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8日晚,紐約曼哈頓區的達科塔公寓發生一起槍擊案:原搖滾史上最著名的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被開槍射殺,兇手是他的粉絲馬克戴維查普曼。
馬克戴維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1955年5月10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思堡,父親是美國空軍中士,母親是一名護士。
因為他的父親對查普曼和他的母親虐待,查普曼經歷了一個痛苦而艱難的童年。由於他矮胖的身體,在學校也被欺負。還曾經吸食過毒品。
在少年時代,披頭四樂隊是他喜歡的樂隊,約翰列儂是他崇拜的偶像。
十六歲時,查普曼成為再生基督徒,在青年基督教徒協會夏令營擔任輔導員,在兒童中倒很受歡迎。而後,他對約翰列儂開始仇恨。
查普曼曾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在1977年移居夏威夷後,曾企圖自殺。後來,他找到了一名份保安員職務。並於1979年6月2日與一位旅行社代理商格洛麗亞安倍(Gloria Abe)結婚。
1970年4月,披頭四樂隊因為內部意見不合解散,先是自己演唱,後來和艾頓約翰合作。1975年,他和小野洋子的孩子貝恩列儂出世,其後五年在家潛心撫養兒子。
1980年年初,孩子稍大後,列儂宣布復出。8月,列儂與妻子開始錄製復出後的首張專輯唱片《雙重夢幻》(Double Fantasy)》,並於當年11月正式發行。
1980年12月6日,查普曼在紐約的一家唱片商店買了一盤《雙重夢幻》。 兩天後,查普曼手裡拿著專輯,來到列儂在曼哈頓豪華的達科他(Dakota)公寓大樓外面等他。
下午大約5點50分,列儂和他的妻子小野洋子從公寓出來,準備開車去錄音室錄音。
查普曼見後,朝他們豪華轎車走去。拿出專輯讓列儂給他籤名。列儂微笑著慷慨地給查普曼籤了名,一名隨從的業餘攝影師還照下了一張照片。
可查普曼卻奇怪地將他新籤名的專輯放在附近的花盆上。
晚上10點30分左右,列儂和小野洋子乘車回家。查普曼還在那裡等著。列儂夫婦離開汽車時,查普曼揚手舉槍,向列儂射擊。列儂後背和肩部連中四彈,小野洋子目睹了一切。列儂被送到附近的羅斯福醫院,一個小時後被宣布死亡。
達科塔公寓的看門人傑伊哈斯廷對著這位暗殺者大叫:"你知道你剛才幹了什麼嗎?""我殺了約翰列儂。"查普曼異常平靜地回答。
當警察到達現場時,他們發現查普曼正在翻閱美國作家塞林格 (JD Salinger)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
第二天,成千上萬的列儂歌迷,在達科他州外面進行守夜。
1981年8月25日,紐約法庭以二級謀殺罪,判處查普曼終身監禁,並且在2000年前不得假釋,並勒令進行精神治療。之後,查普曼被押往紐約的阿提卡州立監獄服刑。
據查普曼供述,在計劃謀殺案時,他考慮了更多人,包括約翰尼卡森,馬龍白蘭度,沃爾特克朗基特,伊莉莎白泰勒,喬治斯科特和傑奎琳甘迺迪,但約翰列儂是最容易找到的一位。
謀殺原因,查普曼稱他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獄中的馬克查普曼對採訪的英國BBC記者回憶說:「當他走過我的身邊時,我突然聽到一個男人的聲音在我腦袋裡不停迴響:'幹掉他,幹掉他,幹掉他!'這個聲音不停地催促我,一遍又一遍,'動手啊,動手啊,幹掉他!'"
還有分析人說,查普曼並沒有精神分裂症,只是想以此出名。
一位叫做亞瑟奧康納的私人偵探則說,在案發後當晚就去警局探望了查普曼,事發前後,他都沒有絲毫想和媒體打交道的意思。他也沒有瘋,他只是看起來好像是被什麼人控制了。有些激進的歌迷甚至認為是小野洋子為佔有列儂的巨額財產僱兇殺人。
一名叫芬頓布雷斯勒的英國記者經過8年的調查採訪,搜集和摘錄了大量相關的檔案資料,於1989年出版了《誰殺了約翰列農》一書。
他認為,查普曼精神上沒有異常之處,也沒有刺殺列儂的動機,而他突然失常做出的暴行正是被人催眠控制了。他甚至認為,催眠的關鍵口令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中的那個詞"守望者"。而對查普曼進行催眠進而控制其射殺列儂的幕後黑手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
由於他已受到其他監獄犯人的死亡威脅,因此在監獄必須單獨監禁。至2018年,查普曼已是第十次被拒絕假釋,假釋委員會說:「假釋小組已確定您的釋放將與社會的福利和安全相牴觸。」
查普曼的妻子安倍曾從夏威夷飛行5,000英裡來到紐約探望他,並希望小野洋子能夠寬恕他的丈夫。
但小野洋子表示,"查普曼是我永遠不會原諒的人"。有些憤怒的歌迷甚至聲稱,如果查普曼獲得假釋,他們將親手殺了他給列儂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