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建議你和寶寶一起玩桌遊,但我的理由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

2020-12-15 毛爸聊玩具

毛爸今天要聊一聊桌遊,確切來說,是親子桌遊~

這兩年,親子桌遊漸漸被家長們接納,這得歸功於各大母嬰公眾號的團購造勢。

公眾號做團購,肯定希望家長買單嘛,那就必須得說商品的好。有些公眾號會把開團的商品誇得天花亂墜,跟賣保健品的一樣。有些則像毛爸這樣,儘量客觀地把商品優缺點都指出來,好讓家長買得明白。

桌遊是個好東西,但迫於無奈,很多公眾號在推薦桌遊時,都會採取賣保健品的套路——告訴家長某某桌遊有什麼功效,比如培養專注力、提升邏輯能力、提升記憶力、增強辨別顏色的能力、提升動手能力、培養戰略思考能力……等等等等,家長看到這些,腦子一熱,手指一點,立馬就下單了。

那桌遊到底有沒有上面說的那些能力呢?

事實上,桌遊確實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但,這不應該成為買桌遊的首要目的。毛爸強烈建議你(尤其是當爹的)和寶寶一起玩桌遊,是因為桌遊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迷小小春:

但在這個節目的第一集,小小春和春哥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但隨著節目的深入,倆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了:

這爺倆關係的改善,除了朝夕相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答:遊戲規則的設置+遠離電子產品的幹擾

每期節目的任務,都有規則。導演制定的規則把父子倆拉到了一個半封閉的「任務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兩個人必須就任務目標相互溝通、相互協作,再加上沒有手機和平板的幹擾,親子關係想不拉近都難。

這和桌遊有什麼關係呢?

某種程度而言,爸爸和寶寶們完成任務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玩桌遊——桌遊也有遊戲規則,也會把你跟寶寶拉到一個半封閉的「任務世界」。在玩桌遊的時候,你和寶寶也會遠離電子產品。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能夠陪娃一起玩,但當寶寶玩玩具時,大部分家長很難參與進去(多半是因為無聊);桌遊既有規則,又有任務,瞬間就把家長陪娃玩的門檻降低了一個級別。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孩子,我給你買了個玩具,自己好好玩啊!」

「孩子,我給你買了個桌遊,咱們一起玩啊!」

桌遊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此:通過規則和任務的設置,讓你能輕輕鬆鬆地陪娃玩。

寶寶喜歡玩手機,一來是因為看到你玩,想模仿。二來呢,是因為手機裡有遊戲。

其實很多桌遊,都是電子遊戲的現實版。

比如我們熟知的《大富翁》,既有電子版,也有桌遊版:

再比如《文明》這款遊戲,在最早期的時候,其實就是一款桌遊:

而非常經典的德國桌遊《卡卡頌》,既有成人版,也有兒童版,同時還有電子版:

試試看,如果找對方法,跟手機比起來,寶寶更愛和你一起玩。

哦,對了,還有你們經常說的喪偶式育兒。

搞一套對的桌遊,然後扔給娃和豬隊友,看能否治療豬隊友「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除了吃飯就是看電視、玩遊戲、上網」這種……呃……這種病……吧~~~

相關焦點

  • 別看我未成年,我玩過的桌遊可能比你還多
    此時的婷婷或許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推新」,也不明白她的舉動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她只是想找尋幾個能陪她一起玩桌遊的玩伴,她也時常吐槽老師不讓他們玩桌遊,亦或是小夥伴周末出不來一起玩。但像婷婷一樣的這些「桌二代」,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或許是桌遊圈未來的希望。
  • 益智燒腦,0-3歲的寶寶,有哪些桌遊可以玩?|低齡兒童桌遊最全推薦
    玩桌遊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語言引導,聽不懂可不行。●第三,兩歲寶寶基本闖過了手眼協調關。桌遊中有許多需要動手操作的地方,例如轉轉盤、扔骰子,甚至有很多專門為鍛鍊精細動作設計的遊戲。所以兩歲以前,建議大家還是以繪本和拼圖、積木為主,讓寶寶再飛一會。
  • 為什麼每個寶寶都應該玩桌遊
    作為自小性格就較為孤僻的好媽,這句話著實給了我不少安慰,於是我也就和小藍沒差,一直都是自己過自己的,大小事情基本都靠自己解決。直到我在大學讀了一個任務必須要團隊合作完成的專業,才發現有時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能做的真的很少,甚至有時候不一定能完成目標,最終也才學會了與人合作。《放學後桌遊俱樂部》的小藍也是一樣。
  • 9款2歲就可以玩的親子桌遊清單來啦
    如果桌遊買回去寶寶沒興趣,別急,慢慢引導,一次不行就兩次,以此類推~每款桌遊都能鍛鍊寶寶一種或多種能力,具體什麼能力,你了解了遊戲規則就能領會。正文中就不囉嗦每一款的能力培養點了。哦,還有HABA是真正的德國品牌德國製造,你懂我什麼意思~桌遊的規則都很簡單,所以你不用糾結英文版還是中文版,這個影響真不大。今天的清單重點是2歲就可以玩的,其中2款官方的建議年齡是1.5歲+,4款是2歲+,3款是3歲+。
  • 兩個人就能玩的桌遊——對決,給你不一樣的遊戲體驗!
    在常人的理解裡,桌遊是一群人的遊戲。但是很多時候卻湊不到那麼多人一起玩,遊戲人數一直都是最困擾桌遊玩家的事情。三個以上的同好難尋,但抓一個身邊的朋友來玩相對來說還是容易的。所以陸續有不少優秀的兩人桌遊面世,甚至經典多人版的桌遊也為了適應玩家需求推出了兩人重置版。Duel,譯作對決,通常就用於經典桌遊的兩人重置版。
  • 去別人家做客,會遇到一些大點的孩子不讓自己的寶寶玩他們的玩具
    有些家裡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到了三四歲左右對自己的物品很有佔有欲,有時去有這種孩子的家庭做客,小孩就對我們很有敵意,可能覺得寶寶小不想帶他一起玩,還有種趕我們走的意思,反正看情緒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作為寶寶的媽媽,有時覺得心裡很替寶寶委屈,還不能說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有什麼好的方式來處理嗎?
  • 不吹不黑,我花兩個月整了這篇史上最詳細的桌遊測評!
    好了,理論說了這麼多,估計大家最想問我的還是:我家娃XX歲,有啥好桌遊推薦啊?哈哈,為了給大家一份真正可以「閉眼買」、「絕不出錯」的桌遊清單,這段時間,我把家裡之前入手的桌遊全部都搬了出來,再加上母嬰展上淘到的一些很有特色但不太熱門的單品,扎紮實實地和孩子玩了一兩個月。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沒錯,我開始懶得拍照了……)小時候我倒是沒玩過這套積木,據說是套有年頭的遊戲。雖然是塑料的,做工還可以,邊角光滑。要搭建出複雜的造型頗需要耐心和細心。標示年齡為3—6歲,3歲的孩子玩這套遊戲需要家長多一點的引導,先把簡單模式玩熟練了再升級。挺耐玩的一套桌遊,再玩兩年沒問題。——動作類遊戲——可以讓那種不會帶娃的爸爸一起參與的桌遊。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這群人平時除了一起打電動、結伴旅行、埋頭工作,還熱衷於玩桌遊,伊月房間裡的那面桌遊牆就是最好的證明。上面有《卡卡頌》、《七大奇蹟》、《璀璨寶石》等桌遊玩家耳熟能詳遊戲,而主角團實際上玩過的還遠不止這些。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舉例來說,一個專門的西洋棋遊戲會讓你在規則的範圍內下棋,你的騎士不能像城堡一樣直線移動,城堡也無法像主教一樣走斜線——遊戲只允許你在這些規則下下棋。但在《桌遊模擬器》的西洋棋棋盤上,你可以隨意下棋,棋子可以走到任何位置,甚至是走到棋盤外……你可以拿出一副跳棋,然後用跳棋的棋子在棋盤外彈玻璃珠玩……開放的引擎雖然不能糾正玩家的錯誤,卻儘可能地模仿了現實場景。
  • 這款節奏桌遊,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別急,別急,待毛爸慢慢道來~而且,站在玩具人(這應該是毛爸第一次用這個概念)的角度,毛爸希望市場上這種玩具越來越多——評測玩具,有時候會吐,因為很難遇到讓你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的好東西——而這款OFFBeat,把節奏敲擊和桌遊結合到了一起,不要說國內,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也都是少見的創新之作:
  • 我帶女兒玩桌遊比上課外班還管用
    一提桌遊就容易想到狼人殺、三國殺、D&D,和一幫損友party上開局互坑的場景...其實兩歲往上的小朋友也能玩桌遊啦。只要你選好桌遊的話,帶孩子玩桌遊是一件非常有趣有益的事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適合孩子玩的桌遊和怎麼陪孩子玩桌遊。
  • 這部動畫告訴你:和家人玩桌遊如何?
    這次我們又雙叒叕迎來了桌遊。《放學後桌遊俱樂部》改編自中道裕大超人氣桌遊漫畫。這是一個一群被充滿魅力的桌遊世界所吸引的女子高中生們,通過遊戲與朋友們加深友誼和成長的青春故事。作者/草履蟲編輯/動漫新番工作組放學後你在做什麼呢?除了學生的畢生課題寫作業以外,窩在家裡看書、聽音樂、玩電子遊戲?還是出去外面和朋友逛街吃飯,參加興趣班?
  • 玩過不少桌遊,把珍藏的47套有趣好玩的兒童桌遊推薦給你,免費下載列印!
    兒童桌遊,就是專門針對兒童設計的桌面遊戲。兒童桌遊在德國發展起來,最初的目的是促進家庭親子關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發現兒童桌遊的教育意義,借用桌遊這個道具實現「玩中學」的目的。為什麼要玩桌遊?因為兒童桌遊有其它玩具無法比擬的優勢:有趣好玩並且精心設計兒童桌遊幫助親子溝通,在遊戲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而且通過遊戲的設計,還能夠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鍛鍊抗挫折能力!
  • 零基礎玩透桌遊,這份指南為孩子收好!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夠鍛鍊自己的思維,同時桌遊操作性強,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其次,桌遊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相比於每天回到家每個人抱著一部手機,和孩子一起玩桌遊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最後,桌遊的內容玩法豐富。有的桌遊並不是很簡單,內容、玩法也比較多樣、有趣。連大人都會被深深吸引,又何況孩子呢?孩子什麼年齡階段玩桌遊更好?
  • 2歲-3歲寶寶的閱讀建議和書單
    同時,寶寶可以聽進去道理了,但不要太嚴肅或者高深的道理。一本書最好講一個習慣或者一個道理就足夠了,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龜兔賽跑和小馬過河。《你好,安東醫生》系列推薦理由:可以讓寶寶知道醫生的不容易,不害怕看醫生。要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謝。
  • Uluru教你用桌遊來玩故事
    這一類型的桌遊並不多,Uluru介紹的這兩款是比較適合孩子的,並且在最後給大家提供了一個DIY的方案。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跟隨Uluru來看看吧。Once Upon a Time《Once Upon a Time》的中文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這是一款卡牌型說故事遊戲。
  • 在家也能玩桌遊|周末宅遊戲
    (疊加模式可在自定義房間、歡樂場玩到)《一起優諾》包含了遊戲的基本模式,包含好友聯機和單雙人模式,不過玩下來還是有著一些限制,比如基本模式下每局僅有3分鐘,顯得略微倉促,老玩家體驗往往不佳;教程有些簡化,新玩家又會摸不著頭腦。
  • 開團丨適合旅行路上玩的五合一桌遊,每款都是獨立包裝
    第三盒丨《我是誰》玩法就是給卡片上的小怪獸起名字,等這張卡片再出現的時候誰最快說出它的名字,誰就可以把這兩張卡片之間的牌全部拿走。最終桌面上的牌全部拿完,誰手裡的牌數量多誰獲勝。比如我出的這個「大長腿」卡片,再次抽到的時候我第一個喊出「大長腿」,那麼這兩張「大長腿」卡片之間的牌全都歸我。
  • 青年熟記百餘種遊戲規則 靠教人玩桌遊掙錢
    後來跟著朋友去玩桌遊,覺得很有意思,逐漸從普通玩家開始當上了桌遊導師。玩出來的職業 記性耐性要好「簡單來說,我的工作就是教別人玩。對於初次接觸桌遊的客人,我會先跟他們聊聊天,看哪些遊戲比較適合他們,然後再向客人推薦,並在遊戲過程中幫助客人熟悉遊戲規則。有時候也會陪客人一起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