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頭娃娃」事出有因
這段時間事比較多,無法做到日更,但是這個平臺邀請的話題,感覺是一定要參與,因為無論是作為媽媽,還是媒體作者,都有太多的話,想和所有的爸爸媽媽共勉。
起因是最近郴州永興縣多名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現了一種共同的特徵:
症狀就是孩子身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溼疹,體重呈現出非常嚴重的下降趨勢。孩子的額頭都出現明顯的突出,很像「大頭娃娃」。而且孩子會時不時敲自己的腦袋。
這些症狀讓家長非常擔心,但是醫生檢查後卻發現了一個共性的問題:
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並依此診斷為佝僂病。
雖然現在生活中,鈣缺乏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不普遍的是,孩子只有長期缺乏鈣和維生素D才能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骨軟化、骨骼變形,嚴重缺乏者才會導致佝僂病。
這一代被大家公認的「福娃娃」都是被家長千般寵萬般愛的,怎麼才會導致如此嚴重的缺鈣?
原因追溯居然都來自同一款「奶粉」。
原來這些孩子都是因為對牛奶過敏,醫生建議家長給孩子喝胺基酸奶粉,家長便在店員的推薦下長時間給孩子用了這款「奶粉」。
這款美其名曰奶粉的產品,都來自當地一家母嬰店的推薦,真身就是一種「固體飲料」。飲料當奶粉推薦,店家推薦這是店裡買的最好的「奶粉」。
400克的量三百元左右,有的家庭甚至收支不平衡,但是為了孩子好,一個月只掙兩千元,也要花3千元,給孩子吃這個「奶粉」。用沉甸甸的父母心想給孩子最好的,兩年之久孩子就變成了這樣。
02孩子的傷就是父母的痛
看到這段視頻的時候,看著無憂無慮的孩子,再看看視頻裡那些被成人之過傷害的孩子,心裡很痛,感同身受,很揪心的感覺。
相信那些孩子的父母心裡有太多的痛苦和悔恨。替孩子痛,或許因為這一次傷害,會給孩子留下不可逆轉的遺憾。
悔恨自己為什麼要相信店員的話,讓孩子用了這款產品長達兩年。更可恨的是家長找店家理論的時候,店員說:
「我們都是靠奶粉吃飯的,肯定跟著銷售走。」
母嬰行業其實就是一個良心產業,因為父母都是新手,都是一朝為人父母,激動之餘多是茫然,揣著一顆滾燙的心,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面前。
而一些養育孩子的邊緣產業,比如母嬰店、早教行業等等,就成了父母要成為好的父母最快捷的途徑。
作為這些行業想要盈利沒有錯,無可厚非,可是為了銷售,昧著良心進行一些讓這些新手父母的認知偏離的事情,就有點不可忍了。午夜夢回,想想這些可憐的孩子,難道心裡不痛嗎?
至於這件事到底誰錯的多,誰對得少,法律一定會給出公正的結果。
但是讓人牽掛的不只是這幾個孩子,還有繼續走在被類似引導荼毒的父母。
03父母是孩子最後的保障
隨著二胎的開放,與孩子相關的產業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選擇的餘地太大,對於父母來說更加的眼花繚亂。
但是尤其是這種情況下要更加的謹慎,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後的保障。尤其是給孩子選擇奶粉的這件事上,可以這樣做:
1、不要輕易給孩子用奶粉新品
說這個不是建議父母不用所有的新品奶粉,一款奶粉能夠進入正規店面銷售,還是經過層層篩檢的。
但是新品奶粉不要給孩子輕易用,因為就見過這樣的父母,在母嬰店去買奶粉的時候,剛好遇見店員把另一款奶粉說得天花亂墜,爸爸媽媽就忘了自己購物的目標,換了這種新品給孩子用。
這種給孩子選品的做法很盲目,不支持,要選擇一個新品奶粉完全可以,但是父母也要經過層層考察,比如:
廠家是哪裡?廠家資質如何?
奶粉成分是什麼?奶粉特點是什麼?奶粉相關鑑定?
店家是不是有資質正規的?
這款新品奶粉有沒有別的孩子用過?用的效果怎麼樣?
做好這一切的摸查之後,如果都沒有問題,那可以考慮。不要不經過調查,店員的三言兩語就帶偏了路線,當然並不是所有店員都是這樣,但是以防萬一。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
2、不長時間用一款奶粉
相信大家都記得當年「三鹿奶粉」事件帶給那一批父母的痛苦和對孩子的傷害。雖然那個時候我還不是媽媽,但是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
後來做了媽媽,就特別小心,給孩子選擇奶粉,除了自己的層層篩選,還會不定期地對孩子食用的奶粉進行熱搜,看看有沒有新的奶粉安全事件。
而且即使一個奶粉用的不錯,也會在半年左右給孩子調換另一種奶粉,因為沒有一個人能說一款奶粉絕對沒有問題。
為了杜絕類似「三鹿」事件發生,一段時間給孩子調換奶粉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使一款奶粉有問題,給孩子用的不是很多,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3、不要覺得奶粉就是「全能營養」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覺得給孩子選的是好的奶粉,營養很全,足夠孩子生長發展需要了。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無論一款奶粉有多麼高大上,都只是很基礎的保障,對孩子來說,半歲之後添加各種各樣的輔食,也是一個需要父母認真面對的環節。是孩子營養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對於孩子的營養問題,最直接簡單的就是身高體重很直觀,肉眼可見,如果發現孩子身高體重停滯不前,就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作出調整。保證孩子的生長發展需要。
而且定期體檢,或者有情況及時去醫院,對孩子也是一種保障。
當孩子出現實質性傷害的時候,可能會找到直接和間接的很多責任人,他們是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他們都可惡可恨,甚至情節更嚴重者,還可能觸犯法律。
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有的時候確實無法逆轉的,我想大家更願意看見的應該是父母能夠在針對孩子的問題上,練習一種敏銳的洞察力,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讓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吃兩年推薦奶粉導致「佝僂病」你怎麼看?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