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叢林31年:臺灣土著超越小野田成為最後日本兵

2020-12-24 騰訊網

1974年11月,繼年初小野田寬郎被發現並回歸日本之後,在印度尼西亞的莫羅泰島上又發現了另一個殘留日本兵的蹤跡。同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空軍的配合下,來自日本的調查團最終找到了這名潛藏了超過30年的日本老兵,只不過他的身份有些特殊,並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戰爭期間由臺灣籍士兵組成的高砂義勇隊的一員,他的日本名字叫中村輝夫,漢名叫李光輝。

■臺灣籍高砂義勇隊成員李光輝,他是有史可查的最後一名被發現的二戰遺留日本兵。而在他之前幾個月被發現的小野田寬郎則是最後一位正式投降的二戰日本兵。

李光輝出生於1919年10月8日,是臺灣土著阿美族人,家鄉是在臺灣新港郡都蘭莊都歷村(今臺灣東臺縣成功鎮都歷村),他是當地一戶農家裡六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和其他出生於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人一樣,除了漢名李光輝,日名中村輝夫是他在當時的主要名字,而在族內他被稱為史尼育唔。李光輝是在日本殖民當局的奴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據說在小學時成績優異,所有課程都是5分,尤其喜歡棒球和相撲,據他的小學同學回憶,李光輝從小就是出名的急性子。

1942年4月,臺灣開始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從臺灣原住民當中徵召特別志願兵,稱之為高砂義勇隊(高砂族為臺灣日據時期日本人對臺灣少數民族的稱呼,二戰後改稱高山族)。日本軍方認為臺灣土著性情勇猛堅韌,熟悉熱帶叢林環境,比日本本土士兵更加適合在南洋島嶼上作戰。李光輝得知消息後割破手指,寫下血書要求志願入伍獲得通過,於1943年10月15日與同鄉高昌敏(日名:宮田武男)一起出徵,當時全村人都為他們送行。此時24歲的李光輝才結婚一年,將妻子李蘭英(日名:正子)和1歲的長子李弘(日名:弘)留在家鄉。

■日據時期,臺灣原住民的村落裡為應徵入伍的村民舉行歡送會。

■由臺灣原住民士兵組成的所謂"高砂義勇隊"以勇猛好鬥、善於熱帶叢林作戰而受到日本軍方的重視。

李光輝加入了駐新竹的臺灣步兵第1聯隊,在那裡完成了新兵訓練後於1944年5月28日在高雄登船,前往南方前線,7月5日到達摩鹿加群島的哈馬黑拉島,編入輝第2遊擊隊,7月21日又隨部隊登上了莫羅泰島。此時美軍正沿著中太平洋和紐幾內亞兩個進攻軸線向日軍發動反攻,而莫羅泰島正位於美軍進攻路線之上。輝第2遊擊隊為了防備美軍登陸,進駐伊始就積極準備,徵召島民向密林腹地轉運物資。當時日軍在島上進行了成功的安撫工作,與島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高砂義勇隊的臺灣兵所操的土話和當地土著的語言有相通之處,交流起來更加方便,因此包括李光輝在內的臺灣兵和當地人打得火熱,他本人甚至結識了一位新的戀人。由於美軍的封鎖,莫羅泰島已經後援斷絕,臺灣兵們在叢林中努力收集香蕉、木瓜送往部隊,作為軍糧。

■設於臺灣新竹的高砂族青年修煉所,實際上是培訓臺灣籍原住民士兵的訓練基地,圖中可見一隊赤裸上身的新兵列隊出操。

■在莫羅泰島上,高砂義勇隊的臺灣士兵和日本士兵一道抓緊時間儲備物資、修築工事,準備抵禦盟軍登陸。

1944年9月15日,美澳聯軍開始炮擊莫羅泰島,隨即開始登陸。守島日軍兵力薄弱,難以抵抗,很快向叢林深處撤退,在這期間李光輝也和部隊失去了聯繫。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在和幾位戰友偵察美軍灘頭陣地時被發覺,激戰之後只有他一人生還,在逃脫美軍追擊時與部隊走失,於是在叢林中躲藏起來。但是,同在輝第2遊擊隊服役的臺灣卑南族士兵岡田耕治伍長(漢名:陳德儀)回憶說,在美軍登陸兩天前,李光輝和日籍士兵發生口角,打傷了對方之後與臺東出身的小山弘義一等兵一起逃亡了。

無論怎樣,在此後30年中,無論日本官方還是臺灣老家都沒有聽到半點有關李光輝的音信,他仿佛從密林中蒸發掉了,日本軍方在11月23日宣布他已經"光榮戰死"。在戰爭結束後,莫羅泰島上的日軍部隊陸續投降,到1946年5月時大約有660名日軍從這裡復員回國,在1956年3月,又有3名日本兵和5名臺灣兵被發現,但李光輝始終不見蹤影。

■1944年9月,美澳聯軍在莫羅泰島登陸,日軍一觸即潰,四散奔逃躲進叢林。

■1945年8月,駐莫羅泰島的日軍部隊根據日本天皇詔書向盟軍投降,但李光輝並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

逃到叢林深處的李光輝決定隱蔽起來等待援軍,當時他身上的所有財產包括兩支38式步槍、幾十發子彈、一頂鋼盔、一柄刺刀、一個鋁製飯盒、一身軍裝、一面鏡子和少量日用品。他在林間空地裡修建了一座小屋,開始了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李光輝在叢林裡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每天早上起床後洗臉,然後向宮城方向遙拜,並做體操,就像日常居住在兵營中一樣,他還定期保養38式步槍,利用子彈火藥或放大鏡引火,根據月亮的盈缺計算日期。他還利用所知的野外生存技巧採集野果、獵獲動物,用自製的網或籠子到河裡捉魚,在林中布設陷阱捕捉野豬,有時也會去當地農田裡偷點農作物充飢。後來為了避免暴露行蹤,他甚至自己開墾了一小片土地,種植紅薯等莊稼。

此外,李光輝還得到了一位名叫多也泰鬥的印尼島民的幫助,他們在美軍登陸前就認識,每年都要碰面數次。多也泰鬥為他的朋友帶來了白糖、鹽和海魚等物品,同時努力嘗試讓李光輝相信戰爭已經結束,但後者總是不予理會,反而告誡他不要向外人透露藏身地。

1968年,多也泰鬥在病危之際將李光輝的秘密告訴了兒子,並要求他繼續接濟李光輝並保守秘密,但他兒子在某日不慎說漏嘴,島上還有日本兵存活的消息在島上不脛而走,駐紮在當地的印尼空軍部隊也有耳聞。

1974年11月,原輝第2遊擊隊指揮官川島威伸帶領遺骨收集團回到莫羅泰島,在探訪中獲知了李光輝的行蹤,強烈要求印尼空軍協助搜尋。一支由11人組成的搜索隊在一名空軍中尉帶領下深入叢林,於12月17日發現了李光輝的藏身地。次日清晨,中尉帶著部下舉著日本旗、白旗和印尼國旗與李光輝進行接觸。當時李光輝正在砍竹子,突然聽到搜索隊唱起事先練習的《君之代》和愛國進行曲,非常驚訝,當他發現唱歌的人並不是日本人時,憤怒地罵了聲"混蛋",拿起步槍就衝過來,被人阻攔下來。在恢復平靜後,李光輝詢問島上是否還有美軍,中尉費勁口舌讓他相信戰爭已經結束,印尼獲得了獨立並與日本建立了良好關係,但李光輝始終半信半疑,不過同意隨中尉下山,近乎赤身裸體的他臨時穿上了印尼空軍制服,於12月19日抵達空軍基地。

■1974年12月底,在印尼空軍和日方人員陪同下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李光輝(中)。

日本駐印尼大使館在得到李光輝的消息後通報國內,防衛廳官員湯野正雄於12月28日飛抵莫羅泰島與他會面。李光輝看起來非常健康,用流利的日語報告了姓名、所屬部隊和籍貫。當他從湯野口中得知戰後國際形勢的變化,臺灣已經不屬於日本時,表現得非常冷靜,最後說道:"日本沒有輸,我想要回到日本。"此後,李光輝乘飛機前往雅加達,接受了體檢並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在叢林中30年幾乎從未生病,現在反而得了感冒。關於李光輝未來的去向,臺灣和日本之間進行了爭論,最後根據他本人的意願決定返回臺灣家鄉。

1975年1月8日,李光輝乘坐的飛機在臺北中正國際機場降落,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媒體記者,不會說漢語的他只會用日語回答日本記者的提問。在機場,他還見到了離別31年的妻兒。次日,李光輝又飛往臺東機場,轉乘中巴車返回家鄉,村裡人已經為他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不料途中李光輝得知妻子早已改嫁,憤而甩袖而去,獨自回到外甥家中,閉門謝客。直到正子與第二任丈夫離婚後,他才重新與妻兒複合。

■1975年1月8日,回到臺灣的李光輝在機場與妻兒重逢,但父子二人的臉上寫滿了陌生。從這個角度看過去他兒子長得神似麥可·傑克遜。

■衣錦還鄉的李光輝脖子上戴著花環,接受鄉親們的迎接。但他臉上幾乎看不出高興的情緒,估計是還在為妻子改嫁的事情生氣。

■離家30多年後,回鄉見到親友的李光輝忍不住淚流滿面。

回鄉後的李光輝接受了日本及臺灣地區「政府」大約100萬元臺幣(約800萬日元)的慰問金,但與鄉裡人的關係日漸疏遠,生活頹廢暴飲暴食,最後在1979年患上肺癌,於6月15日去世,終年60歲。李光輝是有史可查的最後一名被發現的二戰遺留日本兵,而在他之前幾個月被發現的小野田寬郎則是最後一位正式投降的二戰日本兵,兩者有一定區別:前者是臺灣籍原住民,隱藏印尼叢林期間很少與外界接觸,沒有主動襲擊外人而是獨自艱難謀生度日,過的是野人般的生活;而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期間則一直保持著戰鬥力,不斷進行遊擊戰騷擾和射殺當地軍民,因此這兩人都在野外生存了30年,但性質卻有很大不同。不過李光輝對日本這個國家倒是滿懷感情,直到臨死前還想著帶兒子去日本觀光,自己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度過了30年的荒野生活,至死仍然不知醒悟,實在是悲哀至極。

李光輝死後,在臺灣當地人逐漸將其淡忘之際,反倒是印尼人把他視之為"英雄",還為其樹立了紀念銅像。在印尼人的觀念中,二戰時期的日本人是來幫助他們趕走了白人殖民者,是他們獨立建國的"友人",因此即使在戰爭結束之後也對戰敗的日本特別友好。2012年9月14日,印尼當局在莫羅泰島上建立了一座二戰博物園區,並在園區中樹立起一座中村輝夫(李光輝)的紀念銅像,撰文稱其為"一位守護印尼莫羅泰島、對抗殖民者奮戰不息的戰士"。

■印尼當局在莫羅泰島上樹立起的中村輝夫(李光輝)紀念銅像。

相關焦點

  • 日軍"最後的投降兵」去世 曾拒絕投降躲進叢林
    據日本共同社、《讀賣新聞》等17日報導,當地時間16日下午,原舊日本陸軍少尉、被稱作日軍「最後的投降兵」的小野田寬郎因肺炎在東京的一家醫院去世,終年91歲。二戰期間,小野田於1945年躲入菲律賓盧邦島的叢林中進行遊擊戰,並無視盟軍的投降命令,負隅頑抗和藏身30年。直到1974年3月原上司來到島上重新宣讀投降命令後,他才從盧邦島山中走出投降。
  • 最後1個投降的日本兵,他在孤島打了30年遊擊,他的結局怎樣?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但是有一個日本士兵,在菲律賓的小島上一個人堅持了30年的遊擊戰,拒絕投降。1974年,這個叫小野田寬郎的士兵終於走出密林,放下武器。他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士兵。
  • 小野田打遊擊30年,為何面對親人的勸降都絲毫不為所動?
    二戰結束已經接近9年之後的1954年5月7日,在菲律賓盧邦島上進行遊擊戰的小野田分隊遭遇重大損失——他們重要的隊員島田莊一伍長被菲律賓軍警擊斃。島田的死使得小野田等人第一次得到了外界的強烈關注,日本政府隨即派出搜索隊展開「營救」行動。但是,小野田寬郎少尉和他忠實的隊友小冢金七一等兵面對一波波的勸降活動,卻偏執地長期不為所動。
  • 日本投降29年後,最後一位日本兵才放棄抵抗,遊擊30年殺130人。
    然而,鮮少人知的事,直到日本投降29年以後,最後一位日本兵才正式繳械,而他在日本戰敗後仍能堅持這麼久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他沒有接到自己直屬長官的命令。日本裕仁天皇這位日本兵的名字叫做小野田寬郎。小野田寬郎( 以下簡稱小野),1922年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
  • 日本投降後,這名日本兵抵抗29年才投降,回到日本卻成了英雄,竟活91歲
    1945年日本德國戰敗投降,整個二戰宣布結束,但是世界上卻有這麼一麼一個日本兵,二戰結束後近20年才投降,他就是參加二戰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士兵。他在叢林奮戰29年,一直認為戰爭並沒有結束,不管如何勸他都無動於衷,他一直記住當年他長官給他下的命令。抵抗了29年之久,最後安然無恙的回到了日本,這個人就是小野田寬郎!
  • 來看這個日本兵可憐、可悲又可恨的表現
    谷口義美這道命令的重點是最後那一句「這個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這一句,可把深受軍國主義毒害、腦袋一根筋的小野田寬郎給坑慘了。1945年2月28日,美軍在盧邦島登陸,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戰死。小野田一夥只剩下四人:他自己、伍長島田、上等兵小冢金七、一等兵赤津。
  • 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 戰後孤島遊擊近30年 得知戰敗後說出六個字
    1974年3月10日,一名身穿破舊的二戰日軍軍服的日本老兵走向了菲律賓盧邦島警察局。只見他面色凝重,向在場人們深鞠一躬後說了一句:「我是少尉小野田寬郎,我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而這一天距日本投降已經過了整整29年,同時也是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叢林裡戰鬥的第三十年。
  • 小野田打遊擊30年,為何從不敢襲擊當地的婦女和兒童?
    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盧邦島進行遊擊戰的30年時間裡,他和同伴總共造成當地的美國駐軍、菲律賓軍警和平民130餘人傷亡,其中近半數為小野田所為。但是,這些日本兵卻從不敢襲擊當地的婦女和兒童,這中間又有什麼原因呢?■盧邦島上的年輕女孩子,頭上戴著獨特的椰殼帽。
  • 二戰結束後,那些繼續負隅頑抗的日本兵
    之後橫井將自己的財產交由妻子管理,自己則成為了野外生存專家,在日本各地巡迴演講,1997年死於心臟病發作,時年82歲。28年後,橫井首次理髮橫井莊一雖然受到軍國主義的洗腦,但他最終保留下了人性並適應了現代社會。與之相比,下面的這名殘留日本兵則堪稱軍國主義的活化石。
  • 小野田打遊擊30年,他曾在日軍特務學校接受了怎樣的特訓?
    1944年8月的一天,正在日本本土久留米接受"決死突擊"特訓的小野田寬郎被叫到教官室,上級對他說:"聽說小野田你會說中文,現在派你前往東部第33部隊。"小野田從未聽說過這支部隊,便問道"去幹什麼?"上級:"這不能說。"小野田:"在什麼地方?"上級:"濱松北面一個叫二俁的地方。"
  • 日本投降後困獸猶鬥的鬼子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但在太平洋島嶼上叢林深處的一些日軍士兵卻沒有放下武器,他們頑固地拒絕相信現實,在臆想中堅持著自己的戰爭,甚至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陸續被發現或捕獲。在這些日本兵中,最出名的要數小野田寬郎。與一般人印象中不同,小野田寬郎實際上並不能算是一名「純粹」的日本兵,而應該稱之為特工。
  • 二戰中被遺忘在叢林中的日本士兵,不僅成了裁縫,還對日本無感了
    第一次關島之戰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的第二天,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對關島發動進攻,但這一次美國輸給了日本。3年後,美國決定一雪前恥,於是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的日本成為美軍再次發動進攻的信號。於是美國最高領導人決定再次進攻關島,這一次美國人贏得了關島戰役,徹底把日本人趕出了太平洋。
  • 小野麗莎日本爵士樂女歌手
    小野麗莎(小野リサ),1962年7月29日出生於巴西聖保羅,日本爵士樂女歌手。年白金唱片獎 2005年臺灣金唱片獎 1991年日本金唱片獎 1992年日本金唱片獎 2013年巴西國家勳章小野麗莎1962年7月29日出生於巴西,從小在父親經營的俱樂部裡見聞很多音樂家
  • 日本兵的忍耐力二戰最強?日本人回答:另有原因
    文/快哉風二戰時期的日本兵,有一項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超強的忍耐力。藏身關島洞穴28年的日本兵橫井莊一,穿樹皮吃野果,1972年被獵人發現後,已經喪失說話的能力;躲在菲律賓叢林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頑固打遊擊30年,更是震驚世人。
  • 日本士兵在二戰結束後,為何獨自躲在叢林山區戰鬥29年?
    而這一道命令就成為了小野等人進行遊擊戰前最後接到的命令,不久之後,美軍在盧邦島登陸,大部門的日本士兵投降和戰死,而小野這一組卻並沒有投降,他們選擇執行上司下達的命令,走進了叢林,開始進行遊擊戰。
  • 他在菲律賓遊擊30年,1974年走出叢林,投降時:什麼?大日本亡了
    寬朗小野田是二戰中的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很多人可能知道他傳奇的經歷。《左傳》曾說:「如果冒險,你能選擇什麼?」戰事吃緊的時候小野田次郎躲在菲律賓的魯邦島打遊擊戰。這一躲就是30年,小野次郎成為二戰戰場上最後一個投降的士兵。01。1944年,寬朗小野田奉命潛伏在魯邦島。從那時到1974年,他走出叢林,正式投降。近30年來,寬朗小野田在叢林中打遊擊戰。
  • 二戰最後投降的日本兵去世
    [華聲在線導讀]他是世界聞名的「二戰老兵」,日本投降後仍在菲律賓孤島叢林中負隅頑抗29年;他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活化石,每當舊軍歌響起就會「激動」到流淚;他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堅稱不必負擔任何道德的譴責。他叫小野田寬郎,16日在日本東京一家醫院去世。
  • 小野田打遊擊30年,回國後50多歲,為何能娶30多歲女老闆?
    1974年3月9日,前日本軍官小野田寬郎少尉在菲律賓盧邦島上宣布投降,標誌著他近30年的遊擊戰生涯正式宣告終結。作為二戰中最後一名投降的殘留士兵,小野田在菲律賓期間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和充足的彈藥,對當地的美菲軍警和平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 小野田寬郎:二戰最後一名日本兵,在叢林生活29年,殺死130多人
    在二戰中,有一位日本士兵,也幾乎是與世隔絕30年,不知本國投降。在日本投降後近三十年裡,依然堅持執行著自己的任務,在菲律賓襲擊當地警察和士兵。1974年,菲律賓各界人士發出嚴正聲明,要求對一個投降的士兵進行嚴厲懲罰。其原因是他殺死打傷了了130多位士兵和警察。這個士兵是日本人,距離此時,日本投降已經29年了。
  • 二戰結束,這位日本兵拒不投降,29年後長官親自向他解除命令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日本國民宣布接受盟軍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這也宣告這日本的失敗,然而世界各地仍有日本士兵沒有放棄手中的武器,拒絕投降,試圖做最後的抵抗。他們有的是以群體的形式,有的則是以個人的形式,其中有一個以抵抗時間最長而著名,他的名字就是小野田寬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