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之風雲。
2019年11月27日,中國臺灣演員高以翔在錄製某綜藝節目時意外猝死,年僅35歲。
高以翔在很多演員和粉絲眼裡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正當壯年卻以這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許多人到如今還無法釋懷。
然而世事也無常。據臺灣媒體報導,高以翔的好朋友、臺灣知名音樂製作人呂曉棟在2020年11月26日,高以翔去世一周年,去祭奠他時,突發意外猝死在了墓園中,享年63歲。
有相關知情人透露,呂曉棟的妻子也是高以翔粉絲,這次呂曉棟是代替他妻子去祭奠。呂曉棟在生前就有心臟方面的病歷,最近他自己經常會覺得自己累,身體不舒服等症狀。卻沒想到會在祭拜朋友的時間裡,突發猝死去世。
那麼看起來「什麼問題沒有」的一個人,
怎麼就猝死了?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發現:
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裡藏著這些規律!①
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動」和「太勞累」
該研究發現,猝死的誘因為情緒激動(26%)、勞累(25%)、血容量改變(8.95%),其次為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後是腦源性猝死(9.21%)。
發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狀體徵
猝死中有症狀體徵的人,最常表現為突然發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為嘔吐(7.49%)、呼吸困難、胸悶出汗、頭暈、胸痛、腹痛、抽搐、頭痛、心悸、咳嗽、意識障礙等。
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壓最常見(37.95%)、心臟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為發育不良、高血脂、腫瘤、感染、甲亢等。
30歲~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30歲~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兩個猝死高發時段: 冬季 和 深夜!
猝死也有高發時段!按照一年來看,冬季是猝死高發期!
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專家閆守扶教授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冬季是猝死的高發季節,因為冬季天氣驟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於驟然升高、室內外溫差過大等,都極容易引發心源性猝死。②
按照一天來看,深夜是高發期!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楊新春曾指出,有調查顯示4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睡眠狀態下或沒有旁人在的時候。也就是說猝死容易在半夜偷襲!③
若把一天24個小時分成四個時段,每6個小時一個階段。相比較而言,凌晨的6個小時(午夜12點至凌晨6點)易發生心臟性猝死和高血壓危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繼鴻曾在接受採訪時解釋 ,對人體來說,白天交感神經「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經「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兩種神經「交接班」的時候,此時迷走神經經過一晚上夜班盡顯疲憊,而新來接班的交感神經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異位節律等,從而可能誘發各種心律失常、Brugada症候群(一種遺傳性心肌病)等多種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③
黃金4分鐘, 這個救命方法一定要懂!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馬涵英曾在採訪時提醒,心臟性猝死是分四個階段的,即前驅期、終末事件期、心臟驟停和生物學死亡。④
心臟驟停發生後4~6分鐘內會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害,如果沒有獲得及時的心肺復甦搶救,或搶救失敗,最終會導致生物學死亡。所以,把握住黃金4分鐘是心臟性猝死急救的關鍵。
而心肺復甦等急救常識卻可以在關鍵時刻挽救這些珍貴的生命,所以救回一條命,人人都可以,前提是你要掌握急救常識。
因此,搶救要抓緊這段「黃金時間」!除了心肺復甦,也要第一時間撥打120,將患者送醫院,才能夠真正跑贏死神!
避免猝死
應該如何自查和急救?
01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過很多信號
北京世紀壇醫院幹部心血管科主任、主任醫師銀鵬飛曾介紹:猝死發生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或心前區不適,主要表現為三個先兆:
異常先兆一: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吞咽費勁,有的人會出現3到5分鐘的胸悶。
異常先兆二:者感覺胸部有悶痛的感覺或是有壓迫感、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
異常先兆三:突然出現低血壓,同時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多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後出現,經過平靜休息後常可緩解。
此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前還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⑤
最後,這些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幾分鐘,有些人是半小時,但發病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出現胸部不適、隱痛、疲勞感覺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02
高危人群做篩查
高危人群有哪些?
據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李和蒞醫生介紹,除了確診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外,有猝死家族史人群、高血脂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誘因。
應該做什麼篩查?
醫生介紹,除了常規的心電圖外,建議做深度的檢查,比如24小時、48小時的動態心臟監測、超聲檢查、電生理檢查等,一旦發現問題,及早幹預治療。
03
家庭自備急救藥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降低心率的β阻滯劑,另一種是擴張血管的硝酸類製劑,以及抗心律失常類藥物。
李和蒞醫生建議:家中常備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
當出現胸悶、眼前發黑、心臟不適症狀時,取出藥物含服在舌下。注意!若服藥後5分鐘症狀沒有緩解,馬上去醫院!(參考文章:才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還原他最後48小時:連踩4顆「炸彈」)
發生別人身上的是故事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事故
天氣寒冷
大家一定要
多加小心、多加防範!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本文參考資料:
① 趙智梅,陳曉松,楊儀君,杜鵬舉,周攀豪.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J]. 中國急救醫學, 2020, 40(2): 158-163.
②2015-11-20 北京日報 《運動性猝死普通人也要當心》
③2013-05-16 健康時報《我國心臟性猝死全球第一》
④2015-07-20 健康時報《猝死如何死而復生》
部分內容來源:央視新聞 《才35歲!演員高以翔猝死!還原他最後48小時:連踩4顆「炸彈」》
圖片來源:健康時報 123rf 高以翔微博 微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