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2020年南寧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開幕。廣西新聞網記者 黃玲娜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25日訊(記者 黃玲娜 通訊員 寧宇 譚和堅 實習生 黎秋霞)11月25日上午,2020年南寧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開幕式在南寧市第十四中學五象新校區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探索「網際網路+」時代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新模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來自五縣七城區的200多名參賽教師將「曬」出自己精心準備的智慧課堂。
此次活動將從11月25日持續到26日,分別在南寧市第十四中學(五象校區初中部)、南寧市第四中學(鳳凰校區高中部)、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一實驗小學設置三個主賽場,在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二實驗小學設置分會場。評選課例涵蓋12個年級共16個學科的課程。
文綜賽場上老師進行課例展示。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黎秋霞 攝
「網際網路+同步課堂」成為本次優秀課例展示的一大亮點。小學(音樂、美術、英語)賽點為同步課堂專場,以「同步課堂1+1」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由主教室的執教老師通過網絡連線,副教室的教師協助學生聽課、跟隨主講教師互動,不同學校兩個班的孩子們通過屏幕就可以跟著名師共同學習。這為解決偏遠薄弱學校、教學點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做出積極探索。
老師要如何把信息技術更好地運用到課堂上,才能實現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呢?南寧市第十四中學(五象校區)歷史老師駱虹洲介紹:「我們基於信息技術2.0微能力的要求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前會下發學習任務單,通過大數據來收集學情,然後根據收集出來的學情進行教學的推進。」南寧市江南區明陽第二初級中學數學老師王海燕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藉助信息技術,可以在數學科圖形的轉換等教學中讓學生從數學的抽象的思維,轉向比較直觀的思維。課堂上明顯會活躍很多,特別是壹課堂裡的搶答環節,大部分學生會比較喜歡,整個課堂就「活」起來了。還可以將遊戲融入數學教學中,增添一點遊戲就可以讓課堂更生動有趣。「南寧市邕寧區朝陽中學語文老師黃婷表示:「藉助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進行情境導入,可以讓同學們更融入和產生共情,非常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展示。」
在數學課上,學生通過遊戲比拼做題。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黎秋霞 攝
在數學課上,老師可以通過電子遊戲的形式現場考查學生對數學運算方式的熟悉程度;物理課上,同學們可以通過大屏幕看到各個小組在做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不同現象和結果……對於「網際網路+」數字教學新模式,學生們有什麼感受?
記者採訪了南寧市第十四中學五象新校區剛參加試聽的同學們。七年級25班學生劉海瑾告訴記者:「形式多樣化,激發了我們的興趣,可以更好地接收反饋,有助於我們查漏補缺。老師批改作業的速度快了,也能節省很多的時間。「七年級25班學生黃韋穎表示:「用平板上課更加方便快捷,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我們更好地接受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遊戲來進行學習,和小組同學成為對手,可以更好地與同學共同進步。」
語文賽場上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黎秋霞 攝
南寧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李欽才介紹:「展示觀摩評選活動是探索『網際網路+』時代數字教育資源應用的新模式,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舉措。這個活動重點是檢驗教師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成果,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態。下一步將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繼續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打好,建成南寧市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生態,二是培養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三是繼續落實『十四五』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方針。」
據了解,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南寧市「停課不停學」。據統計,全市有1290 名教師、教研員和271 名技術人員參與「空中課堂」優秀課例錄製工作,通過13個平臺播出12個年級20門學科2105節優秀課例,供全區800萬中小學生免費觀看學習。
物理課上,以「網際網路+同步課堂」的方式做實驗。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黎秋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