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檔案報》中記載:「村民們沒有想到,這位看似平凡的老太太竟是與組織失聯多年的中共早期黨員。潘濤和賈春英的後人也沒想到,烈士犧牲74年後,他們還能收到一紙《革命烈士證明書》。」
在我國的抗戰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卻又有很多的英雄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隱姓埋名,不炫耀自己的功績,甚至不曾提起,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清楚他們的經歷,就這樣過著平淡的生活。
而在1984年的時候,在湖北省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年老的農村婦女去世了,原本生老病死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是卻牽扯出一件不尋常的事情。
在老人去世的28年後,她的孫子在整理其遺物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張年代久遠的破紙,而在其上面記載著「雙槍春姐」的故事,發現原來奶奶的真實身份不簡單,於是他便拿著這張皺巴巴的破紙去追問父親,這才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那麼,這位老人家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一、出身貧困,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前文提到的這位老人名叫賈春英,她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由於家中負擔過重,因此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被別人當成了童養媳帶走。這種事情在那個年代並不少見,這位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悲哀之處吧。
由於童養媳在那時候的地位特別的低下,因此在夫家中,賈春英與其說是童養媳不如說是一個不用付工資的僕人,平時賈春英要包攬各種家務活,並且根本沒有任何權利或者尊嚴。同時承受著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摧殘,這對一個孩子來說,負擔未免太大。
而且,在年幼的賈春英心裡,便慢慢植根了一種思想,那就是貧窮就是要吃苦,她下定決心長大後要出人頭地!
她有一位親戚是革命者,因此在其影響下,因此賈春英明白了作為革命者保衛祖國,便是她想要的出人頭地!這也為她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埋下伏筆。
二、加入軍隊,作戰英勇
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賈春英終於從壓迫她的家庭中逃脫,並加入了部隊之中,而在部隊中的生活,也讓賈春英知道了,自己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在這裡她像重生了一般,不再是童養媳賈春英,而是賈春英戰士!
原本是家庭婦女的賈春英要參與戰爭必然要經過艱苦的訓練,而賈春英願意吃苦耐勞,並且學習能力出眾,很快便掌握了槍枝的使用,並且還練出了雙手持槍作戰的本領。
厲害的是,在戰場上,賈春英可以說是彈無虛發,由於是女子並且手持雙槍,因此而令敵我皆印象深刻,之後更是得到了「雙槍春姐」的美譽。
對於賈春英來說,革命便是她一輩子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為國家而戰,這比她童年時想像的一切出人頭地的方式都要更加的偉大!
並且,由於賈春英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職位也是不斷的升遷。
由於她在領導婦女運動上,也做出了傑出貢獻,因此賈春英後來得以出任湘鄂贛省委的婦女部長,賈春英的識別度很高,各地的土豪惡霸都對她的威名有所聽聞,因此每當聽到雙槍春姐來了,無不聞風喪膽。
可以說,賈春英在部隊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由於其所做的一切,因此她也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然而,事情並不是一直都一帆風順的。
三、被出賣而入獄,出獄後不久便辦了喜事
賈春英作戰勇猛,敵人也對她敬畏三分,然而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卻遭到了叛徒的出賣!
在1936年10月時,賈春英的行蹤被叛徒暴露,賈春英也因此而遭到了包圍,過程中賈春英頭部被子彈擦傷,雖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卻昏迷倒地,醒來時已經身處大牢之中了。
賈春英作為被俘虜者,要面對的,必然是無休無止的折磨。而雖為女子,賈春英卻不曾屈服,想必那叛徒該是多麼的無地自容。
好在,等到1937年的時候,由於國共合作抗日,因此賈春英也被放了出來。至此賈春英已經被俘虜兩年了,可以想像她兩年來受到的折磨多麼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代表組織接賈春英出獄的,是在她的老戰友潘濤。而先前作為聞名於湘鄂贛的女英雄,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女神,追求者眾多,牽線者也不在少數。
但是,有過童年不幸遭遇的賈春英並不像組建家庭,並且在熱衷於革命的她看來,家庭是革命工作的負擔。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潘濤卻走進了賈春英的心裡。
身為優秀的革命者,潘濤無意中得到了賈春英的芳心,而在賈春英終於從牢獄的折磨脫身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潘濤,因此賈春英對於這份感情更是無法限制了。
最終,在賈春英出獄之後的第二年,她與潘濤兩人結為夫婦。
革命者們都是民族的英雄,國家的英雄,為了解放他們失去了太多,我們自然也不希望他們不去追求愛情。而對於這樣的兩位優秀的革命者,他們最終能夠喜結連理自然是令人高興的事情。
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兩人的婚姻生活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
四、經歷分離之痛,賈春英獨自撫養孩子長大
兩人並不是因為感情破裂而分離,相反,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於感情大都是一生忠於一人的,而他們的分離,是因為潘濤戰爭中不幸去世。
丈夫潘濤在與日軍作戰過程中壯烈犧牲噩耗傳到賈春英耳中時,她正因在獄中受到的腰傷而退居幕後,當時兩人的兒子才剛剛滿月。當時的賈春英強忍住分離之痛,決心一人將孩子拉扯大,
由於受傷嚴重,因此賈春英只能在幕後工作,在抗日過程中,賈春英即便是在幕後也為中國做出許多貢獻,她還經常受命獨立完成了情報的傳遞工作。
此過程中,賈春英一邊照顧著兒子,而另一邊又從事秘密活動,在村裡竟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新中國成立後,立下了大功的賈春英卻選擇了隱姓埋名。當時村裡人只知道她參加過革命,但具體的便幾乎是無人知曉了。
隱居後的賈春英靠一己之力種田扶養兒子長大,對於腰傷的她來說,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即便是這樣她也沒有選擇向國家開口要一針一線。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們不約而同的一種美德。國家有難挺身而出,國家興盛而退居幕後,著實令人感慨不已。
小結
在世界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重男輕女的,畢竟在古代人們的印象裡,徵戰沙場、建功立業基本上是男人的事情,與女人無關,但卻有這樣一些女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女人其實並不比男人差!
就像我們的賈春英,她的事跡是那些曾為新中國的建立而奉獻了一生的人們的縮影,在他們的身上,發生太多值得我們銘記的歷史了。
革命戰爭年代,千千萬萬的英雄們無論男女,皆前赴後繼,為人民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就如同賈春英的孫子所說的那樣:把先輩留下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是對他們最好的懷念!
據賈春英的孫子講,他的奶奶還在世的時候,就經常說比她困難的人還多著呢,他們比我更需要國家的幫助。
這樣的英雄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們不為名也不為利,一心想的都是國家,試問,像賈春英這樣堅強無私的一位英雄,又怎麼能不讓人敬佩呢?也正是有了像賈春英這樣的巾幗英雄,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安逸的生活,因此不管過去了多少年,她們的貢獻我們都是不能夠忘記的!
有了先輩們灑下的鮮血,才換來了今日之生活,在此,向所有默默付出的英雄們,致敬!
參考資料:《中國檔案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