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納粹元帥:希特勒為什麼選鄧尼茨替代戈林?

2020-12-19 騰訊網

1945年4月30日晚6點,鄧尼茨回到普倫的駐地,副官拿給他一封用海軍絕密電碼拍來的電報,這封從帝國總理府發來的電報的內容是:「鄧尼茨海軍元帥:領袖任命您,海軍元帥先生,為他的繼承人,以代替前帝國元帥戈林。書面的委任狀現在在途中,您必須立即採取適應當前形勢需要的一切措施。」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的避彈室開槍自殺,在死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在這份遺囑裡,他選擇了海軍司令鄧尼茨為繼承人,任命其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為什麼希特勒拋棄了戈林和希姆萊等親信而選擇鄧尼茨?

卡爾·鄧尼茨(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出生於德國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傑出的海軍將領,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

在一戰中,他擔任潛艇艇長,1918年10月被英軍俘虜。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國,並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回國後,鄧尼茨傾心研究潛艇戰術,研究潛艇,訓練潛艇人員,復甦德國潛艇力量。

二戰開始後,鄧尼茨成為德國潛艇部隊指揮官。他發明了「狼群戰術」。運用這一戰術,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1943年1月,鄧尼茨擔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因此他認為自己是納粹榮譽黨員。1945年4月20日,鄧尼茨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在遺囑裡,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

縱觀當時樹倒猢猻散的第三帝國,除了鄧尼茨,希特勒再也挑不出別的繼承者了。

戈林和希姆萊與盟軍私下接觸,在希特勒看來是嚴重的背叛。宣傳部長戈培爾和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都是文人,沒有統率軍隊的能力。陸軍將領們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反觀鄧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沒有參與此前的政治鬥爭,最重要的一點是忠心!

希特勒說鄧尼茨完成了他沒完成的任務有三種可能:

希特勒想徵服英國卻失敗了,沒有讓英國人屈服,而鄧尼茨的海軍卻成為英國海軍艦艇的噩夢,鄧尼茨成為邱吉爾畏懼的「群狼之首」;希特勒希望有人繼續領導德國進行戰爭,他不可能完成了,鄧尼茨卻可以繼續下去;最後一種就是,希特勒不能向同盟國投降,投降的工作就由鄧尼茨來完成。

眾所周知,由於第三帝國倒臺前,納粹頭目們大難臨頭各自飛的表現令希特勒非常惱怒,他最終將海軍統帥卡爾·鄧尼茨元帥定為元首接班人。鄧尼茨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甚至都沒多少政治經驗,不過他對元首和納粹政權是絕對忠誠的,因此,德國投降後他仍宣布就任德國元首。德國投降大約一周後,鄧尼茨坐著一輛納粹政府的轎車,從德國總參謀部出發,前往參加內閣會議。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極大削弱了歐洲諸強的實力,英法等老牌霸主的統治力不再,加上德國的倒臺,歐洲大陸出現勢力真空,局勢可謂是一團糟。而同盟國顯然也吃了一戰的虧,知道德國是怎樣的一個民族,用殘酷壓制的方式鬧不好會再逼出一個納粹。因此,同盟國特意保留了鄧尼茨政府作為一個傀儡,希望藉此鎮住驕傲的德國人。

然而,作為納粹戰犯,他還是接受了審判。

1946年10月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鄧尼茨受到了審判,他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直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釋放,之後他退休到西德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一座村子定居,他在之後創作了兩部作品。

他的回憶錄《10年和20天》,該書於1958年在德國出版,隔年又有英文翻譯版上市。「10年」指的是鄧尼茨作為潛艇指揮官,「20天」則是他作為總統的日子。書中,鄧尼茨將納粹政權解釋為是時代的產物,並且爭辯說他不是一個政治家,因此不能在道義上負起納粹政權的大部分罪行,他也批評專制制度是政府的根本缺陷,並指責專制制度是納粹許多錯誤的根源。

鄧尼茨的第二本書,《我風雲變幻的一生》,比較少人知道,內容敘述他1934年前的事,這本書是首次出版於1968年,在1998年出版新的版本,標題改作《我作為軍人的一生》。與阿爾伯特·斯佩爾不同,鄧尼茨完全不後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做的一切,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尊敬放棄對國家的信念與責任者,無論是大或小的背叛。」

鄧尼茨在批評希姆萊的和平談判時寫道:「通敵者應是備受鄙視的小人,任何國家的人、甚至是他的敵人都所不齒。每個國家都應該一致的譴責這種背叛行為,無論是用何種方式,它都是破壞國家的基礎。」

鄧尼茨的餘生在奧姆勒恩平淡的度過,直到1980年12月24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

(完)

公眾號作者「王銘葦」,軍史專家、書評人、媒體人,前新華社記者。

相關焦點

  • 震懾邱吉爾的「群狼之首」鄧尼茨授權德國投降|卡爾·鄧尼茨|...
    「狼群戰術」與古德裡安的「閃電戰」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1945年4月20日,鄧尼茨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他在蘇軍包圍柏林的前夕,於4月22日前往荷爾施泰因地區的普倫。4月23日,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在貝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希特勒能夠授權他掌管國家一切事務,並建議與盟軍進行談判。
  • 因希特勒不熟悉海空軍且戈林形成自己集團故戈林可掌權到柏林戰役
    為什麼希特勒對其他將領不爽就解職,而對這兩位陸軍元帥就「格外開恩」呢?無它,這倆人都是國防軍中親納粹的典型代表,也都是納粹黨員,是國防軍「普魯士軍官團」中的另類。相反,正是由於戈林是一戰時期的資深軍官、英雄與惡棍的合體,他還成為希特勒滲透和控制普魯士軍官團的急先鋒,「帝國元帥」軍銜就是故意抬高他的軍中地位的,當然後顧無憂。 第二個關鍵點,是希特勒其實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或者說是性格特點,就是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很少直接過問。
  • 二戰時,德國二號人物戈林本來獲得高度信任,為何被開除黨籍
    赫爾曼·威廉·戈林是納粹德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二戰期間,希特勒將戈林晉升為了特別設置的「國家元帥」軍銜。這一軍銜超越了德國歷史上最高階的元帥軍銜,戈林也由此成為了軍銜最高的德國人。除了軍銜最高之外,戈林還曾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經濟部長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他是納粹德國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然而,隨著德軍在各線遭到潰敗,戈林開始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在二戰最後兩年中,戈林幾乎被排除在了所有重要會議之外。
  • 為了得到德軍高層支持,希特勒一天就槍斃了150名納粹衝鋒隊長
    然而二戰前的希特勒從軍資歷僅是下士,他的資歷和威望在軍方大佬面前約等於零;論錢拉攏就更不行了,初期納粹黨的發展,還靠著德國國防軍接濟了一下。那麼德國國防軍為什麼後來會聽命於他,並且被他牢牢地抓在手心裡了呢?
  • 「巴巴羅薩」出爐後,希特勒一共封了26位元帥和一位帝國元帥
    空軍,自然交給自己的左膀右臂戈林大胖子,也是希特勒一生中唯一授予帝國元帥的將領,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就是戈林創立的,是希特勒最忠實的粉絲,但也是最喜歡給希特勒開空頭支票的空軍元帥,其有句可笑名言就是「敵軍的轟炸機是飛不到魯爾區來的,如果有誰的飛機過來,我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邁耶。」
  • 希特勒真的不怕死嗎?曾經制定逃跑計劃,準備在北極重建納粹基地
    在納粹帝國滅亡前的最後一段日子裡,希特勒的參謀們啟動了「格陵蘭行動」。這個計劃打算用數架大型水上飛機將納粹高級首腦從德國基爾港秘密撤退到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上。希特勒打算在那裡重建納粹基地。由於當時的格陵蘭島沒有可以安全降落的機場,只能在水面降落,能進行水陸兩用的BV-222飛機就成了這次逃亡行動的最佳工具。
  • 希特勒,為什麼要把Me266噴氣式戰鬥機改成轟炸機
    希特勒,為什麼要把Me266噴氣式戰鬥機改成轟炸機呢,他可能是覺得這個戰鬥機威力趕不上這個轟炸機,戰鬥機只能放個小飛彈啥的,放不了太多的炸彈,炸彈的威力是非常的大,飛彈就是個弟弟,炸彈才是真正的老大哥,希特勒的想法真的是很前置,不得不佩服他的腦瓜,就是厲害,不愧是做總統的料。
  • 納粹德國空軍的領導人,赫爾曼·戈林,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
    不過緊張的局勢很快讓這個聯隊陷入了困境,作為對協約國最後的抵抗,戈林率領聯隊駕駛飛機在降落時將飛機盡數摔壞,以作為保全該聯隊榮譽的方式。通常來說飛行員對於自己的飛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個命令的下達顯然是不容易的。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戈林,並非是一個蠢材,相反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空軍飛官。
  • 希特勒死後 納粹二號戰犯人間蒸發 傳說逃往東北 多年後真相大白
    到了1945年,曾經不可一世的納粹終於迎來了日落時最後的餘暉,萬字旗不再迎風飄揚,元首的光芒也無法力挽狂瀾。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曾經差點進了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戰爭狂人,也等到了屬於他的最終歸宿。作為二戰始作俑者的希特勒,雖然以自我了斷的方式逃脫了正義的判決,然而平日裡依為股肱之臣的一幹手下們,除了自盡的,剩下的為防止被清算,開始了東躲西藏提心弔膽的逃亡之路,一度被稱為「元首的影子」的馬丁·鮑曼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 納粹最後一戰!1500名士兵負隅頑抗無人投降,大部分不是德國人
    1945年4月29日凌晨1時,納粹頭目在蘇軍越來越近的隆隆炮聲之中,與愛娃舉行了婚禮。之後,他口述了自己的遺囑,出人意料地指定時任德軍北部最高司令官的鄧尼茨元帥,將在他死後繼任德國總理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同時決定自殺,以免活著落在蘇聯人手裡。
  • 「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卻升不了元帥!和希特勒相互鄙視?
    正是他提倡的「閃電戰」坦克戰,讓納粹德國在戰爭初期所向披靡,今天很多人都將他尊稱為「坦克裝甲兵之父」。作為這樣一位劃時代的重要軍事人才,卻沒有被升為德國元帥,要知道二戰時期光是德國陸軍元帥就有十九個,卻沒有古德裡安一席之地,這不得不從他和希特勒那錯綜複雜的關係說起:
  • 希特勒在南極到底幹了什麼?建立秘密飛碟基地,還是德國人窮瘋了
    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寫在一起,就是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當這個名字,和南極洲聯繫在一起,就莫名其妙得變成了科幻故事……關於希特勒和南極之間的神秘關係,簡直不要太多,比如南極地底人、時空隧道、冰川潛艇基地等等。說得最完整的版本是,在盟軍部隊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和他最後一支部隊,登上潛艇秘密逃到阿根廷。
  •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沒有一戰之力了嗎?
    將這場世界戰爭推至高潮者,當屬推行法西斯主義的希特勒,由於他的上臺,導致德國瘋狂擴軍備戰,令西方戰場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不過,隨著對抗法西斯的同盟國成立,史達林格勒會戰後,西方戰場開始進入有利於盟軍的戰略轉折階段。1945年春日,同盟國取得柏林戰役勝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殺。
  • 德國納粹將軍夫人也搞爭風吃醋!
    這並不是艾米和她的丈夫作為帝國最著名夫婦舉辦的第一場或最後一場盛大活動,他們像古代的皇帝和皇后一樣在柏林周圍遊行。艾米適合聚光燈下的生活,當她在1932年遇到戈林時,她已經當了十多年的職業演員。希特勒奪取政權後,戈林控制了享有盛譽的柏林國家劇院,艾米·戈林成為女主角,主演了幾部長期上映的喜劇。艾米和戈林於1935年在一場盛大婚禮上結婚後,最終退出了舞臺。
  • 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會一直聽命於...
    即使有馮·施陶芬貝格團隊的「女武神計劃——720事件」刺殺希特勒,但並不代表主流認知。在二戰的最後時刻,甚至一些國防軍德國高層(注意,非黨衛軍)和其家人選擇自殺給元首和第三帝國」殉葬「。比如,陸軍元帥莫德爾、陸軍參謀長克萊勃斯等等。
  • 德國「齊柏林」號航母夭折的背後:戈林拼命阻撓,希特勒盲目自信
    其實這一切都是拜希特勒和戈林所賜!希特勒上臺後,不斷施放「和平」煙幕,把英法等國搞得暈頭轉向,找不著北。1935年6月18日,英國和德國秘密籤訂了「海軍協定」,協定條款規定:德國海軍總噸位永不超過英國海軍總噸位的35%,德國潛艇總噸位,應該等於英國潛艇總噸位。
  • 納粹曾建南極基地試驗飛碟等超先進技術(組圖)
    負責此次行動的裡特舍爾大尉親自向當時的航空部長和空軍頭子戈林元帥報告,稱德國飛機每隔25公裡就投下帶有納粹標誌的通信筒,還說他們飛遍了幾乎860萬平方公裡的地域,並對其中35萬平方公裡進行拍照。德國人把這片仔細考察過的土地稱為新施瓦本,並宣布為未來千年帝國的一個部分。施瓦本曾是中世紀的一個公國,後來曾合併到統一日耳曼國家。納粹分子在這方面的積極活動沒能逃過蘇聯情報機關的耳目。
  • 一場針對希特勒的終極刺殺:女武神計劃
    特別是納粹德國,它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與優秀的作戰能力與戰略配合,給整個歐洲帶去了毀滅性的災難。作為納粹德國的黨魁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根據德國歷史學家彼得霍夫曼的統計,從1921年到1945年的25年間,希特勒至少經歷過46次有預謀的暗殺,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這46次刺殺中,有45次都沒有傷及希特勒一根毫毛,它們或者是由於對希特勒行蹤的情報判斷失誤,或者是由於現場混亂,被希特勒趁機脫逃。唯有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刺殺最接近成功,希特勒受了傷,但最終還是躲過去了。這次刺殺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武神計劃」,也稱為「瓦爾基裡計劃。」
  • 希特勒奪權陰謀:利用恐怖行動栽贓共產黨
    希特勒和戈培爾為了封鎖新聞,重新改變了納粹日報《Vlkischer Beobachter》的頭版頭條,戈林也改寫了官方新聞機構的第一份報告,這樣使人們不再懷疑,這次縱火的本意就是「流血起義和內戰的信號」。戈林馬上發令,在普魯士的所有共產黨刊物停刊4個月,所有社會民主黨的刊物停刊兩周。戈林手裡有一份4000名共產黨政府公務員的名單,他當晚派遣警察和「衝鋒隊」出擊。
  • 納粹掌握了基因改良技術?史前巨型野牛復活計劃居然成功了
    納粹為什麼要將比亞沃韋扎森林成為無人區?這跟希特勒的驚天超級計劃有什麼關聯呢?驚天超級計劃到底是什麼內容?,祖先跟巨型野牛搏鬥糾纏的情景符合納粹黨的精神象徵,希特勒希望這種精神象徵能提高自己"優良民族"後裔的民族認同感和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