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魚適應了深海壓力,再到淺海會不會變大成海怪

2020-12-24 一山一水一洒家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還不太成熟,尤其是深海區,相對於太空而言,人類建有太空站,有星際航行,太空雖危險,似乎是明亮的,有光,太陽系有太陽,能進行發電,深海區是一片黑暗之地,影響陽光穿透深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的渾濁度。另外,太陽在地平線上的高度、天氣條件和輻射波長也具有重要意義。通常中午時陽光穿透海水最深。在透明度較高的海域中,當太陽當頂和大氣條件較理想時,用肉眼在幾十米水深下可以分辨物體;在800米深處可以見到很微弱的藍綠色光。目前,用儀器記錄到陽光穿透海水的最大深度是1000米,跨海大橋,海底隧道也只能在適宜的淺海區修建。

1802年,法國軟體動物學家皮埃爾·德蒙福特(Pierre Denys de Montfort)在描述軟體動物的百科全書《軟體動物普通與特殊的自然歷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des Mollusques)中確認兩種大章魚的存在。德蒙福特提出的第一種章魚:克拉肯章魚(kraken octopus),已經被挪威水手和美國捕鯨船員,還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過。第二種章魚:巨型章魚(colossal octopus)的身軀(上圖顯示)則大得多。聽聞曾經在安哥拉近海襲擊從聖馬洛來的的航船。德蒙福特後來提出更為敏感性的觀點:他說10艘英國戰艦在1782年的一個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魚的襲擊而沉沒。不巧的是,英國人清楚地知道哪些戰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德蒙福特的聲譽就因為這樣受到極大的損壞,以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1820年,他在窮困中餓死於巴黎。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關於克拉肯章魚概念的來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現實的大章魚(1857年已被證實存在過)。

地球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五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

深海魚類有角帶魚,餐桌上常有。鱝繚、寬咽魚、深海鰻和其他多種魚類口無脊椎動物主要是甲殼類(如等足類、端足類)、多毛類和棘皮動物等,深海動物有不少是真正土生的,如玻璃海綿綱、深海海參綱的一些種類。有很多。活化石。種類,如有柄海百合、腕足動物和玻璃海綿等。在萬米以上的海溝裡也發現有海葵、多毛類、等足類、端足類、雙殼類等,可見,壓力和寒冷似乎都不是海洋動物生存的障礙。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生物特殊的性能,深海動物已經適應了深海的超強氣壓、高鹽度、缺氧、黑暗以及低溫等環境,如果把它們放入淺海中,以上的環境特點將完全改變,它們一時根本無法適應。所以,深海動物到淺海基本不能存活。

現階段國對深海探索屬於世界領先地位,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探測器,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四個國家擁有載人深潛器。這些國家的深潛器最大工作深度為6500米,而"蛟龍號"的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並未發現有大型海怪。

可見即使到了淺水區域個體也不會變的很明顯。只能存在於科幻電影中。

相關焦點

  • 和恐龍同時代的幽靈蛸,為避蛇頸龍躲到深海,是烏賊和章魚的祖先
    在海洋生物中,烏賊和章魚的外形長的差不多,會讓很多人分不清,甚至認為它們是同一科動物,實際上它們已不是同一科目的動物,章魚是八腕目,而烏賊是烏賊目,但在8000萬年前,烏賊和章魚未分化之前是有共同的祖先,其中現在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深海中幽靈蛸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魚為什麼沒被壓死?
    相比於淺海中的魚,深海魚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較少,而脂質和膠質則相對較多。此外,深海魚骨骼中軟骨的比例也遠高於淺海魚。對於深海魚來說,這都是為了適應深海生活所作出的必要的「妥協」。所謂「過剛則易折」,相比於骨骼和肌肉,脂質和膠質能更好地幫助魚類對抗巨大的壓力。
  • 體長100多米的巨型章魚喜歡襲擊船隻,挪威海怪真的存在?
    不過在這種大航海時代,以出海為生的人對挪威海是聞之色變,傳言見到過這個兇猛海怪的人,沒有一個人能活著出來,這個怪物身軀龐大,有150米長。有些水手就會誤以為則是一座小島,會上去休息,結果這時挪威海怪沉入海底,人也就被海浪吞沒。
  • 現實存在的史前深海生物,長相十分嚇人
    在科學家眼中,此生物是相當奇特的物種,如同茹班學者所說的,它同時具有章魚和魷魚的特徵,觸手具有能夠發光的發光器,還有不合比例的巨大眼睛。不會噴墨汁,但會噴出發光粒子用來防禦,你覺得這個神秘生物究竟是章魚還是魷魚呢?
  • 三部代表性的海怪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深海恐懼症勿入
    【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的70%還多,一直以來就是神秘與科學的聚焦點,長此以往人們為了抒發心中的企盼與恐懼,通過幻想創造了很多影片,而這些影片雖然大都製作一般,但是通過畫面的呈現給人們帶來很多精神上的衝擊,下面整理了三個海怪電影,雖然可能大家的認可度不一樣
  • 深海恐懼+克蘇魯,這部電影很會玩
    當群星到達正確的位置,它便會復甦並重新支配全世界。「克蘇魯」在沉睡,只要人類不招惹它。可惜,總有人好奇心害死貓。假如,你的腳邊有一隻螞蟻在爬,你不會在意有沒有踩死它。因為,它太渺小了,不值得一提,它的死活都無從影響任何。對於邪神巨獸「克蘇魯」來說,人類恐怕便是那隻小小螞蟻。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從大陸架淺海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大海裡都有什麼神奇生物?
    漂亮的東星斑過了淺海區域就到了大陸架邊緣的大陸坡區域,這裡是大陸架往外向海,坡度陡然提升的地方,再往下就是深海的海盆了,就可以形象理解為海底平坦的盆地部分了。最後要說的就是我們「奮鬥者號」深海潛航器探索的深海部分-海溝。
  •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比鯨魚更大的超巨型生物嗎?
    對於深海,許多有深海恐懼症的朋友是看到圖片都會頭皮發麻,在許多影視作品裡,深海似乎是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極其的神秘。什麼大型烏賊,海怪,巨齒鯊等等……深海真有這些東西嗎?
  • 奇蹟暖暖遊弋淺海的魚群怎麼搭配? 遊弋淺海的魚群高分搭配推薦
    奇蹟暖暖遊弋淺海的魚群怎麼搭配?遊弋淺海的魚群是奇蹟暖暖深海奧秘活動第三天的搭配主題,大家知道遊弋淺海的魚群主題如何搭配才能獲得高分嗎?不清楚的玩家,下面小編帶來了奇蹟暖暖深海奧秘活動遊弋淺海的魚群搭配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奇蹟暖暖深海奧秘活動遊弋淺海的魚群搭配攻略  本次活動共計七天,每天的搭配主題都會改變。
  • 盤點動漫作品裡的章魚角色,超級可愛的烏賊娘有人要嗎?
    由於日本近海頻繁出現巨型海洋生物,有群眾擔心是否會是災難的前兆。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往往對深海懷有恐懼,那一望無際,幽深不見底的海洋仿佛是一個異世界一般。偶爾有漂浮到近海的巨大海洋生物,更是加深了這一恐懼色彩。諸多影視作品中如果涉及到深海主題,往往帶有一絲恐怖色彩。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出現在動漫影視作品中的「烏賊」們。
  • 傳說中的挪威海怪,觸手長11米,襲擾船隻,可能是真實的海中巨怪
    千百年來,人們對此類傳說口耳相傳,據說這類深海怪物通常身材龐大,外形奇特,神龍見尾不見首,有多條手臂,過往船隻都受到其侵襲,尤為著名的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挪威海怪之謎。
  • 在比外太空還神秘的深海,生活著這樣的「外星人」
    但最神秘,最著名的深海生物類群,就要數從北海巨妖神話中走來,包括大王烏賊、大王酸漿魷等巨型海怪的深海頭足類。深海頭足類動物有哪些?頭足類包括章魚,魷魚和烏賊,以它們聰明的大腦和靈活的觸手被稱為「外星生物」。然而,它們的智能化比起人類來的太慢,生活在淺海的品種已經不幸成為了我們餐桌上美味的一份子。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一開始,有些魚可能無法適應壓力,但它們會隨著時間不斷進化。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 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
  • 研究者潛入深海,拍到它們真面目
    海洋面積佔到了地球總面積的的71%,從古至今,人類雖然敬畏海洋,但也不斷從海洋中索取,到了現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也不斷展開。特別是伴隨著深潛技術的不斷提升,對於茫茫深海的探索也不斷深入,人類意識到一個神奇的事情:原來恐怖的深海中,也有生物存在。
  • 電影《大章魚》定檔9月4號,深海巨獸,狂暴來襲!
    電影講述了一隻75年前從基因實驗室逃離的章魚,因基因重組變異成為成了擁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巨型章魚,因為自己的幼崽被人類捕捉並殘忍傷害,於是對人類展開報復的驚險大逃殺故事。 科技公司董事長林總聯合武裝分子蓋爾欲強取豪奪,企圖利用變異章魚研究變異基因獲取暴利,並為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與此同時深海深處,一個巨大的黑影向他們靠近,一隻恐怖的觸手即將出擊!
  • 北海巨妖真實影像被曝光,恐怖傳說中的海怪真面目竟然是……
    早在12世紀在挪威冰島,很多目擊克拉肯的情報說,他們是外表類似章魚,且擁有很強觸手的生物,而在1180年國王斯維爾的時候就有他的記載,說北海巨妖的身軀有幾公裡長,一次可以吃掉一艘船上的所有人,潛入海裡會產生巨大的漩渦,把船舶都吸到海底去。1755年當時的挪威作家彭託皮丹在他的挪威自然歷史中也提到過北海巨妖。
  • 變形金剛動漫人物:合體戰爭中隱藏的霸天虎海怪組合-深海狂魔
    >最少能見到的是變形金剛霸天虎【海怪組Seacons】組合的深海狂魔Piranacon。起初以為這個組合戰隊也許已經被忽略,後來幾經查找發行海怪組實際是存在,並且由TAKARA所設計。因此感覺此款海怪組的精細程度還是值得期待的。
  • 終級衛星海怪——滑齒龍&歐洲淺海上龍
    點讚、收藏+關注,謝謝(●''σ)σ*一說到上龍,你可能會很陌生,但如果說大名鼎鼎的滑齒龍,你腦子裡肯定立即就有畫面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滑齒龍的歷程《BBC恐龍星球》中的掠食者X。馮氏上龍——掠食者X很多朋友已經都看過BBC的另一個科普紀錄片——《恐龍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