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甜妹製造,ID:Tmzz2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知乎上有一個這樣的熱門話題:
「異地戀有哪些讓你覺得很心酸的瞬間?」
答案裡無一例外的都談到了見面和分別。
只不過,這裡的分別對有的人來說,也許是還能再相見;
但對其他人,也許已經來到了關係的盡頭。
看到這句話,也許你會不解。
對異地戀的情侶來說,愛存在於觸摸不到的屏幕那一端。
對方的每一句「想你了」,也不過是隔靴搔癢。
只有見面時用盡全力飛奔而來的擁抱,才足以抵消那些不知多少個日夜積攢起來的想念。
其實不然。
對異地戀的情侶來說,他們早已經歷過兩隻手都數不清的互相送別。
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足以讓他們精準地安排每一次見面的行程。
為了能在有限的見面時間內,實現更多想要完成的心願。
該買幾點來回的車票,想打卡收藏夾裡的哪一家美食店,想看新上映的哪一部電影,要拍多少組新的合照……
可無論安排得有多熟練,每一次奔赴的本質並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依舊是在彼此的滿心期待中開始,又在下一次離別的倒計時中結束。
這個保質期,並不是指這段異地感情維繫了多長時間。
它的生產日期,開始於見面時擁抱的那一秒。
它的過期日期,終結於分別時擁抱的那一刻。
而中間這段黏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這次難得見面的保質期。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個研究:
「甜食攝入得越多,更容易使人產生沮喪的消極情緒。」
當我們在攝入甜食的時候,多巴胺分泌量增加,人的心情會短暫地變得愉悅。
但在攝入之後,卻會漸漸感到空虛。
而對異地戀的情侶來說,每一次的見面就好像攝入了高糖度的甜食。
短暫地極度開心過,又會很快地回到分別的失落裡。
就像打了一劑短實效卻強力的「快樂麻醉劑」。
一次次重複經歷之後,便會恍然大悟:
異地戀最怕的竟然是見面。
準確來說,是害怕見面之後,面臨著再次分別的倒計時。
前不久,我們剛完成一次見面和分別。
和他待在一起時,行程他定,行李他提,大小事情都被包辦。
我心安理得地變成了一個廢人,過了兩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逍遙日子。
保質期結束的那天分別後,我獨自坐車回家。
電梯恰好壞了,我只好拎著沉重的行李箱,沿著樓梯一格一格走下去。
一個拿不穩,箱子直接順著滾下去,砰一聲磕在地上。
許多人從旁邊經過,瞟一眼,卻也無動於衷。
我只好快跑下樓,頂著目光把箱子拉起來,腦子裡卻不受控制地想:
「為什麼偏偏這時候他不在啊。」
不能幫我提行李,甚至不能及時地安慰我。
幾百公裡的距離在小小的行李箱面前突然變得不可饒恕起來。
事實上,他不在的時候多的是。
只是每次剛見完面,獨立的習慣總是被輕易打破。
一旦分開,卻沒有辦法瞬間滿血復活。
「異地戀本來就是這樣啊。」
在面對每次分別後的難過時,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它很煩人。
有對象的人日子過得比單身狗還難熬,甚至連分手都不帶當面說的。
但它也很考驗人。
逼著你學會給予信任,學會處理獨處的時間,學會好好照顧自己。
只不過,就像我上面講的故事那樣,要學會處理分別後的情緒,實在是太難了。
儘管經歷了無數次和他的分別,我卻至今也學不會應該怎麼處理分別後的沮喪。
不過我反而覺得,要是輕易就做到了,才是失去了戀愛的意義吧。
正是「想見你」的這種依賴感,才更讓我確信,這段感情裡我們對彼此的喜歡依舊是熱騰騰的。
願意主動克服各種消極情緒,也正是異地戀修成正果的可貴之處啊。
誰會喜歡異地戀啊,還不都是因為我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