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美國Space X公司又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發射了一艘星際飛船,這是他達成送人類上火星的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令人有些詫異的是,起飛試驗數分鐘後這艘星艦落地出了岔子,SpaceX的飛船便炸成了煙花。但對此馬斯克卻不以為然,不僅沒有對此表示失落,甚至還歡呼稱任務已經完成,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了解,實際上在爆炸之前該型號的星際飛船就已經因為故障所以推遲發射了一次,而在此之前 Space X的飛船已經就這一問題進行過4次失敗的試驗,某種程度上說,試飛能夠初步成功已經算是很大的進步了。星際飛船的落地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短期內想要克服顯然不會那麼簡單。馬斯克在發射任務開始前,就表示這次的成功率只有1/3,因此儘管飛船炸成了煙花,但他卻不以為然,甚至對團隊表示了恭喜,稱所有的相關數據都已經收集到了,任務完成。
這裡必須清楚的是,不同於其他一些國家的火箭試飛任務,馬斯特這些年以來一直在嘗試用最低的價格來或換取火箭可回收技術的進步,也就是說他美國政府的協助下不斷燒錢實驗技術,所以才有那麼多次的失敗。同時,雖然使用的製作材料都是較低水平的,但積少成多帶來的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不過令人震撼的是,馬斯克用低端的材料卻依舊硬生生在火箭可回收技術上打出了一片天。
不得不說對於目前的馬斯克以及space X來說,火箭試飛出了問題是通向成功的一小步,畢竟馬斯克最終的目標是要在2050年之前移民火星,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多年以來一直吹的牛,或許真的有可能隨著這個後起之秀的出現而逐漸成為現實。相比較美國政府而言,他們的私營企業或許才是改變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最重要力量,畢竟對全球絕大部分國家來說,火箭發射其實都是一個相當難以完成的任務,更別提搞出一些可回收飛船了。
當然,擺在馬斯克的「火星夢」前面的障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政治、社會乃至經濟上的壓力依然給發展帶來了困境,從這點上來說,如果當前的馬斯克指望單打獨鬥依靠著一家的技術反覆試驗,那麼最終試錯的成本和時間都將是高昂的,技術的合作才是真正可能獲得快速發展的途徑,美國當前的政策已經變相打擊了馬斯克在本土的發展,最終涉及到航空航天領域,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的,雖然火箭技術的發展困難,不過未來依舊充滿了希望。因為對於國際大環境來說,人類走出地球是必然的,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長遠意義上的生存危機,人口、環境和戰爭所帶來的很多問題都圍繞著資源而來,如果能夠儘快找到更多的滿足全球人類的資源,那麼很多衝突的根源都會消失。如果看到當下的話,火箭技術某種意義上可以轉變為很多國家通力合作的基礎,因為單純的火箭技術想要最快成熟並發展,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投入民用。
不考慮實際的條件,高高在上的技術再怎麼強都是沒有用的,馬斯克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將火箭的性價比壓縮到了最高,但很顯然,美國目前的發展已經陷入困境,並不是提升火箭性價比就能解決移民這樣的問題的,更重要的還需要政府,甚至是更多的國家來通力合作,畢竟對人類來說移民幾乎是必然的歸宿,為此現在多炸幾艘飛船也並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