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心情沮喪、對自己失去信心、不被周圍人看好的時候,看什麼電影才能收穫能量、重拾信念呢?這部豆瓣評分8.2的《墊底辣妹》,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影片講述了有村架純飾演的高中生工藤沙耶加,以一年提升偏差值40的奇蹟,從成績墊底、知識水平只有小學四年級水準的絕境,逆襲考上名校——慶應大學的勵志故事。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墊底辣妹》還有一個片名,被稱為《奇蹟補習社》,這個片名道出了改變女主角人生的奇蹟之地——補習社。
在那裡,沙耶加遇到了一位真正遵循「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好老師,也遇到了和她一樣不被看好,但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學習的同學們。
正是這樣的相遇,讓彼此之間發揮出了強大的影響力,就讓我們來看看,沙耶加的故事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吧!
1、從皮格馬利翁效應,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
學校的西村老師,總是用「渣子、垃圾」來形容沙耶加,更嘲笑她要考慶應大學的想法,甚至還找到補習班的坪田老師,告訴他以沙耶加的能力,是不可能考上慶應的。
但補習班的坪田老師,卻對西村老師說:「我認為沒有不行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沙耶加不是什麼渣子,她是存在無限可能非常優秀的學生。所以請不要這樣,被說成渣子的學生會自己也以為是那樣,從而變得不自信。就算只有我一個,我也想拯救那樣的孩子。」
的確,就像坪田老師說的那樣,補習班裡不止沙耶加這一個「學渣」,其他補習班不接收的「差生」,都聚集在了這裡。但坪田老師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只看表面就認定他們不行,而是時刻鼓勵他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他總是帶給學生「你被認可了」的印象。
每當大家答對了題目,他就會和學生擊掌喊「耶」,讓他們得到感受到認可和鼓舞。
但看到沙耶加什麼都沒答對,老師也沒有生氣或嘲笑,而是找到可以真誠讚許的部分——雖然全部答錯,但解答欄全部填滿了,這樣積極向上的態度非常好。
之所以採用鼓勵教學,是因為坪田老師在學生時代,也被老師罵作「癌症晚期」的笨蛋。
他看到學校的教育方式不注重個體特性,也不關心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度,所以當他機緣巧合成為補習班老師後,便希望多鼓勵學生,並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愛好、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定製不一樣的鼓勵方法和補習方式。
比如,沙耶加很愛打扮,一到暑假就會染成金髮,穿著不符合學生身份的辣妹裝扮。但坪田老師第一次看到她,就誇她很時尚。
在對她的課程補習中,坪田老師也會有意識地把「時尚」作為他和沙耶加一對一教學時的切入點。
答錯題目的懲罰,是卸妝。答錯一題,卸掉一邊的假睫毛,以此類推。沙耶加一邊嘟囔著「粉底都卸了的話,我會變醜女的」,一邊為了保住粉底、繼續漂亮,暗自努力學習。
比如,為了讓沙耶加樹立目標,對慶應大學充滿期待,坪田老師就用慶應大學比東京大學帥哥多的方式,來引起沙耶加的興趣。
其實,老師想要理解學生們的愛好,並沒有那麼容易。坪田老師就必須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熬夜學習學生們喜歡的遊戲、動漫、偶像文化,並活學活用到每一次面對面的「因材施教」中去,讓學生們感受到真正的被認可和鼓勵。
好老師和壞老師對沙耶加和補習社同學們的不同影響,就像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一樣,這種效應,說的正是「期望和讚美,能夠產生奇蹟」的神奇作用。
也就是說,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會改變學生能取得的成績。如果老師能給予學生信心,對他們寄予希望,那麼學生的成績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反之亦然。
但坪田老師也不是一味鼓勵。比如有個學生,家裡三代都是律師,所以媽媽強行把玩著遊戲的他,送到補習班時,帶著對智商基因的自信對坪田老師說:「我家孩子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好。」
坪田老師立刻指正:這種說法是不好的。因為孩子如果做了卻做不到的話,就變成了證明自己無能,由此會變得不自信起來,所以不能斷然就說「只要去做就能做好」。
皮格馬利翁效應下的誇讚和期待,並不是一味無腦吹捧,而要基於每位學生的真實情況。坪田老師更多的,是讓學生相信自身的可能性,明白「事先知道有可能」的重要性。
當沙耶加學累了想要放棄時,他拿出一枚名叫「克拉拉」的雞蛋,當沙耶加認為凳子平面有圓弧,所以雞蛋一定立不住時,坪田老師卻調整雞蛋角度,讓克拉拉站了起來。
他告訴沙耶加,克拉拉如果不相信自己可以,直接就放棄的話,它是永遠站不起來的。只有相信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性,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
2、從吸引定律和跳蚤效應,看確立並堅持目標的重要性
沙耶加在補習班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凡事先樹立目標。因為達成不可能的事情、完成自己確立的目標,就能收穫自信。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吸引定律」或「吸引力法則」,意即當我們把思想集中在某一目標上時,就會產生一種奇特的能量,會把所有相關的一切,都吸引到這一目標周圍來,從而幫助我們更快地去達成目標。
坪田老師和沙耶加初次見面,就一起確立了「考上慶應大學」這個目標。
目標決定了方向。由這一目標,便倒推出3個分支目標,即必須在一年內提高慶應大學考試需要的三門功課——英語、日本史和小論文。
為了達成總目標下的這3個小目標,坪田老師指導沙耶加用不同方式去學習。
比如,寫英語作文時遇到的知識、常識儲備不足問題,可以通過閱讀相應課外書籍來補足。
學習歷史不能死記硬背,因為歷史本身是愛恨糾纏、波瀾壯闊的情節劇,所以通過看日本史漫畫書,可以更加快樂地追劇情、學知識。
小論文不是光寫出自己的觀點就可以了,而是要多看社會新聞,明白輿論導向的作用,從而在寫論文時,兼顧到反對意見,多角度思考下堅持自己的觀點,才能得到高分。
聚焦於3個小目標的明確發力,讓沙耶加僅有一年的努力時間,得到了合理分配和利用。
當然,一個墊底學渣突然想要逆襲,真沒那麼簡單。沙耶加數次想要放棄,在三次模擬考試都只得到E的情況下,對坪田老師撒氣說,不去慶應大學也可以,降低目標就行了,因為她本來也是活在低處的人。
這一次,一向鼓勵她的坪田老師也很生氣,告訴她「把目標降低一次就會越來越低的」!
從跳蚤效應來說,也的確如此。
跳蚤效應是指跳蚤調節了能跳的目標高度,並且接受了這個高度限制,不再改變。由此喻指人們在失敗後降低目標、不敢追求更高夢想,從而被這個高度,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跳蚤效應想要說的是,成功不是用降低目標來走捷徑,而是要朝著既定方向不斷向前。就像挖井一樣,挖一次換個地方的淺嘗輒止,和朝著同一個地方深挖不止、不見水不罷休相比,後者的方向堅定、堅持不懈,才是達成更高目標的關鍵。
就像坪田老師在沙耶加的字典上寫下的那句話一樣——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朝著目標不放棄,才有可能實現更好的自我。
但被現實打擊到失去戰鬥力的沙耶加,回家躲了起來。此時,沙耶加那個從小被爸爸寄予厚望、希望他成為職業棒球選手的弟弟,在爸爸的高壓教育下終於迎來了激烈的反抗。
弟弟對沙耶加說,有些人就是這樣,無論多麼努力也無法成功。大姐已經努力這麼久,不也放棄了嗎?
弟弟的話,戳中了想要放棄的沙耶加。她終於打起精神和媽媽一起去了東京,像坪田老師說的那樣,提前去看看自己目標裡的慶應大學。
走在大學校園裡,沙耶加第一次離自己的目標這麼近。之後在寫給坪田老師的信中,沙耶加終於說出「沒有目標的話,沒有誰會對我抱有期待」這樣的感悟。
她再次審視內心,明白自己的心願仍然是考上慶應大學。於是重新鼓起勇氣,再次投入艱苦的學習中,終於在第四次模擬考試中,取得了「合格可能性50%」的進步。
沙耶加激動地騎著自行車飛馳回家,把自己的答題卷交給了弟弟。她鼓勵弟弟,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的目標,打破自我限定。
3、從超限效應和南風法則,看家庭教育的尺度把握
沙耶加在家裡是大姐,她還有一個二弟,一個三妹。有了弟弟以後,爸爸就把他所有的愛和期待都給了兒子,讓媽媽照顧兩姐妹,在家總說「這是一個失敗的家庭,我只能寄希望於兒子成為職業棒球選手」。
其實,職業棒球選手是爸爸自己失之交臂的夢想,他卻不管兒子內心的真實願望,直接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了兒子的身上。
一開始,兒子的棒球打得還不錯,甚至還拿過冠軍。但隨著離職業選手的可能性越來越近,兒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每次比賽前都會哮喘發作。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向爸爸進行了激烈的反抗。
爸爸對弟弟的教育方式,充分體現了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的「超限效應」。過度壓力、過度期待、過度表揚,都成了弟弟成長中的枷鎖。
一直負責照顧沙耶加和妹妹的媽媽,她的教育風格卻和爸爸完全相反。
沙耶加從小問題不斷,媽媽一直被叫去學校聽訓。但媽媽總是站在沙耶加一邊。她更在乎的是老師們堅持怎樣的教育方針。
小時候沙耶加被同學欺負,學校老師覺得媽媽小題大做,因為學校裡總會有欺凌事件。媽媽說,如果這是貴校的教育方針,那麼我們立刻轉學。
轉學後沙耶加交了朋友,開始一起打扮、甚至一起抽YAN,但只有她被老師抓到。老師希望她供出一起抽的朋友,否則就要停學。媽媽聽完前因後果,批評學校讓女兒出賣朋友的教育方針很有問題,她作為媽媽,只會教育孩子不可以抽YAN這一點。
隨後,媽媽便為女兒找到了坪田老師所在的補習班,因為坪田老師「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才和媽媽的想法不謀而合。
媽媽教育方式中的「南風法則」,對於沙耶加來說,是人生中最溫暖的愛和鼓勵。
「南風法則」起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能先把行人身上的外套脫掉。北風吹起猛烈寒風,行人卻把衣服裹得更緊;南風吹起和煦暖風,竟讓行人熱到脫了外套,於是南風獲勝。
有時候就是這樣,溫柔比剛硬的效果更佳。當然,「南風法則」教育方式也有弊端,對沙耶加太溫柔的媽媽,反而讓她錯失了前幾年的學習時機,只知道玩而沒有進步。
其實,像坪田老師那樣,目標明確、寬嚴相濟、因材施教、講究方法的教育方式,才更適合。
@人類戲多電影 結語: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此艱難度過的高考備戰和衝刺期的沙耶加,在考試時也迎來了很「接地氣」的突發狀況——拉肚子……只因為她在考試前,喝了坪田老師為她鼓勁的「合格」咖啡。拉肚子的結果,就是導致英語這一平時她很有把握的科目,反而沒有考好。
但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最有把握的科目馬失前蹄,最沒信心的科目卻超常發揮!沙耶加就是憑藉一直較弱的「小社論」科目,成功考取了慶應大學綜合政策學部,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皮格馬利翁效應下,好老師的影響力;吸引定律下,確立目標並不斷努力的堅持;南風法則下,母親對她的支持和鼓勵,讓沙耶加最終實現了這場出色的逆襲。
「為宏大目標奮鬥過的經歷」,也成為了她面對往後人生的重要力量,這讓她、也讓更多人,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
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想要改變自己、為某個目標去努力,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沙耶加說坪田老師改變了她的人生,其實她也在用自己不怕嘲諷和失敗、勇於挑戰夢想的努力,用自己奮鬥的樣子,改變了身邊許多人的人生。
補習班的男同學受到她的影響,也不再以報復大人為目標,而是真的想考上好大學,成為一名為別人的人生而努力的好律師。
朋友們看到沙耶加哪怕出來玩,也在寫功課,便也想要像她那樣,為某個目標去努力。
她成功考上慶應大學,也讓爸爸意識到,媽媽是多麼偉大的女性,讓弟弟明白自己其實擁有無限可能。
坪田老師更真心感謝與她相識,因為這場相識,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初心。
一個人為證明自己而努力奔跑的樣子,讓更多人對自己重拾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這才是《墊底辣妹》真正創造的美好奇蹟吧。
我是戈多,持續性劇評影評,間歇性八卦上新,期待你關注我的@人類戲多電影,分享更多影視劇帶來的美好給你。(圖片來自網絡,本文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