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一見鍾情?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2020-12-19 歷史國學智慧

有人說,世界越浮躁,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的婚姻境界,越是暖人可貴。我也認為錢鍾書和楊絳之後再無完美的「婚姻」。

前幾年看錢鍾書的《圍城》讓我差點得了恐婚症,在不了解錢鍾書和楊絳的情況下,我一度認為《圍城》的作者錢鍾書一定是和主人公方鴻漸一樣的人,搖擺不定,不思進取,風流泛濫。

但當我看了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

何為一見鍾情?

什麼是一見鍾情?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走在上課的路上,遇見一個玲瓏俏麗的少女,他們一見傾心,少年大膽,少女羞噠,少年有個溫文爾雅的名字——錢鍾書,少女有個鏗鏘嬌俏的名字——楊絳。

只一眼,他們就對彼此淪陷了,之後的相談甚歡只不過是對第一眼的錦上添花。

錢鍾書說:「外界傳聞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楊絳說:「坊間傳聞追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

之後的楊絳只用了一封信就徵服了未來公公,之後水到渠成,二人在蘇州廟堂巷他們舉行了婚禮。本以為婚後的生活會像《圍城》中的一樣一地雞毛。

但事實上,錢鍾書為了楊絳放下了所有的狂傲,包括他寫文諷刺恩師看上好友妻子的自負,與看不慣林徽因作風的高傲。

一個在六十多歲了還能為妻子和別人打架的作家,我真想不到還有什麼能分開他們,摧毀他們的愛情。

同樣,為了愛情,大家閨秀楊絳,甘做錢家「灶下婢」,「我做錯事了,把墨水灑了。」「沒關係,我來解決。」「我好像做錯事了,把門弄壞了。」「沒關係,我來解決。」就這樣,直到1998年錢鍾書去世,他們從未分開過,婚姻一直羨煞旁人。

楊絳:沒有分離,只有《我們仨》

1997年到1998年,楊絳先後經歷了愛女和丈夫的離世,在送走女兒後,楊絳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

於是錢鍾書病逝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我們仨》這本書,書中記述了一個三口之家63年的風雨坎坷和溫馨回憶。透過文字和照片我們確信錢鍾書和楊絳經營的那個小家就是美滿家庭該有的模樣。

書中記錄的一些場景即使多次重讀,也仍能給人以溫暖和感動。當錢鍾書經歷動蕩和妻女重聚時他發願「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四歲的女兒錢媛打量著兩年未見的父親說「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錢鍾書笑問:「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錢媛回答:「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才認識的。」

錢鍾書悄悄的在女兒耳邊說了一句話,從此父女倆十分友好,連媽媽都退居二線了,提起這段回憶,楊絳在書中感慨道:「鍾書到底跟錢媛說了什麼話我當時沒問,而現在已沒人可問。」

楊絳在《我們仨》中告訴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一家人只要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相親相愛,相互體貼,一起歡笑,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即使身處陋室,也是溫暖,即使粗茶淡飯也是幸福。

有人說《我們仨》會讓你笑再讓你哭,還能教會你很多關於愛的事,而我讀完此書最大的收穫則是它讓我更加珍視那些微笑的幸福和身邊的人。

在這推薦大家讀一讀《我們仨》,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相關焦點

  •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我們仨》令人淚目
    但當我了解了他們一家人之後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什麼是一見鍾情?當風度翩翩的錢鍾書在上課的路上遇見玲瓏俏麗的楊絳時,我明白了。
  • 楊絳:夢中她和鍾書走丟了,之後兩年內錢鍾書和女兒相繼離世
    ——楊絳《我們仨》《我們仨》是錢鍾書妻子的楊絳先生撰寫的家庭回憶錄。這本書寫於錢鍾書離世後的第四年,那時,楊絳已經92歲高齡,楊絳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她與錢鍾書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們三口之家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 楊絳《我們仨》:一個長長的離別夢
    一、散文集的「情緒結構」:以夢開啟了一場離別《我們仨》一共三部:第一部「我們倆都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當你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第一部只有兩頁紙,很疑惑是不是出版社漏掉了頁碼?
  • 《我們仨》楊絳:扮演好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活出女人最完美的樣子
    在錢鍾書先生創作的《圍城》中,可以看出,他的學識淵博,對現實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看得都是十分透徹的。《我們仨》這本書中,提及過錢鍾書辭去文學所顧問,意外地被委任為社科院副院長的經歷。楊絳之後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我發現,鍾書辦事很能幹。」
  • 錢鍾書與楊絳,扎克伯格與普莉希拉.陳,勢均力敵的愛情真的幸福
    愛情有多種開頭:有一見鍾情,也有日久生情,還有不打不相識;結局只有兩種:幸福和不幸福。起著關鍵作用的是這中間的過程。近期熱播的《完美關係》裡這幾種都有,男女主的日久生情,小蘿莉的一見鍾情,斯黛拉和舒晴經歷的「不打不相識」。
  • 楊絳的《我們仨》看哭了很多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前幾天,重讀楊絳的《我們仨》,再一次被感動,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用心記述了她的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書中教會了我們很多關於愛的事,關於幸福的事。《我們仨》是楊絳回憶一家三口過往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溫暖動人。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我們仨》中一句很普通的話,卻讓人不禁落淚,究竟又是為何?
    這位穿著裙子的「先生」,就是著名學者錢鍾書的妻子---楊絳。無數的人在讀過《我們仨》裡面這句:「從此以後,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後淚流滿面。《我們仨》中一句很普通的話,卻讓無數人流淚,究竟有何魔力?生活恰如細水長流一般安穩平淡,哪裡有多少轟轟烈烈呢?愛一個人,便是和他相守著過平淡安穩的日子。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
  •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避不開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避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費孝通。費孝通與楊絳相識很早,1920年楊絳讀蘇州女校時,費孝通成為該校唯一的男生,也就是楊絳同班同學。很快,成績優異的楊絳立刻吸引了費孝通。在那個青澀的年紀,情感純粹,不敢提及。
  • 楊絳先生:人生一旦越過了「2個難關」,再難的事情,也能承受
    俗話說:"過關、過關,人生只有經歷了某些關口之後,就如獲重生,就能抵禦各種不幸和困惑"。2016年5月25日,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逝世,在我們這個時代,能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不多,而楊絳是最知名的一位。而如果我們能夠像楊絳一樣,越過這一道坎,之後遇到的再難的事情你也必然會承受,最終走向美滿生活的彼岸。二是家庭落寞的難關楊絳和錢鍾書之間的愛情讓很多人羨慕,這是他們在越過家庭落寞難關之後,所獲得的結果。
  • 他對她承諾:「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相信有一見鍾情嗎?以前或許不信,可他們讓我相信,有的。你相信愛情嗎?相信承諾嗎?以前或許不信,可是他們做到了。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愛情叫做「楊絳與錢鍾書」。有一種承諾叫做「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01 最短且最成功的一字情書楊絳與錢鍾書相識在清華校園,對文學的共同愛好和追求讓他們相談甚歡,甚至一見鍾情。
  • 錢鍾書隱秘感情史:楊絳之外,曾暗戀妻子閨蜜,與女學生有過曖昧
    錢鍾書與楊絳夫婦,這兩位文壇大家,向被視為之死靡二的神仙眷侶。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一生身和共住意和同事,風雨同舟劫波共濟,人間少有令人歆羨。錢金楊木,他們的姻緣堪稱當代現實版的「金木良緣」。「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這是明人湯顯祖《牡丹亭》裡的題辭,在錢楊身上我們領略到了這種愛情典範的「活化石」。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到底是什麼?她臨終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或許在現實中,你需要權利、金錢,只有它們才能幫自己更好的生活,但其實愛,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一旦接觸到了真愛,生命就是有意義的。生命不是因為那些坎坷而活著的,也不是因為那些不如意而活著,所有的坎坷和不如意,只為那一天,只為那一刻接觸到愛的本來面目。
  • 《我們仨》:大起大落,不亂方寸,與世無爭,處亂不驚
    幾乎每一個讀過《我們仨》的人都會發出如斯感慨。錢鍾書先生、楊絳先生和他們的愛女錢媛一家人的坎坷歷程實在令人唏噓。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我們仨》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的著作。內容就是他們的家庭生活回憶錄。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百歲老人的遺世之作,背後深藏了巨大的遺憾: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這本書,就是楊絳先生在93歲高齡時出版的散文隨筆——《我們仨》。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以楊絳老年時夢見自己的丈夫錢鍾書為開端,拉開全文序幕。楊絳先生和錢鍾書的愛情大抵就是最好的模樣吧。這本書裡有一句錢鍾書的情話讓我印象深刻,是愛情裡最好的情話——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 楊絳:最好的夫妻關係,有一字足矣(深度好文)
    錢鍾書的《圍城》,讓很多人明白了婚姻的真正意義;楊絳的《我們仨》,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家。《我們仨》的故事開始於一九三五年楊絳先生陪同錢鍾書先生去英國留學,結束於一九九八年錢鍾書先生逝世。在這長達六十三年的時間裡,讓我明白了什麼樣的夫妻才是真正的夫妻,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家庭!錢鍾書和楊絳這對夫妻,讓我明白了相濡以沫是夫妻之間最應該擁有的一份感情,這也是夫妻之間能夠白頭偕老的唯一秘訣!
  • 《我們仨》: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
    性格女兒錢媛為錢鍾書的畫像我從書中大致得到的錢鍾書先生的性格,主要是:1.楊絳《我們仨》5. 性情隨和開朗我轉側了半夜等鍾書醒來,就告訴他我做了一個夢,如此這般;於是埋怨他怎麼一聲不響地撇下我自顧自走了。鍾書並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她逝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這一系列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在丈夫錢鍾書和女兒的相繼辭世,再加上自己疾病纏身的境遇下,用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完成的一次自問自答。人生一世,究竟為的是什麼?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其實,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純由理性推斷出來的。人類天生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統治者只是借人類對神明的敬畏,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儀式,藉此維護統治的力量。
  • 第二次讀《我們仨》,我發現一段幸福的婚姻,都做到了這幾點
    《我們仨》的作者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這裡所說的我們仨,指的是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還有楊絳先生,這本書也是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楊絳先生的一生可謂坎坷不平,年輕的時候與錢鍾書邂逅,相識相戀,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後來生下女兒錢瑗,生活更加甜蜜,整個家庭都充滿著幸福的味道。
  • 楊絳:笑對過往,不留遺憾,誰說往事不是幸福的回憶?
    92歲那年,楊絳在錢瑗和錢鍾書都離開之後,創作了《我們仨》,她用平淡樸實的文字記錄下了三個人的所有過往。有些人離開了,卻永遠都在,就像錢鍾書和錢瑗,他們都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楊絳的身邊,活在她的記憶裡。三個人的故事,一個人的回憶,楊絳用她自己的方式寫下一個女兒、一個愛人來陪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