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養娃】爸媽該陪娃玩桌遊的10大原因

2021-01-22 DICEKIDS

本文系尼克老師獨立翻譯成果,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原文連結:

https://geekdad.com/2014/01/play-games-kids/


本文共 3052 字,大概閱讀時間 6 分鐘


如果當某人提到與孩子玩桌遊的時候,你腦海中依然是《滑道、梯子和燭臺》(一款經典兒童遊戲),那你應該得知道和你小時候相比,桌遊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咳咳,桌遊世界甚至從你成年到現在都已經變化巨大。有太多好的原因去玩遊戲,尤其是當你已經為人父母,儘管蠻多原因理論上比實際上更加可行。

這裡是我給出的10個與我孩子玩遊戲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選擇遊戲的推薦。

1.輪流進行

理論:關於玩遊戲你首先該了解的事就是,有些時候你應該行動,有些時候你應該等待。抽取卡牌,在版圖上移動指示物,抓取骰子等等,除非輪到你行動,否則這些是你不該做。玩遊戲能夠教會孩子萬事皆有其合適的時機,這個道理在遊戲意外的現實人生中同樣適用。

實踐:我的女兒們仍然沒有學會不在他人談話的時候閉口傾聽不插話。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她們也沒有完全學會,自己不應該在輪到自己行動的時候走神或和別人聊天。但是呢,他們在這些方面越變越好啦(我告訴自己)。

遊戲推薦:《Tsuro,通路》,或者其他每個回合非常短的遊戲。


2. 數學技能

理論:數學技能包括基礎技能(累加骰子點數,計算總分)和更加複雜的能力(評估可能性,持續追蹤《多元宇宙的哨兵》遊戲中的修正器)。並非每一款桌遊都需要數學,但極多的遊戲確實至少建立在一些基礎算術之上。玩遊戲能使你的孩子變得耐心,提升他們的數學技能和為他們之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事業做好準備。

實踐: 「老爸,幫我算分啦。」解決這個窘態的技巧是保持足夠耐心來讓孩子計算分數。如果我自己對於玩遊戲或算總分沒有耐心,我的孩子更加可能會把算分工作甩給我。但如果我能耐心一點慢下來引導,我發現他們其實能夠自己計算出分數的。(即使他們贏了我20分,我還是會二次檢查他們的計算結果)

遊戲推薦:《Number League數字聯盟》(或者任何有數字的遊戲)




3. 腦力機敏度

理論:等你年紀大了,鍛鍊大腦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不過那並不意味著你不應該從小開始。玩遊戲是一個很棒的讓你的大腦保持靈活和思維活躍的方式。

實踐:也許你很快會發現,也許提到長期策略你可能會有一些優勢,但你的小孩很快會在腦力較量中超越你。也許你太慘了,他們會放點水溫和對待你的。

遊戲推薦:《閃靈快手》或者《SET》


4.前瞻思考

理論:更複雜些的遊戲不止要求你考慮你當前回合在做的事,還有你的長遠策略是什麼。如果對手下一步會吃掉你的女王(西洋棋),抓住對方的小兵並沒有什麼用。在遊戲中長遠考慮的能力同樣也會幫助你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長遠考慮。

實踐:我的孩子依然難以理解,為什麼在上學日早上穿好衣服吃完早飯前讀書玩遊戲是個壞主意,因為他們不會考慮下個五分鐘的事兒。他們很難意識到30分鐘後他們就需要準備好上學了。嘆息中。然而,我已經發現要求他們思考需要做什麼能夠讓他們前瞻思考,而我不必事無巨細地講出來。很明顯,他們可以前瞻思考,但他們需要被提醒這麼做。我希望多玩幾次《Robot turtles 機器海龜》和《Twin Tin Bots雙錫機器人》可以讓他們思考那些「來自我的」多步驟的指點。

遊戲推薦:《Pirate Dice海盜骰子》(或者對年紀小一點的孩子《Robot Turtles 海龜羅伯特》)


5. 行動和結果

理論:這點與前瞻思考相關,但同樣值得提及。行動就會結果:你的行動會對你自己和其他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後果。遊戲創造了一個因果關係更容易被理解的情境,而且會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在現實中思考自己行為後果思維模式。

實踐:現實世界有時有點更加混亂,同時孩子可能很難理解一個特定行動如何導致了特定後果。例如,為什麼踩在了妹妹或姐姐的腳上會導致她用書揍你,這好像是一些瘋狂的魯布哥德堡機械(被設計的過度複雜的機械組合),難道不是嗎?我的方法是通過一步一步從結果回溯到導致結果的最初決定。還有,避免玩那種結局並非他們決定引發的結果的一類遊戲,因為那樣除去了他們的力量,還會教會他們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我的選擇和掌控沒有用。

遊戲選擇:《Zooloretto Mini迷你動物園大亨》一系列簡單選擇影響你和其他玩家


6. 做艱難的決定

理論:在你的孩子明白行動會有後果以後,下一步就是擁有做艱難決定的能力。遊戲經常會要求你在同樣有收益(有懲罰)的選項中選擇,玩遊戲會建立孩子的決定能力,去決定怎樣的標準是相關的,什麼是該忽視的,以及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

實踐:我的孩子們,和我一樣,想要儘可能選擇「所有的一切」,但遊戲強迫他們去選擇這個或那個。也許,我這個成年人也需要玩更多的遊戲。

遊戲推薦:《Tahiti大溪地島》攜帶更多物品意味著你的行動變少,導致選擇艱難。


7.團隊協作

理論:合作類遊戲正在發展興起,它們對父母而言尤其棒。有了這類遊戲,你可以忽略了那個亙古的進退兩難:我究竟是讓著孩子呢,還是要教他們習慣失敗?與過去遊戲不同的是,新的這批合作遊戲全部是關於朝著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理解如何最大化利用每個人的優勢,在合作類遊戲中和在現實世界中一樣重要。

實踐:小心「自動化玩家」綜合症,即一個合作遊戲變成了一個單人遊戲:一個人指揮所有人的行動。注意了,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你很可能變成一個「自動化玩家」,如果你想教會孩子對權威應該服從,這樣做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你想讓他們學著解決問題,這麼做就沒太大用處了。同時,爭執誰在喋喋不休並非開始組建一個團隊的好辦法。

遊戲推薦:《Flash Point: Fire Rescue 閃點行動:火場救援》和《Forbidden Desert禁閉沙漠》




8.運動精神

理論:沒人喜歡輸不起的人,也沒人喜歡一個玩髒套路的贏家。和孩子玩競爭性的遊戲使你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無論勝利失敗,如何表現優雅得體。他們會進一步意識到你喜愛的是遊戲過程,而不僅僅是勝利。教會他們遊戲中的攻擊和人身攻擊的不同之處。

實踐:一些孩子真的喜歡垃圾話脫口而出,但家長如果髒話回擊就會使他們的情感受傷,尤其是在家長真的贏了的時候。你可以決定,是讓孩子將情緒停留在遊戲裡呢,還是讓這種敵對泛濫演化成遊戲之外的大發脾氣和糟糕行為,但有一點很重要:孩子發現,儘管你輸掉了,但依然享受到了遊戲的樂趣。

遊戲推薦:《Flash Duel閃光決鬥》一點點正面競爭能給孩子上珍貴的一課。


9. 掐掉電源線

理論:不,不是那個線。電源線。(額,現在所有東西都是無線了已經?好吧,那就別在意修辭手法了)我最喜歡讓孩子玩桌遊的原因就是,好不容易就這一次,他們坐在屏幕面前吵吵鬧鬧了。玩桌遊提供了豐富的面對面互動,這在你孩子玩《我的世界》的時候是得不到的(我的意思並非《我的世界》不好哈。)

實踐:我得承認,對孩子而言屏幕和桌遊是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如果給我的孩子選擇加入一個桌遊夜或者縮在自己房間玩iPad,她們一半時間會選擇玩iPad。但是一半一半我能夠接受。

遊戲推薦:《Krosmaster Arena克洛茲大師競技場》那些巨大的塑像手感和顏值爆表(但是,額,忽略現在可以在線玩兒這個遊戲這事兒吧)


10. 升級關係

理論:從小讓孩子愛上遊戲,家長會和孩子擁有更密切的關係。隨後當他們長大成為青少年的時候,我不必擔心他們在哪兒會遭遇麻煩,因為他們會想要和我一起出去玩遊戲,不是嗎?難道不是嗎?

實踐:我目前還不知道……我的大女兒現在只有10歲,這個年齡她還覺得她老爸蠻酷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她要我從地下室出去這樣她就可以和她自己的朋友玩遊戲了,我都不會太吃驚。因為我的桌遊,其他青少年覺得我還蠻酷的,但是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我不是他們的老爸。不過,我知道許多一直一起玩桌遊直到孩子成年的家庭,我蠻相信,我的家庭也能變成這樣的家庭中的一個。

遊戲推薦:差不多就是所有那些大家都愛的遊戲!(注意,以防你猶豫,插圖是《Fortune & Glory 財富和榮耀》)


額外原因:樂趣!

最簡單直白地講,玩遊戲很有趣,所以你為什麼不想把這種快樂分享給你的孩子呢?


92年生人,13朝古都——西安的孩子

畢業於116年校史的西北大學,專業英語

一刻館桌遊認證兒童桌面遊戲引導師

青少年英文演講&英文辯論培訓師

成都天生愛玩親子遊戲體驗館館長

擅長在遊戲中融貫批判性思維教育

能夠教學演繹數百款中外益智桌遊


微信公眾號:尼克老師帶你越玩越聰明

相關焦點

  • 推薦幾款好玩的桌遊,專治爸爸們的「陪恐症」
    我自己一直就很愛玩桌遊,所以自從有了娃以後,也打著娃的旗號陸續買了不少桌遊。講真,一些桌遊真的很不錯,既能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又能促進親子關係。爸爸們不是常說,我不知道該怎麼陪孩子玩啊,然後心安理得地躲一邊打遊戲去了。有了桌遊就不一樣了。爸爸們的「陪恐症」(陪娃恐懼症)再犯時,扔給他一盒桌遊,喏,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去吧,還預防老年痴呆。
  • 強烈建議你和寶寶一起玩桌遊,但我的理由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
    毛爸今天要聊一聊桌遊,確切來說,是親子桌遊~這兩年,親子桌遊漸漸被家長們接納,這得歸功於各大母嬰公眾號的團購造勢。公眾號做團購,肯定希望家長買單嘛,那就必須得說商品的好。這和桌遊有什麼關係呢?某種程度而言,爸爸和寶寶們完成任務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玩桌遊——桌遊也有遊戲規則,也會把你跟寶寶拉到一個半封閉的「任務世界」。在玩桌遊的時候,你和寶寶也會遠離電子產品。
  • 美贊臣新媽媽讀本:在家帶娃小遊戲!專治不會陪娃玩的你
    忙碌了一周的社畜爸媽,到了周末只想躺在沙發上當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無奈此時在耳邊總會響起一把稚嫩的童聲:「媽媽,起來陪我玩!」「爸爸,我要抱抱,我要舉高高!」面對著「粘人的小妖精」,社畜爸媽要「被迫營業」,但心裡還是想著「葛優癱」,怎麼辦?難道就不能佛系帶娃嗎?當然能!以下這3個小遊戲只需要簡單道具,不需要去早教班,不需要去親子餐廳,在家也能讓娃玩半天,讓爸媽休息,省心省錢,趕緊收下吧!
  • 土豪們的另一種「養娃」生活
    土豪還有一種「養娃」的業餘愛好可能有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土豪們的「養娃」生活吧!像我們比較熟悉的 SD 娃娃就是 BJD 娃娃的一個分支,小時候經常玩的芭比娃娃也是一種人偶。其實細分下來,娃娃的種類還有很多,像是帶動物耳朵的特體、和小布一樣的大頭娃娃 Pullip 等等。這種樹脂娃娃不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芭比娃娃,娃娃生產的工序多、報廢率高、很多道工程都只能純手工打磨。
  • 爸媽都是玩COS的高手是啥體驗?3歲萌寶在漫展中長大,手辦當玩具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我們80後90後父母的童年,只能用床單被罩玩簡陋的COS,還要經常被父母數落,說我們不務正業,而如今,COSPLAY已經是各大漫展上必不可少的吸睛項目,很多專業的COS高手甚至把這項藝術當成了賺錢的營生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因為棋子又小又薄,低齡兒童拿到有吞食風險,一定要在大人看護下遊戲,不玩時記得收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遊戲性還是不錯的,比認字書生動,寓教於樂的一套桌遊。這套遊戲看年齡不如看認字量,已經認識一些字的孩子購入意義不大。紙牌類遊戲容易舊,塑封了手感不好而且外皮也會舊,除了儘量愛惜點沒有其他辦法。——立體構建——強調顏色、空間感、觀察力、動手能力等的桌遊。
  • 3歲兒子最喜歡玩的5款桌遊推薦!邊玩邊啟蒙,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前段時間分享了小朋友玩桌遊的照片,有朋友私信問我都給孩子買了哪些桌遊,今天把小朋友玩過的桌遊簡單整理一下。這些是目前在玩的,還有些存貨,玩完再推薦。桌遊界最權威的獎項是德國年度桌遊大獎SDJ,其中有專門針對兒童桌遊的獎項——KDJ年度最佳兒童遊戲,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比較大了,可以參考這個獎項的獲獎作品,都很經典。我家娃還比較小,目前還是重在興趣的引導,所以玩的都是入門級別的。
  • 孩子宅家不知道玩什麼?這幾款桌遊讓你變身「育兒達人」
    在家帶娃的爸媽更不容易,小孩子上個網課,不僅要每堂打卡,督促各項家庭作業,還要鬥智鬥勇防二胎。 可元宵節也過了,能充分發揮的桌椅板凳都玩遍了,瓜子乾果吃完了,孩子們逐漸回歸上課學習的軌道,休閒時刻該怎麼更有意義的度過呢?
  • 公司程式設計師奶爸非要給6個月大的孩子玩桌遊,我該不該阻止他?
    其實我家孩子接觸桌遊是比較早的(這應該跟我自己喜歡玩桌遊有關係),當Eric還只是一個1歲的小不點時,我就會和他玩一些自創性的桌遊,或者有意讓他看我和2歲多的Joshua玩桌遊,吸引他。 經過這幾年不間斷地玩,孩子們已經是重度桌遊愛好者,從最小的桌遊性質類遊戲,到假裝遊戲桌遊,還有各種卡牌、飛行棋、再到策略性很強的桌遊大作戰,都早已玩得如魚得水。
  • 小朋友的遊戲也可以這麼玩——桌遊睡皇后
    上一次家庭聚會,妹妹帶來了一款桌遊,幾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結束了還沒有盡興,女兒還要玩,於是我答應給她買一款相同的桌遊。桌遊到了之後,就成了她最愛的寶貝,弟弟摸一下都不行,為此還起了一點衝突。幾十張卡片,找一個地方,兩三個人就可以隨時玩起來,動動手,動動腦,沒有電子屏幕也可以一樣玩得很開心。
  • 過年帶娃玩什麼?以幸福 和理財為主題,體現家庭溫情的桌遊《冰...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選擇出去工作賺錢,還是在家陪孩子做冰糖葫蘆呢? 賺錢是為了買更多的稀有水果,水果是做冰糖葫蘆必不可少的原料,但陪孩子做糖葫蘆可以提高幸福感。
  • 給4歲+娃的卡牌遊戲,孩子玩很嗨
    工作室的玩具編輯麗麗陪他玩。當場玩嗨,回家的時候他還一直嘟囔著「沒玩夠」。(娃的笑點我不懂了)02玩 法遊戲設定就是養雞、下蛋、孵蛋的故事,看似平靜,時不時還會來點小刺激。▌怎麼玩:1、遊戲是2~4個人一起玩。遊戲前,洗好牌,每個人摸四張。2、然後輪流出牌,根據自己所出的卡牌組合決定是下蛋、孵蛋還是偷蛋。
  • 開團| 越玩越聰明的桌遊,提供高質量親子陪伴
    玩桌遊的好處好處一:建立規則感每套桌遊都有一定的規則,玩桌遊其實是遵守規則的一個學習過程,由此延伸到生活中的規則、社會規則等。有了具體的遊戲案例,孩子就明白什麼是規則,要如何遵守規則。好處四: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家長自願投入我不喜歡「陪玩」這個詞,因為對於家長來說,「陪」真的是一件超級累的事情,比身體更累的是情緒上的累。所以家長在玩的過程中尋找刺激點、興奮點,這對於親子關係的健康形成是很關鍵的。我一直推崇科學實驗、遊戲就是這種原因,家長在其中是主動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不是單純的「陪玩」過程。
  • 六一禮物丨【20合一益智桌遊】100元出頭,能玩20款桌遊,三重好禮疊加,一定要來!!
    不能陪孩子出去玩,但是該有的儀式感——禮物和陪伴,卻一樣都不能少。深感每一位老母親的不容易,因為疫情期間大多數媽媽經歷的事情,足以寫一部幾十萬字的血淚史了。優爸也一樣,但是多虧了它,我走過來了,否則我可能「撐不到開學了」。
  • 日本美少女養娃「私房照」火了!恐婚的90後,熱衷「養娃」?
    #日本#日本美少女的養娃許多人看完這組照片都大呼太美了,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太贊了。事情的發展往往是這樣,火了之後就會有反對的聲音出現。很多人覺著,這位櫻花妹花太多時間精力玩娃娃,是玩物喪志,所有人都像她那樣生活,日本就要完了。還有人覺著,這位櫻花妹有心理問題,她對「娃娃」投注的特殊感情太多了不正常。
  • 娃第一個叛逆期,究竟有多恐怖?4招保命
    28個科學家庭育兒解決1000萬家庭99%的育兒難題不知道各位爸媽在養娃路上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娃到了2歲左右突然開始「叛逆」了!從「小天使」化身「小惡魔」,一言不合就跟你對著幹☟不讓撿地上的餅乾吃,ta偏偏就撿起來放嘴裡!
  • 9歲美國男孩開發桌遊年賺700多萬!還是默默玩起手中的桌遊
    最近還是處於疫情期間,桌遊還是未能大範圍恢復。可能會網絡上玩下狼人殺,三國殺等。你還在花錢,花時間和朋友玩桌遊的時候,9歲一小孩已經開發桌遊(網絡)遊戲,賺大錢了。你怎麼想?只想說,這「後浪」太強了!在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個紙牌遊戲的銷售量比去年暴增 10 倍。巴特勒的媽媽皮爾森(Leslie Pierson)29 日在個人臉書(Facebook)轉載這篇報導,直呼「瘋狂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 桌遊聚會| 特殊時期的桌遊局
    桌遊,本身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社交,在這個cov肆虐的時間裡,很多桌遊玩家都安耐不住寂寞,想要和小夥們面對面一較高下!於是,各式各樣奇怪的桌遊活動就出現了!瞧,這衣叉局,距離的確是夠遠了,但前提你得有這麼大的房子,還有這麼大的桌子,還有那個能陪你玩耍的人!
  • 娃聰不聰明,主要看手!這些動作不會做,可能出大問題,快查!
    那麼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好好給大家說說,精細動作,到底如何訓練,幫你立省幾萬元!1娃變笨、自卑,原因竟是TA!要說這寶媽們一碰在一起,就會聊起自家娃的發育情況,尤其愛聊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情況。
  • 鍛鍊孩子記憶規則與合作能力的桌遊從小玩到大的遊戲
    團隊合作的桌遊是可以多人參與,兩人、三人、四人,都是完全可以的。合作類的桌遊很少,我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這款冰河歷險桌遊。現在即使放開二胎,但是家裡面孩子很少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這個桌遊的玩法中就有好幾個層面的合作。記憶規則的合作:不同的骰子代表不同的意思,擲到橋,可以把任意一個小動物挪到橋上。擲到冰屋,就可以讓一個小動物從橋去到冰屋板上。如果擲到冰塊呢,則說明浮冰正在融化,需要拿走一根積木橋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