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與漕運

2020-12-10 百家號

什剎海由一水相連的前海、後海和西海(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組成,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後三海」。她是京城歷史上著名的休閒攬勝之處,《帝京景物略》曾用「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同時她也曾經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重要的漕運碼頭。什剎海因漕運而興,因漕運而變遷。

什剎海一名的來源

「按什剎海一名的來源,諸說不一。早在明萬曆年間,德勝門有寺曰什剎海,名盛一時。明末劉侗與於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記載說:『京師梵宇,莫什剎海若者。』清乾隆《欽定日下舊聞考》有按語曰:『元時以積水潭為西海子,明季相沿亦名海子,亦名積水潭,亦名淨業湖。……今則並無西海子之名,其近十剎海者即稱十剎海,近淨業寺者即稱淨業湖。』根據這條按語,可以斷定現在的什剎海一名,實來源於明代的什剎海寺,只是把『十』字又諧音寫作『什』字而已。

主編:侯仁之

作者:什剎海研究會 什剎海景區管理處

出版日期:2003-12-01

曾經的永定河故道、皇家休閒地

什剎海曾是永定河故道。隨著永定河河道的逐漸向南擺動,至東漢以後,水流遷於薊城以南。原經薊城北的所謂「三海大河」故道遂廢,後積存高粱河水,形成天然湖泊。有關什剎海有據可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據趙其昌、王彬先生的考證,在今天的什剎海西街附近,即北海公園的西北側,唐代曾有過一個叫龍道村的美麗村莊。那時候的什剎海和大運河還扯不上什麼關係。

金代統治者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後,在中都東北郊外的這片湖泊沼澤上興建了太寧宮,作為皇帝的行宮。高粱河上的這段河身因為太寧宮的修建大為開拓,形成一串大湖泊,一度叫做白蓮潭,其北部就是日後見於記載的積水潭。

金代的白蓮潭

因漕運而興的商貿中心

元世祖定都大都城後,為解決京城所需的大量的物資供給,決定沿用內地的漕運方法。但由於此前隋朝開鑿大運河,主要是為解決隋都洛陽的物資供應,故在進入中原後有一大段曲折迂迴的線路。元朝再用故道既勞民傷財,又費時費力。元王朝以舊金太寧宮的主體瓊華島為中核心,把三組宮殿環列在湖泊的東西兩岸,構築了皇城。這片水域的南半段(即現在的北海和中海部分)被圈進皇城,改稱太液池,成為皇家園林的神聖水脈;而其北段(即現在的什剎海)則成為重要的漕運碼頭——「海子」(又稱積水潭),也就是元朝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當時,沿大運河北上的船隊可以通過通惠河直接進入大都城內,停泊在積水潭的寬闊水面上。原在河西務、通州所建糧倉,也隨之遷到大都城郊。繁盛之時,這裡曾千帆雲集,「舳艫蔽水」(《元史·郭守敬傳》)

由於漕運和交通的因素,北半部湖泊的沿岸漸漸成為商業中心,也就是元大都「前朝後市」格局中的「市」,其間茶樓酒肆、商鋪作坊十分繁華。尤其是前海東岸至鍾,鼓樓一帶,米市、面市、綢緞市、珠寶市、鵝鴨市、果子市……各種店鋪鱗次櫛比。南北大賈、西域客商充斥於湖邊的酒樓歌臺。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就曾把這裡的繁華寫進了他的著名遊記裡。

元代積水潭碼頭(油畫)

漕運湮塞後成為著名遊賞聚居地

明初,元大都城的北城牆南移,切斷了積水潭的上遊,只在德勝門下設一鐵欞閘分了一部分水進入內城,積水潭的水量大為減少。漕糧水道無法再直通城內,漕運的船隻只能在京城東南部的大通橋下停泊。積水潭碼頭被廢棄後,湖泊便逐漸淤積縮小。而這些淤積起來的土地,正好是種植水稻的良田。因而從明代開始,什剎海周邊出現了大量的稻田。據歷史記載,當時這裡種植的水稻有八百餘畝,再加上水面上一望無際的荷葉,風光不減江南。據說,這些稻田的開闢是為了慰藉那些隨朱棣來北京的將士功臣的思鄉之情。當時,這裡還建了一座觀稻亭,種稻、收稻成了王公貴族們一種精神的消遣、思鄉的寄託。

隨著漕運水道的湮塞、大運河終點的東移,什剎海地區的經濟意義逐漸讓位於她的文化意義。許多王公貴族開始競相在湖邊修建寺廟王府、亭園別墅。私家庭院如明朝大將徐達的別墅太師圃、劉百川的鏡園;寺廟如火神廟、淨業寺等。與王府、寺廟相隨的,是酒樓茶社的興盛。明清至民國間較有名的如柳泉居飯莊、烤肉季等,相繼興起於此,生意紅火非凡。晚清以後,政權更迭,連年戰亂,什剎海一帶田園荒蕪、街道擁擠,湖泊淤塞嚴重,水面急劇縮小。後來,京城中流傳的一句詩「銀錠觀山水倒流」,反映的其實就是明清以後因銀錠橋東側前海淤積嚴重而導致的一個特別景觀。伴隨著清政府的滅亡,這裡眾多的王府日漸衰敗,或者分散為民居,或者轉為它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把這裡當做了遊賞觀景的樂園,平民化的荷花市場就是興起於這一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組織了數萬人參加疏浚整修什剎海的工程,廢田還湖、恢復水面。塌陷的堤岸、淤塞的水道和髒亂、破舊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也有一些河道和湖面消失了。

中國大運河2014年成功申遺,成為北京第七處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什剎海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被稱為老北京最美的地方什剎海公園
    歡迎關注戶外旅行人淵龍博峰,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景點:中國北京地理位置:中國北京交通:各種交通到達中國北京推薦理由: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歷史上這裡是寺廟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廟"之說,所以這裡也得名為"什剎海"。
  • 大運河(北京段)系列之一~什剎海
    大運河在北京的遺產點和相關遺蹟眾多,為什麼先要從什剎海講起,因為它特別重要。第一,它是元代京杭大運河的北端點,從南方地區沿著京杭大運河而來的船隻,裝運著糧米、絲綢、布匹、茶葉、木材等物資,直接運運抵積水潭(什剎海)。
  • 京華物語丨清代王府為何大多位於什剎海?
    由西海、後海、前海組成的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這是因為這裡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得來此稱。作為北京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什剎海匯集了王府宅邸、寺廟、名人故居、餐飲老字號等,也擁有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等特色自然景觀。有關於什剎海的故事和記憶,更成為北京城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 頤和園什剎海……北京首次發布十大最美賞月勝地
    記者發現,這10條線路中,最長的是「通惠拾憶」6.1公裡,從慶豐公園到南新倉,可以觀賞運河漕運的今昔盛景;最短的是「景山北望」1.5公裡,線路覆蓋:景山北街、地安門內大街、地安門外大街、萬寧橋、什剎海、玉河故道,可以品味中軸線北端的古今交錯。活動突出線上線下聯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突出線上線下聯動。
  • 什剎海名由何來?
    什剎海之名,一般認為出現在明朝後期。但對其來歷,一直有兩個說法。一說是附近有佛寺名「什剎海」,明代文獻《帝京景物略》說:「京師梵宇,莫十剎海若者。」之所以取名「十剎海」是借用佛教「十方剎海」的意象,寓意佛法無邊。《華嚴經》說:「十方剎海無有邊,佛以智光鹹照耀。」
  • 北京什剎海來了解下
    這,就是什剎海「沒有什剎海,就沒有北京城」什剎海位於北京西城區,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水域面積達到33.6萬平方米,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
  • 電視劇《什剎海》熱播,關於什剎海的故事有哪些?看完漲知識了
    該劇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了一家人現代而瑣碎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故事。故事雖平常,但在鏡頭轉換間,關於老北京特有的文化氣息和相關風俗禮儀的記述,讓觀眾大呼過癮。可以說,看完《什剎海》,也就近距離感受了老北京。
  • 明清漕運總督比各地地方總督還令人羨慕
    還有一個總督,不管地方行政,但重要性比地方總督還重要,這就是漕運總督。 無論什麼時候,要想統治穩固,沒有糧食是萬萬不行的。我們都知道,在明清朝的都城在北京,在當時,北方缺糧,為了鞏固統治,需要從南方運送大量糧食到北方,因此漕運由此誕生。在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設置了漕運總督,清軍入關後沿襲明制,在淮安設置了總漕部院衙門。
  • 老北京什剎海公園成為「寶貝疙瘩」,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老北京什剎海公園成為「寶貝疙瘩」,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歷史上這裡是寺廟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廟」的美譽,因此這裡也被命名為「什剎海」。什剎海地區有典型的胡同、四合院、金絲套地區的大小、南、北官署胡同、等。
  • 看北京 冬日什剎海
    什剎海,是每個老北京人心裡一種無論如何也割捨不去的情懷。什剎海,是每個老北京人心裡一種無論如何也割捨不去的情懷。這裡已經不單是一個公園,更多的是它承載了大部分老北京人的童年記憶。春天的水岸一色;盛夏的連綿蟬鳴;秋日的颯爽宜人;凜冬的安然靜謐,似乎每一個季節,什剎海都有一個全然不同的樣貌,迎接每一個慕名而來的遊客和遛彎路過的老街坊。春天的水岸一色;盛夏的連綿蟬鳴;秋日的颯爽宜人;凜冬的安然靜謐,似乎每一個季節,什剎海都有一個全然不同的樣貌,迎接每一個慕名而來的遊客和遛彎路過的老街坊。
  • 什剎海電視劇高清在線觀看 什剎海電視劇完整版全集免費看
    《什剎海》雖然目前才播出一集,但已經備受好評,第一集的矛盾衝突主要體現在莊志存和陳惠心之間,兩人是一對離異夫妻,陳惠心一直想復婚,可莊志存死活都不願意復婚。不管是兩人的女兒莊曉曉,還是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希望莊志存和陳惠心能復活的,但莊志存想要追求新的愛情,他希望自己的愛情能夠重生,希望自己能夠有嶄新的生活。
  • 電視劇《什剎海》為何受歡迎?專家:表現真實生活
    7月30日,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都市家庭生活劇《什剎海》在北京舉辦研討會。文藝評論家李準、仲呈祥、李京盛、袁新文、李躍森、鄧凱以及《什剎海》出品人張巍、製片人付祺涵、導演付寧、主演連奕名等出席,並暢談對這部劇的看法。
  • 宋代的漕官制度:京師及諸州之漕運大計,盡歸漕運之司
    中國古代的漕運歷史悠久,對社會的發展更有非凡意義。戰國末年,鄭國欲以河渠水道阻絕秦軍而自保,卻誤打誤撞地為秦國關中之地的繁榮提供了絕佳機會。先秦時期便已經存在漕運,但整體而言,唐朝以前的漕運並不那麼發達,其主要漕運格局有限,基本只限於北方地區的幾條東西向河流,管理機制亦頗為簡單。
  • 大風中的什剎海(二)野鴨子 快艇
    2019年3月底,我騎車路過什剎海,風很大,順便拍了些照片。 後海北岸的柳樹已經鬱鬱蔥蔥了,北京是個缺水的城市,什剎海是特例。
  • 什剎海:北京唯一開放水域,人們口中「北方的水鄉」
    什剎海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是北京城內唯一一片開放的水域,不用門票就能進去,還被人們稱為是「北方的水鄉」。 什剎海是北京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曾經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美麗風光。
  • 《什剎海》:聚焦北京胡同人家 展現京味風情
    《什剎海》是由付寧編劇並執導,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張晞臨、劉敏、龍飛領銜主演,吳磊、牛莉友情出演的都市家庭劇。該劇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
  • 簡析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什剎海荷花市場
    因屆時什剎海荷花盛開,故名「荷花市場」。從前的什剎海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從現在的什剎海遊泳場大門往西北一直到前海北沿是一條大堤。堤東的水面遍種荷花、菱角、菖蒲等水生植物;堤西(即現在的北京市業餘體校)也是一個小湖,每年都栽植水稻。湖邊海岸芳草如茵,柳絲垂綠,槐蔭匝地。沒有現在的水泥磚護坡,更沒有水泥柱和鐵欄杆。
  • 《雍正王朝》中,因魏東亭之死而揭秘的暴利行業:大清漕運衙門
    那麼,魏東亭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在擔任漕運總督的時候,以沒錢為理由而畏罪自盡呢(當時十三阿哥胤祥和張廷玉都不相信魏東亭是因沒錢而自盡的)?一,漕運簡介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什麼是漕運,什麼是漕運總督。
  • 電視劇《什剎海》熱播 獨特風情展現京味文化
    原標題:《什剎海》獨特風情展現京味文化   北京的什剎海,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爭相歌詠的風景勝地,如今更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什剎海》通過一家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以小見大地描繪了什剎海鏡面折射下的大北京風情畫卷,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飛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和崇德敬業的時代精神。   從現代家庭視角切入,在歷史人文的底色之上,鋪陳人物群像及當代生活畫卷,是《什剎海》的敘事風格。
  • 換個城市過周末:淮安,從漕運到有軌電車
    ONE曾經輝煌的漕運中國素以「秦嶺-淮河」為劃分南北的地理分界線,而淮安正好處在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叉點上。作為南北分界線上的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淮安在歷史上相當的輝煌(尤其是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有著「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但之後也隨著漕運的沒落而走向沉寂。因運而興,因運而盛,又因運而衰,漕運給淮安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