高的善」,強調了學習在猶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所羅門智訓》更直接對智慧進行歌頌。該書指出,智慧來源於上帝,並且認為智慧有統治萬物的能力,智慧勝過任何寶藏和王冠。希臘化時代的菲洛用希臘哲學來解釋猶太教教義,他說上帝就是智慧。而猶太人也絕不毀滅書籍,即使是反猶書籍。
  • 猶太人和猶太教啟示錄
    摩西為了讓族人逃離苦難,帶領在埃及的以色列人返回耶路撒冷,在艱苦的返途中,由於自然條件的惡劣,生活物資的匱乏,使希伯來人對耶和華的忠誠發生動搖,摩西便想用上帝來約束他們。他把眾人帶到西奈山下,聲稱上帝耶和華召他上山為希伯來人約法,要求全體族人齋戒3天,等他下山後,帶回耶和華的約法。摩西來到西奈山頂戒食修行40個晝夜。
  • 揭秘:猶太人的信仰(猶太教的由來以及意義)
    …凡是以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無意義的人,他不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很難以適應生活。」對於猶太人來說,他們很少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下來就站在他們敬愛的上帝那一邊。如果要搞懂他們信仰的真義,那就必須要搞明白上帝是如何選擇他們的——得弄明白猶太教的起源。
  • 《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8 摩西.蒙蒂菲奧裡
    1855年7月18日,摩西.蒙蒂菲奧裡在聖殿山上禮節性地撕碎了他的衣服,撕裂衣服是猶太人祭祀聖殿山的一個傳統形式,而禁止猶太人登上聖殿山的禁令,可能從羅馬時代就開始了,而由於蒙蒂菲奧裡爵士的地位和英國背景,才被特批進入,書中稱他是參觀聖殿山的第一個西方猶太人。但他還也只是坐在轎子內,腳沒有落地(似乎不違反禁令)。同時還有埃及帕夏派給他的一個百人衛隊做保護。
  • 從猶太民族歷史演變進程,解讀其對古猶太教育體系發展的影響
    進程一:亞伯拉罕時代到摩西出埃及時期這一時期,猶太教育處於雛形階段他們不會因其子民道德上的過失而拋棄他們,耶和華和希伯來人關係則不同,他同意作為他們的上帝是以希伯來人履行契約為先決條件的,一旦違約,他就不一定非得要保佑他們,稱其為自己的子民。這種契約觀念貫穿於《舊約聖經》始終 ,從此以後契約精神便成了猶太教育的基本準則。
  • 你知道刻在美國自由女神像上的詩歌,是這位猶太裔女詩人嗎?
    包括一長串有影響力的猶太人物,以及在歐洲躲避迫害的大批猶太難民的苦難。天生的作家艾瑪·拉撒路於1849年出生在,紐約聯合廣場的一個國際化社區。拉撒路是七個孩子中的老四,是西班牙系猶太人。她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糖商,名叫摩西·拉撒路(Moses Lazarus),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654年葡萄牙人在巴西被宗教迫害後,第一批抵達新阿姆斯特丹的美國猶太定居者。
  • 張亞輝評《西方神秘學指津》︱除魔的世界與附魔的心靈
    張君卜天所譯荷蘭學者哈內赫拉夫的《西方神秘學指津》恰好提供了一個最為基礎且不乏洞見的文本。信仰、理性和神秘學是羅馬教會以來西方思想的三個主要面相,西學東漸以來,中國知識界對信仰和理性關注多,而對神秘學的了解雖然有《金枝》這樣的作品譯介,但總體上是非常粗疏和混亂的。
  • 美國最高法院門口16個雕像,正中央有中國人,和上帝使者摩西並列
    這座代表美國最高司法權力機構的標誌性建築,大門口飽含深意地雕刻著16個雕像,其中正中央的一位竟然是中國人,並且和西方人崇拜的摩西、盧梭並列。他就是被美國人奉為道德偉人的中國聖賢孔子。我們先看看那兩位和孔子並駕齊驅的西方人,就更能清晰明白孔子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了。
  • 777的遲到迷途,屬於未來的第二章節
    由於想做和樂隊有區別的國際化地下電子音樂,田鵬開啟了他新的個人計劃「777」。什麼是「777」?(目錄封面)《目錄》是777對故事表述抽象化的肢解和反抗,以「迷途」、「能量之愛」、「平仄」、「囚徒」4個看似彼此獨立的部分組成。音樂是沒有人稱的,其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抽象」,正因如此,他一直定義777為一個影子,一個不需要生理特點的符號。
  • 摩西和上帝在埃及發動的十種災難,一次比一次殘忍
    這件事發生在古埃及,當時很多猶太人被埃及法老奴役,摩西來到埃及,請求法老釋放那些被抓的猶太人。摩西的要求不僅遭到了拒絕。忍無可忍的摩西表示要找到自己的「爸爸」上帝,卻遭到了無情的嘲諷,於是,憤怒的摩西找到上帝,上帝便讓他在埃及降下神跡,讓這些異教徒看看自己有多麼強大,這便是著名的埃及十災,亦稱摩西十災。第一是血水之災。
  • 摩西的出生和摩西的名字來由、以及摩西從埃及逃到米甸
    撒珥根的母親不願將兒子獻為祭物(作為女祭司,她必須這樣做),就在幼發拉底河畔把他藏於一個蘆葦籃子裡面。順流而下之後,嬰兒被王宮的園丁發現,撫養成人。撒珥根長大後成為主前二十四世紀 * 亞喀得王朝的開國君主。然而這些故事和聖經也有重要分別。它們大部分都是描述具有王族血統的棄嬰,被平民所養大。反之,摩西是在嚴密監視之下,被王族發現,在優異的環境中長大。法老的女兒不一定是有權有勢的。
  • 希伯來語復興與猶太民族國家建立
    約成書於公元前500年至前150年 (第二聖殿時期) 的《歷代志》及其後來的著述一般被當作後期希伯來語。[9]在這一時期, 阿拉米語逐漸取代希伯來語, 成為古代猶太民族的交流用語。 古代希伯來語從猶太民族的通用語到面臨改進、流失甚至消亡的壓力, 無疑與古代猶太歷史密切相關。
  • 17至18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猶太文化有何特點?
    有些人——例如醫生託比亞·科恩和莫德夏伊·貢佩爾·施納貝爾,他們致力於將哲學和自然科學與摩西律法(妥拉)和猶太教的神秘教義(卡巴拉)結合起來,他們也從事當代文學的創作。時代的風格同樣也影響到猶太會堂的建造,不過邦君大多有規定,不讓建造富麗堂皇的猶太會堂,因此它們常常是外表樸實無華,並且常建在不顯眼的地方。
  • 《平原上的摩西》殺青,周冬雨劉昊然聯手演繹「東北往事」
    改編自雙雪濤同名犯罪小說,刁亦男監製,張驥導演的電影《平原上的摩西》已於前不久順利殺青。今日,片方正式發布殺青海報,同時公布主創陣容——周冬雨、劉昊然領銜主演。周冬雨劉昊然首度合作電影《平原上的摩西》改編自80後著名作家雙雪濤的同名小說。原著曾榮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被譽為「東北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得到讀者們的大力推崇。新晉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周冬雨與新生代演技派演員劉昊然分別飾演兩位主角,這是兩位90後演員的首度合作。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怎麼回事呢?公元前18世紀,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摒棄數量極多的原始宗教,確立唯一信奉的神~上帝。公元前14世紀,猶太人的一位民族英雄~摩西創立猶太教,制定猶太教教義,並將上帝稱之為~「雅衛」。
  • 艾賽尼人的宗教信仰與倫理,以及和基督、猶太的淵源
    這意味著:對他而言,具決定性的是心志倫理的升華,而不是猶太教的潔淨律法的那種儀式主義的優越,而且相對於艾賽尼人對於禮儀不淨者的那種戰戰兢兢的避之唯恐不及,他則是十足堅定從容地與他們往來和同桌共食。在猶太聖典裡,稱靈為ruach-ha-kodesch,其邪魔的敵對者是「汙穢的靈」的教唆,在福音書裡,作者稱之為「鬼王」別西卜的靈。由於敬畏上帝的名,拉比往往不用「聖靈」一詞,而代之以「shekina」這個名稱。由此發展出的教義是:天地創造之初,「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那聖靈是創造者在第一日所創造出來的。鴿子,遭受迫害的以色列的象徵,在猶太聖典裡有時也被當作是聖靈的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