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網紅「辛巴」被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以來,燕窩的秘密被逐步揭開,另一款網紅燕窩品牌也開始陷入麻煩。
12月14日,有媒體爆出:燕窩品牌「小仙燉」旗下的北京市小仙遁電子商務公司被北京市朝陽區統計局處罰,原因是錯誤登記「營業利潤」。
在「信用中國」網站顯示的處罰決定中,朝陽區統計局給「小仙燉「開出的罰單內容是:
「你單位2019年《財務狀況》中營業利潤本年指標上報數為32939千元,檢查數為-32934千元,相差65873千元,差錯率200.02%。」
這段財務術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小仙燉上報的2019年營業利潤是3293.9萬,實際則是虧損3293.4萬元。
看到小仙燉的財務報表,統計局工作人員估計也是啞然失笑:按照會計制度,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支後就是利潤總額,這是所得稅的計稅基礎,虧損企業不用繳納所得稅。而小仙燉卻把自己算成了盈利,該交的稅一分不少。
只聽說過偷稅漏稅的,沒聽說過故意多交稅的。帳本雖然寫錯,稅可不能交。對於這種錯誤,統計局只好大筆一揮:罰款8000元。
網紅燕窩品牌「小仙燉」,寧可貼上所得稅也要造出「盈利」來,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
如果不是北京市統計局開展的「批發和零售業統計報表制度」,自掏腰包多交稅的「小仙燉」還不容易被人察覺。
北京市每年統計全市範圍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批發企業,以及500萬元以上的零售企業,要求就是填報一系列電子表格後,網上提交即可。
小仙燉被罰的「E103表」,是公司的「財務狀況」表。統計局並不核對財務數據的底單,只是就公司填報的數字進行核實而已。
(E103表,「小仙燉」因紅框錯報數據而被罰)
和一般的財務報表一樣,「E103表」上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以及一系列費用,得出營業利潤。朝陽區統計局並未處罰別的科目差錯,只是靠加加減減,就認定小仙燉「營業利潤」一項出現嚴重差錯:把虧損報成了盈利。
在會計上,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低級錯誤。
資料顯示,小仙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月21日,註冊資本500萬元,法定代表人苗樹。他是小仙燉品牌的創始人,也是改名為「林小仙」的林芙容的丈夫。
小仙燉給外界的印象十分光鮮亮麗。公司對外宣傳材料稱,「小仙燉2018年銷售額破2億,2019年迅速攀升至8億」。
如果2019年的「8億銷售額」和3200多萬虧損都是真的,那倒是可以描繪出一幅「網紅燕窩」的真實面貌了。
當時燕窩行業剛從2011年的「血燕醜聞」中翻過身來。滋補品本來就是形式大於意義,在各方攀比之中,「燕子吐血造窩」形成的「血色燕窩」受到市場追捧。經銷商就開始大量造假,在燕窩裡加上致癌的亞硝酸鹽,然後用燕子糞便浸泡,造出有毒的「血燕」。
2011年8月「血燕事件」曝光後,國家實質上停止了燕窩的正規進口。直到2013年年底,國家質檢總局才允許馬來西亞8家燕窩生產商向中國出口燕窩。
從這以後正規進口的燕窩,我國均要求獨立包裝、「一盞一碼」,每盞燕窩都帶身份標籤。「小仙燉」鮮燉燕窩的生意正是從中受到的啟發。
2015年3月18日,俞敏洪參與的洪泰基金投資300萬元,幫助苗樹和林芙容建起小仙燉品牌。林芙容搖身一變,從周大福珠寶銷售員,變成了「中醫世家」養生傳承人林小仙。
2016年4月,周鴻禕投資小仙燉;2017年,演員陳數和快手主播賀冬冬的「夢泉時尚集團」投資小仙燉2000萬元。今年4月,章子怡又成為小仙燉的投資人。
靠著在小紅書等平臺一路種草,以及在娛樂時尚圈的推廣,「小仙燉」順利出圈,成為國內滋補品行業的一匹黑馬。今年「雙十一」期間,「小仙燉」燕窩全平臺銷售額就達6.45億元,成為天貓、京東滋補養生類銷售榜第一名。有業界人士稱,小仙燉全年實現10億以上銷售額「不成問題」。
小仙燉還經常愛引用「歐睿國際有限公司」的一個「調研數據」:小仙燉2017~2019年鮮燉燕窩全國銷量領先。
燒錢營銷,流血融資,最終實現上市圈錢,留給消費者和投資者一地雞毛。小仙燉走的恐怕就是這個路數。
二
「燕窩是不是智商稅」,這並不好評價。
今年7月,職業打假人王海曾「打假小仙燉」,稱其燕窩實際含量只有0.6%,但並未引起波瀾。小仙燉在回應《北京日報》時稱,公司產品有權威的檢測報告。
但此次朝陽區統計局通報的「財務差錯事件」,卻是網紅「小仙燉」的另一面,也就是其秘而不宣的財務狀況。小仙燉寧可「流血」也要造出盈利的假象,恐怕不僅僅是為了圈新一輪的融資那麼簡單。
在投資界,小仙燉很早就和瑞幸咖啡相提並論:同樣的網上走紅,同樣的商業創新,同樣的宣傳轟炸,同樣的優惠買贈。
有趣的是,這兩個品牌有同一個媒體合作夥伴:分眾傳媒。
2018年春節前後,瑞幸籤約的湯唯和張震兩大明星突然出現在分眾電梯媒體、分眾影院廣告裡,當時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認為「分眾把瑞幸的知名度、認知度和品牌勢拉到了新的高度」。
在分眾上砸了一年廣告後,2019年5月,瑞幸咖啡在美上市,隨後開啟了一段魔幻的資本之旅。以至於在瑞幸的財務造假問題中,分眾傳媒也牽連其中。做空機構推測,瑞幸將其在分眾上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8%。
同樣的戲碼在小仙燉上再次上演:2019年2月,小仙燉開始投放分眾電梯媒體。林小仙稱,當年小仙燉就「實現了3倍以上的增長」。
(小仙燉和分眾傳媒合作的投放)
江南春要真的有這樣點石成金的能力,分眾傳媒也就不會在2019年業績下滑了。分眾傳媒只是小仙燉「造神」時所需的道具而已。
按「劇本」,小仙燉也能在不久的將來登陸資本市場。美國是不太好去了,港股和A股還是可以的。而2019年的盈利業績還是非常必須的,畢竟賣燕窩怎麼看也不像是個科創企業,上不了科創板。
統計局揭開的,只是小仙燉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內幕,或許連拿到財務數據的資方也是一頭霧水。或許小仙燉給俞敏洪、周鴻禕、章子怡、陳數他們看的報表上面,2019年公司盈利就是3200多萬。
網紅品牌「小仙燉」能否熬得過這一輪財務事件風波,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