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駿:讓資本長出精神,讓「財富向善」成為時代潮流

2020-12-25 和訊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企業創始人有意識做公益,但如何科學、有效地做公益,他們心存疑惑。

在我看來,所有公眾上市公司都應該是社會企業,除了為股東負責,還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雖然社會企業在國內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但這是大勢所趨。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 嚴駿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給新院長嚴駿(右二)頒發聘書。 (受訪者供圖/圖)

五年前,比爾·蓋茨、瑞·達利歐、葉慶鈞、牛根生、何巧女五位中美企業家聯合倡議發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並與眾多嘉賓在北京見證了這所學院的誕生。該學院簡介的第一句話即為:「中國首家獨立註冊的公益學院。」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原行長馬蔚華擔任學院董事會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振耀擔任創始院長。

2020年11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年籌備工作組為學院註冊一事先後對接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雖然比爾·蓋茨等捐贈人曾希望把學院放在北京,但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創新精神感染了發起人,用一個多月的「深圳速度」給學院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包括註冊便利,最終,公益學院落戶深圳。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創始院長王振耀2015年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立下目標,「爭取在五年內,建一個有國際水準的公益領域綜合性的學院或者大學」。

公益學院的教學辦公場地,從前海夢工廠到福田國際創新中心,幾次搬遷。目前,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在深圳和北京分別設有教學點。

歷經五年摸索與發展,公益學院建立了一整套覆蓋公益慈善領域的基礎教育體系,在讀及校友已經累計超過5000人,他們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歐美20個國家和地區,將近30%校友有多元身份,40%有商業背景。

2020年,學院第二屆董事會換屆,並同步全球招募遴選新院長。

經過多輪面試,最終董事會決定聘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金融發展教育中心主任嚴駿出任第二任院長。

據了解,嚴駿在五道口金融學院期間,開創以成功企業家和知名投資人為培養對象的全球金融GFD項目,將GFD發展為國內同行中招生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的高端金融與管理教育項目,並引領市場多年。同時,他還與日內瓦大學等國際名校探索國際公益教育合作,在推動公益與可持續金融、社會企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等領域努力踐行。

新院長將會給公益學院帶來怎樣的改變?一個在工商管理和金融教育領域實踐多年的管理者,為什麼會轉身投入公益教育,加盟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上任後,他會遇到哪些挑戰、對學院做哪些組織變革?作為第二任院長,嚴駿對於公益學院下一個五年又有哪些思考?2020年12月8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公益學院深圳校區採訪了嚴駿。

「選擇我,董事會有勇氣」

南方周末:時隔幾年,我這次注意到,學院現在的LOGO加回去了「深圳」兩個字,這跟您的新任有關聯嗎?

嚴駿:入職後,我第一次看到學院給我印製的名片時驚呆了,發現整張名片都找不到「深圳」兩個字,一問得知是有意拿掉的。此後我在幾次不同的會議上建議要把「深圳」兩字加回去。為什麼要把「深圳」兩個字加回去?首先,學院的註冊地在深圳;其次,「深圳」本身是一個有著強烈地標性、識別度的名詞;再者,公益學院也正好誕生於此,如果不在這裡紮根,永遠打不出品牌。

南方周末: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嚴駿:舉個例子,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把「麻省」去掉,誰知道它,誰能記住它?理工學院全世界各地都有。如果沒有麻省兩個字,就會造成身份模糊,進而難以成為一個強勢品牌。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的發展要立足深圳,面向全國,輻射全球。學院要深耕深圳本土,緊隨深圳步伐,建設公益教育的先行示範學院,同時,為把深圳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慈善之都貢獻力量。

南方周末:您過往的職業經歷多與商科教育、工商和金融管理有關,與公益教育或公益管理交集不多。您上任後我聽到一種聲音,聘請一位來自金融學院的人出任新院長,似乎要把學院辦成一家金融學院。對此,您怎麼看?

嚴駿:老實說,董事會選擇我,他們還是很有勇氣的。

正如你所說,我過往經歷裡跟公益教育、公益慈善沒有太多接觸,也沒有在公益圈工作過。今年,恰有校友去我家,說起學院正在招聘院長,認為我可以考慮這一職位。閒聊中,他很驚奇地看到我家有一面牆的書,多跟公益慈善、社會創新、社會企業家等相關。

南方周末:為什麼會收藏那麼多與公益慈善相關的書?

嚴駿:嚴格意義上講,我有一段工作經歷跟公益沾了邊。當時,我們聯合哥倫比亞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共同開發一個公益金融與社會創新的項目。合作過程中,我發現這個領域很有意義,國內這一塊發展相對滯後,當時的合作激發了我的興趣,也開始慢慢關注這一塊。坦率地說,我不曾特意鑽研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但冥冥之中,我和這個領域產生了交集,積攢了那麼多跟公益相關的書,不少的書還是英文原版的。

南方周末:與以往相比,出任公益學院院長几乎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您有壓力嗎?

嚴駿:說沒有一點壓力,那是假的。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如何在規定的周期內,用具體的、有效的行動來兌現我對董事會的承諾。

以前,我在金融學院負責金融發展高端專業項目多年,培養對象多是成功企業家及知名投資人。過去20年,我曾先後在外語、法律、管理、體育、時尚、金融等領域從事教育開發和項目管理工作,從過往經歷的階段性熱點教育,到今天踏入公益教育行列,與其說是我個人的選擇,不如說是大變局時代對我的引領。

南方周末:在您看來,您身上的什麼經驗、特點打動了董事會?

嚴駿:我認為,董事會希望新院長懂教育,對教育這一塊有行業經驗。我從事教育多年;其次,希望新院長懂管理,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我31歲時就在中外辦學過程中出任過副院長,在國內外大學擔任過中心主任,還擔任過諮詢公司總經理;其三,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這塊我開發過多個國際教育合作項目;其四,有一定的資源,無論是人脈資源,還是師資資源等。綜合這些,董事會最後選擇了我,所以董事會選擇我還是有特別考量的。

打造全新項目「全球社會企業家」

南方周末:據我了解,您到任後開始了密集的內部調研,跟不少教職員工進行了深入座談。對於學院現有課程體系,您有什麼想法和打算?

嚴駿:在學院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將對現有教育產品進行優化和迭代更新,推出新的教育培訓體系。原有的公益網校(POA)和國際慈善管理項目(EMP)通過與印第安納大學禮來慈善學院開展學術合作,全球善財領袖項目(GPL)通過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可持續發展公益慈善項目的迭代,更新為新的GPL全球善財學者項目,以及與日內瓦大學合作的GSE全球社會企業家(可持續資產與財富管理方向)等項目,將成為學院公益教育新的核心品牌。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全球社會企業家」這個新的教育項目?

嚴駿: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企業創始人有意識開始做公益,但如何科學、有效地做公益,他們心存疑惑。我們也注意到,有些企業因為所做的公益不專業而引發輿情風險等等。

「全球社會企業家」教育項目將與全球百強名校日內瓦大學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兩年課程學習,幫助中國乃至全球企業家構建一套完整的現代的公益知識理論與社會企業實踐體系。

南方周末:這個教育新項目的招生對象是誰?

嚴駿:招生第一條線是成功企業家和知名投資人。如果從年齡上區分,四十歲左右。也可以適度放寬報名條件,比如新經濟領軍人物和新生代代表,也是我們期望能招到的學員。

五年內,學院或有獨立的永久校園

南方周末:加入公益學院之前,您對公益學院是一種怎樣的印象?

嚴駿:用幾個我的學生或朋友的疑問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到任後,他們不約而同地問我,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學院?從課程體系來看,涵蓋公共管理、社會學、法律、傳播、金融等不同領域,公益學院相當於是一個以公益慈善為核心的綜合性學院。

另外,還有一個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你們學院在哪?我說,註冊地在深圳,目前辦公場地是政府補貼租賃的,還沒有一個永久性的獨立校園。但我希望在我這個五年任期內,能為學院找到一處永久校址,哪怕我到第五年聘用期滿時學院永久校址只開始了一個啟動儀式,比如動了一鏟土。我也相信,我們應該擁有屬於公益學院的獨立校園,這也是學院董事會的願景之一。

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接觸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公司和校友,就永久校址這一重要事項展開溝通、洽談。

南方周末:可否設想一下您心目中五年後的學院?

嚴駿:希望學院紮根深圳這片沃土,真正擁有國際化風範,擁有成體系的、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教育項目產品,擁有屬於學院自己的獨立永久校園。

其實,我9月到任以來,也有一些朋友問,你們公益學院的收入高嗎?有人願意去你們那工作嗎?因為當時我還未看到財務報表,所以我沒有正面回答。在我看來,我希望公益學院的同事們能在一個環境友好、員工友好的狀態下舒心工作,擁有一份體面的跟市場相對應的收入,且呈逐年上升,另外擁有一條暢通的職業晉升通道。

不要把公益慈善標籤化

南方周末:對當下中國公益,您怎麼看?

嚴駿:過往一些企業家學員告訴我,他們對「慈善家」這個叫法很緊張。因為,一旦被貼上慈善家的標籤後,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機構或項目通過各種方法找到他們、尋求捐助。「500萬?不行的話,那50萬行嗎?50萬不行,那5萬行嗎?」類似這樣的印象感受,我從企業界聽到不少。

我個人覺得,找企業家給公益項目籌款沒問題,但需要考慮周全的是,除了讓企業家捐款之外,還能為他帶來什麼?如果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有去反饋,是不行的。

這麼多年,公益界一直在成長,但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是在與企業共同成長的過程中,資金只是一部分,更多應該考慮到一個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包括時間、才能、可撬動的社會資源,將捐贈建立在創造共同社會價值上,挖掘共同的使命,提升社會問題解決能力。

南方周末:公益該如何向商業學習?

嚴駿:我認為公益事業要發展,不僅僅是靠現有的公益圈。如果僅僅靠公益圈,大家雖然也很努力,做得很辛苦,但未必能達到理想效果。我認為打破公益和商業的邊界是重點,要激發中國的企業家創造社會價值的激情,用商業的效率和企業家的精神來做公益,讓更多的企業家將更多的才能帶入公益圈。

在我看來,所有公眾上市公司都應該是社會企業,除了為股東負責,還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雖然社會企業在國內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但這將是大勢所趨。

雖然社會企業在國外早已不新鮮,但我預感,下一個十年二十年,社會企業可能會得到中國社會的廣泛認同,公益也會成為中國大多數企業家願意投身其中的事業。

南方周末:相比商業領域,您覺得中國公益生態完整嗎?

嚴駿:我個人認為目前中國公益生態還不夠完整,但競合已日趨激烈,需要向商業領域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效率、規模化,比如如何基於有限的公益資源,通過組織化運作來解決一些真正的社會問題。

這些年來,我面向的群體是成功企業家、投資人,他們大多是商界和金融界的精英人士。據我觀察、了解,這些人在創造顯赫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不少人也一直在思考,財富之外,什麼是真正的價值追尋?我想,財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利用財富,推動社會價值的創造,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人類生活的尊嚴與成效。

感謝有這麼一個契機,讓我加入公益教育行業,可以與大家一起,將商業資本引向公益,將公益精神注入商業之中,讓更多的資本長出精神,讓「財富向善」成為時代潮流。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讓延安精神迸發出時代的光芒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9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發去賀信,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興奮。」
  • 趣讀丨旺仔是如何成為精神小夥潮流領袖的?
    ▼旺仔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竟然可以和社會狠人扯上關係本應該出現在村口小賣部小學生書桌膛裡的它卻在這兩年突然被精神小夥視為潮流領袖icon看到這裡文字君就有很多的問號旺仔和精神小夥二者似乎毫無交集它是如何成為精神小夥潮流領袖的呢?
  • 構築奮進新時代的精神豐碑
    崇德向善的徐徐清風正輕撫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無數戰天鬥地的榜樣故事與德行兼備的良行善舉正被銘記。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貴州湧現出一大批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道德模範,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榜樣力量,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文明家庭。
  • 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論述中國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強調要把中國精神作為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最美家風+」加出社會新風尚 南潯為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通訊員 陸志鵬 攝「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崇禮向善 守正不阿』,媽媽常常教育我要善良做人,懂得感恩。」南潯實驗小學504班的朱金仝平日裡會跟著媽媽一起做公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捐出自己的壓歲錢,還用書畫作品致敬逆行者,為抗疫加油。「最近防疫工作還有什麼需要幫忙嗎?」
  • 國漫向善:《狐妖小紅娘》攜新京報傳遞愛
    傳承中華文化之美,彰顯國漫文化價值新時代的「後浪」們,趕上了祖國繁榮發展的好時候,因此對本土文化擁有更高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而《狐妖小紅娘》這部作品設定雖為架空,但在價值觀和服化道等細節方面,都流露出濃濃的中式古典風情。除了優秀的故事、出挑的角色塑造外,其情感內核也和觀眾能形成強烈共鳴。這便是這部作品能夠廣泛受到喜愛的「秘訣」。
  • 新時代「連雲港精神」十六字書寫城市底蘊
    12月17日,江蘇省連雲港市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崇德向善、堅韌奮鬥、務實創新、勇立潮頭」的新時代「連雲港精神」。「崇德向善」是城市品格的淬鍊,既是連雲港深厚歷史人文的積澱和反映,也是新時代連雲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一群好人、滿城春風」城市美德名片的真實寫照。近年來,以雷鋒車組、王繼才、方敬等為代表的先進楷模不斷湧現,擦亮了「一群好人,滿城春風」的城市名片。
  • 解放軍報評論員: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激勵奮鬥的強大力量
    偉大勝利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聚合各方力量,平安普惠探索向上向善的品牌力量
    即兼顧了商業可持續的同時,又開創了三農「商業向善」模式。作為一家致力於以創新科技助力金融普惠的科技公司,平安普惠多年來始終聚焦小微、助農惠農和公益志願服務。隨著前兩天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背後,平安普惠在小微企業、三農服務、社區服務等層面展現出了巨大的社會能量,成為脫貧攻堅時代下一個絕佳的註腳。
  • 新時代陝西青年弘揚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
    它既是中國共產黨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瑰寶,還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精神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都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是新時代我們依然要大力發揚的思想瑰寶。陝西青年有著更優越的地理人文環境,更近距離地接受延安精神的滋養和薰陶,更應大力弘揚延安精神。
  • 英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內涵:紳士風度,享譽世界的人文名片
    而巨大的財富積累,帶來的自然是本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皇室的消費又顯得尤為重要,至今的英國王室,還是過著優雅體面的生活。除王室外,貴族同屬於英國社會的上流階層,並且在幾個世紀的發展後,為英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內涵。這一精神財富,就是英國現在舉世聞名的紳士風度。
  • 想要成為潮流界行走的吉祥物嗎?
    古今中外,各個文化與民族都擁有自己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以及各式各樣的祈願方式,以至於衍生出眾多寓意著吉祥的物品。我國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西洋有「Wishbone 交叉許願骨」,而近觀我們的鄰國日本,「達摩、許願竹」等物件也成為了社會現象級的產物。
  • 丁佐宏談企業家精神:做社會財富的創造者 絕不做掠奪者
    「企業家要做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絕不做社會財富的掠奪者。企業家還必須有文化、有底蘊,愛黨、愛國。」12月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在談及他理解的企業家精神時,擲地有聲。
  • 讓楊根思精神在新時代再放光芒
    今年是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犧牲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號召全國人民學習楊根思精神。70年前,楊根思在戰場上喊出錚錚誓言:「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三個不相信精神成為革命軍隊戰勝困難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英雄遠去、精神永存,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 B站新梗「很有精神」走紅,成鬼畜區財富密碼,物盡其用?
    近期,B站又出了一個新梗——好!很有精神。此梗因為大聲的語調,被鬼畜區UP主們競相使用,製作了一個又一個十分搞笑的視頻,成為鬼畜區UP主們一個新的財富密碼。而一些看過此電影的網友,也在評論下方留言,稱其被用來調侃,也算是物盡其用。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新時代奮勇前進
    歷史是不應被遺忘的,歷史中創造的精神財富更必須要牢記。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要想不挨打、被人看得起,必須得有精神引領。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我們要做好歷史的答卷,就要不斷迎接歷史的考驗,而抗美援朝戰爭正是我們前進路上的一場「大考」,這場偉大鬥爭中孕育出的偉大精神,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容遺忘,它將跨越無盡歷史長河而永遠不朽。
  • 留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與魂
    作為國家文化建設重要主題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近年來更加著意使公眾成為活動的主人,將國家行動轉化為每一個國民的文化自覺。以營造出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升國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眾所共知,中國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
  • 向陽向善,一生心安
    那麼,這份善良一定要長出牙齒,溫柔而帶有鋒芒,愛人而不傷己。一心向善,最終善也會向著你。人一生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種下善因,必然會結出善果;種下惡因,一定會遭到報應。那份報應不僅是天道輪迴,更是人事的法則。
  • 新時代不朽的精神豐碑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
    偉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一次極大升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深邃的精神意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於泰山。在抗擊疫情鬥爭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得到了最真切的體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經受了最直接的檢驗。
  • ​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廣西)暨區直機關青年先進典型...
    ​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廣西)暨區直機關青年先進典型事跡分享會在自治區檢察院舉行 2020-10-29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