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2020-12-18 SZNEWS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這一天,後來被稱為深圳經濟特區的「生日」。

我第一次聽到深圳這個地名時還小,只知道我媽媽有同事去了深圳闖蕩。我媽媽委託他們,幫我買一雙白色的、皮革做的軟底運動鞋——「波鞋」。當時的我只知道,這種精緻、漂亮的白色軟底運動鞋,我媽媽所在的鞋廠做不出來,只有深圳才能做得出來,買得到。

1993年的深圳東門老街 來源:深圳市博物館


在隨後的幾年中,「波鞋」這個極富粵港方言色彩的名稱,風靡全國,也影響到了我媽媽的鞋廠。我媽媽所在的鞋廠最初是我外婆與其他人自帶縫紉機,組合成的一個街道小廠,屬於大集體所有制。後來規模大了之後,鞋廠歸重慶輕工業局管理。廠裡最初是做兒童的布鞋,後來也試圖轉產皮鞋或波鞋,但都沒有成功。

因為在波鞋興起的過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營小鞋廠的產品,無論從款式、質量還是價格上,都更富優勢。市場競爭之下,我媽媽所在的這個廠慢慢地衰落了,隨後一直陷於癱瘓的狀態,直到前幾年才徹底清理了負債、土地、工資。

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企業家需要知曉為誰生產,生產什麼,什麼時候生產,生產多少,如何生產,才能發揮企業家的才能,才能將資本、勞動、技術這些要素組織起來,最大限度去發掘市場,做出各種決策,承擔風險,參與競爭。這樣生產才能高效進行,產品才能更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這一切動力,在當時中國內陸城市吃大鍋飯的集體企業中,很難有,也不敢有。

但在當時的深圳,這一切都可以有。那時,那是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1978年,鄧小平力排眾議,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為中國人打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機會,也釋放了中國人創造財富的動力和欲望,深圳經濟特區就此應運而生。

從一開始,深圳就是一座因探索、破冰、創新而生的城市。這裡發行了新中國第一支股票,敲響了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深圳衝破舊觀念,傳播新思想,以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改革發展創新探路。

深圳老十股之一深寶安。南方日報記者朱丹陽攝


建立經濟特區以後,深圳在工資制度、基建體制、勞動用工制度、價格體制、企業體制、勞動保險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土地管理體制、住房制度、國有企業股份制以及政府機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市場調節為主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正是這個機制,使得企業發揮出力量,城市蓬勃成長。

就這樣,彈指一瞬,一個邊陲農業縣在短短四十年,脫穎而出,超越了最初比它實力更雄厚的內陸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的縮影。

某種程度上,這是邊緣改革的勝利。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科斯,通過對中國三十多年改革的觀察,總結出:中國的改革,首先是底層個人、企業自發地進行改革,然後這種自下而上的,有利於改善勞動者和微觀生產積極性的體制探索,得到中央認可,並自上而下地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在科斯與王寧所著的《變革中國》一書中,科斯稱這種模式為「邊緣改革」。深圳經濟特區,正是這樣的邊緣改革的試驗場。

826架無人機花式「表白」深圳經濟特區 來源:深圳新聞網


如今,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深圳經濟特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了國際化都市。當年風靡全國的「波鞋」,如今變成了華為、騰訊、大疆。深圳的產業,也從傳統的鐘表、服裝、珠寶、皮革等八大傳統優勢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這四大支柱產業轉型,逐步實現了從「加工代工」向「智造創造」的跨越。從網際網路產業、科技文化產業再到高新技術產業等多個行業,深圳正在各個領域不斷發揮著創新潛力。

在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當下,中國需要堅定推進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推進內外雙循環。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改革橋頭堡的深圳經濟特區,仍有著無可置疑的引領效應。所以,深圳的持續改革,深圳的探索努力,對中國仍然至關重要。深圳,仍有無限可能。(作者:劉遠舉)

作者簡介:劉遠舉 ,FT中文網、大家、南方周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澎湃等媒體專欄作家,多家智庫研究員。關注時政、財經、網際網路,作品見於中外媒體。以深度的分析、冷靜的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發掘現象背後的事實。代表作品:《「私營經濟應離場論」,實為不懂國情之怪論》。


欄目說明:

深圳,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由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農業縣變成了如今的創新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座城市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

「評說深圳四十」欄目,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邀請國內外知名媒體評論員,闡述他們對深圳建設歷程的觀察理解,以此來全方位解讀這座奇蹟之城的崛起密碼,並展望改革開放的偉大新徵程。

歡迎投稿,期待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點評和分享。

聯繫方式:519377378@qq.com

相關焦點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一:催人奮進的精神歷久彌新
    深圳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跑出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加速度」。為了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深網觀察」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全面梳理、點評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年來的各項成就,敬請關注。40年前,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作用。
  • 「40歲」的深圳經濟特區,這些年的大事記丨時間線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40歲」啦!從1980年誕生至今,深圳印證了中國翻天覆地巨變歷程。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地區,它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孵化場與示範窗口。
  • 《深圳的腳步》第31期丨徐景安:未來四十年,建言深圳做幸福城市示範
    他進一步指出,「制定民生長遠規劃是目標與方法的創新,深圳有條件、也有能力為全國做示範」。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四十不惑的深圳,如何重整行裝再出發...
    相信答案顯而易見——深圳。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短短40年,它從一個僅有3萬多人口、兩三條坑窪不平街道的小漁村,變身為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堪稱是一個奇蹟。當然,不僅因為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更因為它發展至今,依然保持著極高的開放度和人才吸引力。
  • 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深圳經濟特區「四十歲生日」的一份厚禮
    讀創/深圳商報 記者 周良成 翹首以盼的創業板註冊制8月24日正式落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首批18家公司將集體掛牌上市,而這一天距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只有兩天,這是送給深圳經濟特區「四十歲生日」的一份厚禮。
  • ...期丨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藏著特區四十年……
    2、捐出老照片:讓年輕人了解城市當年的模樣2020年「七一」前夕,深圳市檔案館舉行《先行之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檔案文獻展》徵集活動,馬樹華向深圳市檔案館捐贈了一萬三千多張記錄深圳發展的照片。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麼?中國做對了什麼?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評說。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 龍珠社區舉行主題沙畫活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改革開放賦予了深圳生命,也鍛造了深圳靈魂。2020年7月3日下午,桃源街道龍珠社區黨委組織舉辦了一場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主題沙畫活動,該活動系「憶初心·記黨恩」—龍珠社區紅色文化傳承與營造民生微實事項目系列活動。
  • 「深圳40」寶寶與深圳經濟特區同慶生
    8 月 26 日 00:06,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房內傳來一陣響亮的嬰兒哭啼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的 「深 40」 零點寶寶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出生了。 ▲ 「特區 40」 寶寶出生了 據了解,從 8 月 25 日晚上 9 點半,產婦曹女士進入產房開始,準爸爸晏先生就在 8 樓產房外焦急等待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特區40年,深圳再出發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深圳等經濟特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經濟特區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核心提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將於14日上午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
  • 深圳騰飛40年,靠科技制勝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作為所有經濟特區中最成功的樣板,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980到2000年,依託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建立完備的工業和三產體系,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金融產業,成長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2000到2020年,著力布局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戰略行業龍頭企業,經濟特區延伸到全市範圍
  • ...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藏著特區四十年……
    進入2020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馬樹華格外忙碌,一方面,他的關於深圳特區四十年新老對比的攝影展開始陸續展出,另一方面,他頻繁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暢談新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深圳特區走過四十年,從當年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今天國際知名的大都市,滄海桑田,變幻萬千,最直觀的感受從哪裡來?
  • 40年實現騰飛,深圳的「魔法」是科技產業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作為所有經濟特區中最成功的樣板,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980到2000年,依託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建立完備的工業和三產體系,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金融產業,成長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2000到2020年,著力布局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戰略行業龍頭企業
  • 範軍:深圳人緣何不仇富?深圳民間為何那麼有活力?
    四十年後再出發,期待思想再解放;   四十年後再出發,深圳任重而道遠。   (訪談時間:2020年12月2日訪談地點:深圳)  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 「2020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在深大召開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馬璇 李麗 通訊員 章平 文/圖)12月19日,由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在深圳大學召開。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疾風知勁草 大地迎春暉
    40年前,深圳是毗鄰香港的一個嶺南小鎮。40年後,深圳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速度被國外媒體評為全球第一。這裡開創的「深圳速度」「深圳奇蹟」,可謂氣壯山河、感天動地。4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化大都市敢為天下先 風正一帆懸2020,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波瀾壯闊,40年不辱使命,40年滄桑巨變。
  • 致敬40年!「逐夢 先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
    原標題:致敬40年!「逐夢 先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驚豔亮相   四十年,東方風來滿眼春,新時代,逐夢先行再揚帆。在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之際,10月14日晚,「逐夢 先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在深圳大劇院拉開了帷幕。
  • 南山區設立分會場收聽收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五大歷史性跨越,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明確要求,對經濟特區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部署。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催人奮進,為經濟特區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經濟特區再出發指明了前進方向。
  • 《深圳的腳步》第7期丨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給了深圳……
    1995年,深圳特區15歲,初到深圳的馬立安31歲;2020年,深圳特區40歲,安居深圳的馬立安56歲;正所謂:我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正是遇見了你,我才擁有了這段更美好的時光……以此,贈予馬立安,也贈予深圳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走進深圳
    9月27日至28日,國新辦組織中外媒體記者赴深圳、珠海參加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  九月的鵬城暑熱漸消,道路兩邊桂子飄香、紅旗飄揚,洋溢著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喜悅。27日,中外媒體記者來到深圳,先後來到前海媽灣智慧港、利安建築事務所、前海展示廳、騰訊公司、平安金融中心,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情況進行參觀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