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最美的小提琴演奏家《G弦上的詠嘆調》

2020-12-09 Music小鋼炮

安娜塔西亞(Anastasiya Petryshak),烏克蘭裔美女小提琴家。才華洋溢,不僅琴藝令人驚豔,超高的顏值更是眾人目光的焦點。

烏克蘭小提琴家安娜塔西亞(Anastasiya Petryshak)1994年出生於烏克蘭。她八歲時就在公共場所演奏。2005年,去了義大利學習。15歲那年,她考入了克雷莫納國際音樂學院的小提琴高級專業課程,之後又進入了錫耶納的Chigiana音樂學院,並在那裡接受了Salvatore Accardo的培訓。

《G弦上的詠嘆調》,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安娜塔西亞演奏的《G弦上的詠嘆調》,最動人之處在於她的純淨的、詩意的、神聖般的旋律與曲調。

《G弦上的詠嘆調,安娜塔西亞演奏》

《G弦上的詠嘆調》從第一段落起初開始,旋律莊重悠長,起伏平緩,如行雲流水,並幾經反覆。大、中、小提琴共同營造了一種悲天憫人的神曲一般的意境和氛圍。到第二段落,原來的意境並沒有被破壞,反而在情緒上有所發展,旋律起伏較大,高潮與平緩交替出現,像空氣中不停流轉的風,又像海上起伏的浪,但遠比那美麗動人。在全曲的最後,旋律歸於平緩靜謐,仿佛在祈禱,在祝福。

相關焦點

  • 音緣際會.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富於詩意和神聖感
    巴赫的《第三管弦樂組曲,D大調》作於1722 年,組曲由四個 樂章組成,其中第二樂章就是《詠嘆調》。這個曲調舒緩的樂章,後來由德國小提琴家威廉改編成小提琴曲,將其轉為C大調 並降8度,演奏時只在小提琴最低的一根弦(G弦)上演奏,G弦是小提琴最難拉的 弦,音質柔和,接近中提琴的音色。
  • 巴赫的傳說故事,G弦上的詠嘆調
    一、在一次宮廷演出,巴赫的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其餘的弦都斷了。 二、演出開始,巴赫坐下來準備演奏,發現琴的四根弦只剩下G弦還是好的。 三、他很鎮定地開始了演奏,用僅有的G弦,即興演奏了一首優美動聽詠嘆調。
  • D站聽歌: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你的評分是?
    歌名:《G弦上的詠嘆調》譜曲:巴赫發行時間:1727年到1736年之間所屬專輯:《第三號管弦樂組曲》音樂風格:古典《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 上海交響「線」上音樂會——獻給最美白衣戰士_上海交響「線」上...
    上海交響「線」上音樂會——獻給最美白衣戰士 澎湃新聞 2020-04-07 19:00 來源:澎湃新聞
  • 「原創」「雲賞弦音」—-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吳倩獨奏音樂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25日,深圳灣畔,流光溢彩,迤邐多姿,雲頌音樂廳內愛樂人沉醉在美妙的琴音之中--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吳倩獨奏音樂會在深圳雲頌音樂廳舉行。本場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由深圳交響樂團和雲頌音樂廳聯合主辦,為深圳建立40周年獻禮。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吳倩1995年出生於深圳, 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2004年進入深圳藝術學校學習,多次受國內外演奏家指導。2014年以優異成績被德國科隆音樂學院以及柏林藝術大學錄取, 最終選擇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師從著名小提琴家彼得萊納。
  • 小提琴四根弦的音色
    在小提琴被演奏者施加能量發出聲音時,不同直徑不同重量不同拉力的四根弦發出類似調和的音質,即所謂的四弦音色平均,在未曾潤色(調整)的四弦G,D,A,E)其本來面貌為何?
  • 「封面人物」|琴弦上的那束光——「小提琴女神」的音樂之路
    沒有任何其他工作能夠像音樂這樣給我極大的樂趣,也沒有任何音樂上的考驗令我感到困難。」——安妮·索菲·穆特安妮·索菲·穆特1963年6月29日生,德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早年曾跟隨赫尼希伯格(福萊的學生)學琴,七歲獲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賽中獲勝。赫尼希伯格逝世後,穆特考入阿伊達·斯託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並最終成為斯託基的學生。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家說……
    本期「哲人哲言」,我們採訪到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小提琴演奏家馬魏家先生以及大提琴演奏家尹龍先生。6歲生日那年,馬魏家收到了父親送他的一把小提琴。從那時候開始,便註定了他與古典音樂的不解之緣。15年前,馬魏家第一次與茶相遇,既是一見如故。從此,他的音樂之路總是有茶相伴:大學時光,鐵三角的友誼終日與琴、茶為伴;赴德求學路上,也忘不了帶上愛壺與好茶遠渡重洋。
  • 她用二胡與世界對話——訪青年二胡演奏家馬曉暉
    中新社上海三月十二日電題:她用二胡與世界對話——訪青年二胡演奏家馬曉暉  中新社記者 崔煜芳 劉末利  中國的民樂二胡能演奏巴赫嗎?這就是說,把四根弦的西洋小提琴換成只有兩根弦的「中國小提琴」。上海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馬曉暉率先作了嘗試。她用二胡表現巴赫結構立體型的音樂。
  • 《弦上精靈》弦樂四重奏常州站:最受喜愛和歡迎的室內樂之一
    喜歡看日劇的朋友一定忘不了《四重奏》,弦樂四重奏是最受喜愛和歡迎的室內樂之一,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組成。觀看電視如果不過癮的話,不如直接去到現場感受四重奏音樂的魅力——《弦上精靈》弦樂四重奏常州站等你來!
  • 湖南高校老師為學子加音樂餐 網課間隙直播演奏小提琴
    上完網課後,老師拿出小提琴為你演奏世界名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據了解,在 4 月 14 日上完網課後,戴卓見沒有直接下課,而是拿出小提琴,隔空為學生們彈奏了一首巴赫名曲《G 弦的詠嘆調 》。" 相傳莫扎特正在給教皇演奏這首曲子時,中途斷了 3 跟弦,他用僅剩的一根弦完成了演奏。" 演奏後,戴卓見還為大家講起故事,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好好打磨業務能力,才能在日後工作的 " 戰場 " 上臨危不亂。
  • 曹氏提琴 || 一位「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莎拉·張
    從4歲起,她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小提琴。兩年後,便奇蹟般地登臺與管弦樂隊合作演出。其天才的琴音,為她贏得「音樂神童」的美名。1987年,7歲的她以全額獎學金被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錄取,並成為著名小提琴教授多羅茜·迪蕾的學生。天才的琴音不僅感動著音樂廳裡的聽眾,也引來唱片公司的簇擁。
  • 小記「小提琴皇后」鄭京和 - 東方網-文化新聞
    她還為以迪卡唱片公司等世界諸家著名唱片公司錄製了難以計數的優質唱片,包括與夏爾·迪圖瓦合作的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聖桑的《哈瓦涅斯舞曲》,與喬治·索爾蒂合作錄製的巴託克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埃爾加的《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沃爾頓的《小提琴協奏曲》,與魯道夫·肯普合作錄製了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 長笛vs小提琴!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長笛)協奏曲》
    Violin(Flute)Concerto in E minor《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是孟德爾頌最後一部重要的協奏曲,在世界上最為流行,同時也是最常被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 少兒學小提琴選擇什麼教材好?
    作為一名小提琴教師,如何安排學生的課程是一大難題。由於當前出版的各種小提琴教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常令許多教師無所適從。有的教師自己本身雖然是不錯的演奏者,但在教學上卻不能得心應手,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對教材安排研究不深之故。
  • 【地評線】齊魯網評:用創造與奮鬥高唱新時代最美「詠嘆調」
    在開啟新徵程的歷史關鍵期,尤需高唱創造與奮鬥的新時代最美「詠嘆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無窮偉力。北宋的歐陽修用鮮明的對比告誡人們:「強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滅於無聞;弱者能自力,則必有稱於後世。」生命的價值意義不會憑空實現,幸福美好生活必由勞動來書寫。做人生的強者,首先就要做光榮的勞動者。
  • 比起小提琴的悠揚,我更鍾愛大提琴的深沉
    通常,交響樂隊中的弦樂器會有四種,分別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低音提琴),由這四種弦樂器共同組成弦樂組。一般來說,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地位比較高,在樂曲進行中常常擔任旋律聲部,而中提琴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倍大提琴則用於低音鋪墊與點綴。我們知道,小提琴外形小巧輕便,音區較高,在g——d4。大提琴較為龐大,音區較低,在C——a2。
  • 關於小提琴的琴弦
    有著非常非常豐富亮眼的表現力 不過在高音域上 G弦往往接不上D弦 甚至有時候很難發出聲音 在低音域中只有嗚嗚嗚的聲音 像一張沒有色彩的黑白紙 等待為它塗抹上顏色的蠟筆
  • 學小提琴應掌握的基本樂理知識
    在小提琴上手指距離:全音分開,半音併攏。 1.5小提琴上如何記音名:在AE弦根據以上的半音關係拉出唱名 la xi do re mi fa so la 就是音名ABCDEFGA。在任何一根弦上都可以對應找出音名,例如,G弦音名是G,在G弦拉空弦、1、2、3、4指,唱名是 so la xi do re ,音名就是GABCD,很容易排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