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站在五四青年節時發布的一段名叫《後浪》的演講視頻,認可、讚美、寄語我國年輕一代: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相信很多人都看了這個視頻吧?沒看過的這兩天一定多多少少也聽過。小破站視頻一出,迅速引發熱議。
積極的一面是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各大V也是紛紛轉發,還登陸了《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
消極的一面是原本是想激勵一下年輕人們,沒想到評論卻翻了車
大家其實並不懷疑視頻的出發點,之所以造成如此分裂的評價,主要還是站在了不同的視角——畢竟,後浪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前浪來定義。
類似命題,其實日本Recruit集團早些年也曾拍過一部公益廣告,短短2分鐘時間內,便通過第一人稱將主旨訴說得淋漓盡致。
前半段也是熟悉的雞湯:「你要相信前方有美好的未來,不要回頭,要超越別人」,50秒後大轉折,人生真的就是這樣的麼?
故事從一場馬拉松的起跑開始。
發令槍響後,無數參賽選手蜂擁而出,朝著一個方向奔去。
「今天也繼續跑著,
每個人都是跑者,
時鐘無法暫停、
時間往前不停流逝,
這是一場不能回頭的馬拉松比賽。」
主人公娓娓道來的旁白中,從未提及「人生」二字,卻無時不刻讓你聯想於此。
隨後,畫面依舊聚焦比賽。
路途中有人摔倒、爬起來繼續奔跑,有人回望、卻未曾停下腳步,還有人加速、不斷超越……
這一幕幕,像極了當今社會中,那些為生計拼搏的青年人。
「邊跟對手競爭著,
邊在時間洪流這條之路上跑著,
想比別人跑得更快,
相信前方有美好未來,
相信一定有終點。」
緊接著,旁白念出了每個人都無比熟悉的那句話——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然而故事主人公卻突然停下腳步,轉頭反問:「人生就是這回事嗎?」
「不對,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
誰規定人生必須像這比賽一樣?
為什麼終點一定要在那裡?
憑什麼朝著大家看好的方向奔跑,才是對的?
「偏離正軌吧,
煩惱著、苦惱著
一直跑到最後,
失敗又怎樣,繞點路也沒差
也不用跟別人比...
路不止一條、終點不止一個,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可能,
人生各自精彩!」
人生需要「奔跑」,但從不只是一場馬拉松。
我覺得中國的《後浪》是給中年人看的,而日本的才是給年輕人看的。一個是俯視,一個是平視......
誰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
——問得多好!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從商業片的角度,b站的《後浪》確實夠優秀,但看完後,總感覺這並不是我們普通人的「後浪」時代。
在視頻當中很難找到我們普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視頻中所提到的這些美好事物大多數人都沒接觸過,比如說環球旅遊、在上海CBD穿著漢服翩翩起舞、乘風破浪出海探險,他們先天就有著足夠的資本使勁浪,這些事情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
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真的嗎?
身邊的朋友在生活的壓迫下選擇996,他們奔跑在大街小巷送著外賣、在服裝店裡向著顧客招手、在工廠裡組裝著一個又一個的零件,拼盡全力在高昂的房價之下掙扎著……
我想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
我們無需過來人說教,也不需要他們定義,更不用按照大眾眼光去活。不斷探索,找到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才是人生最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