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著名的「冥王星之心」如何產生風 從而導致其明亮的表面變暗

2020-12-24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冥王星著名的心形氮冰區域如何在矮行星稀薄的大氣層中產生風,從而導致其明亮的表面發生大量變色。該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在2015年與冥王星的近距離飛掠時收集的信息,在此期間,探測器捕獲了遙遠的外星世界上令人驚嘆的圖像和數據寶庫。

這項新研究的核心是冥王星之心Tombaugh Regio,在2015年新視野號對冥王星的快速探索過程中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從遠處看,它的結構就像一個超大的卡通心臟。經過仔細檢查,形成心臟左「瓣」的巨大盆地顯示出它本身就是地質奇蹟。該盆地被稱為史潑尼克平原(Sputnik Planum)。

冰冷的平面似乎被劃分為多個單元,並且相對沒有撞擊坑。對新視野號數據的分析表明,Sputnik Planitia通過對流過程不斷刷新其表面,其中較熱的液氮從表面下方升起並在單元中間凝固,而較冷的氮冰則在回落至表面下方。依靠高級計算機建模的新研究現已使人們進一步了解了這種不尋常的景觀如何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

根據這項新研究背後的小組的研究,每天從Sputnik Planitia蒸發出一層薄薄的表面氮,然後在高空大氣中生出。夜間溫度下降時,氮氣下降,並再次結冰。物質的這種周期性蒸發和重新安置被比作一顆心臟的跳動,並且每次跳動時,所產生的大氣幹擾就會使氮風橫穿整個行星表面。

該團隊獲取了由新視野號收集的有關冥王星地形和冰分布的數據,並對潛在的天氣周期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以弄清循環氣體如何影響地表特徵。

科學家發現,從冰蓋蒸發到北部的氮氣向南移動並沉降,這觸發了西部的風。出乎意料的是,在多數時候,冥王星地表以上4公裡處普遍存在的大氣流與矮行星的東旋相反。這是一種罕見的大氣過程,稱為retro-rotation。

在模擬過程中,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條相對較強的風流,該風流越過人造衛星Planitia的西邊緣靠近地面。這組作者說,這股氣流反映了類似的風,它吹過亞洲的東部邊緣回到地球上。

研究人員發現,模擬中描述的大氣流可以解釋位於Sputnik Planitia西部的冰的顏色和成分的差異。當風向西吹時,它可能會從大氣中傳出熱量,然後這些熱量會與冰接觸,從而使冰升華得更快,並且反射率降低。此外,風也可能攜帶深色材料,這些深色材料隨後沉積在表面的條紋中。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和行星科學家、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Tanguy Bertrand表示:「Sputnik Planitia對冥王星的氣候可能與海洋對地球的氣候一樣重要。如果沒有 Sputnik Planitia-如果沒有冥王星之心-您將不會有相同的循環。」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已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的「心臟」——冰冷的氮心可以控制空氣循環
    研究表明,一顆由冰凍氮組成的"跳動的心"控制著冥王星上的風,並且可能在其表面產生一些特徵。冥王星上被命名為湯博·雷擊奧的著名心形結構,在2015年美國航天局的「新視野」任務中拍攝到這顆矮行星的鏡頭且被揭示其不是科學家認為的荒蕪之地後,便很快地出名了。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冥王星上的著名的氮心控制著它的大氣循環。
  • 最新研究發現:冥王星神秘的「心」形地形,可能有一個奇怪的作用
    ,這樣一個巨大而且平坦的地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問,根據最近的一個研究報告,科學家對這個神秘的地形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幫助冥王星大氣形成對流,並且影響冥王星全球的大氣流動。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專家、加利福尼亞州天體物理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唐基貝特朗(Tanguy Bertrand)的研究團隊認為,由於冥王星表面基本上被一層厚厚的氮冰所覆蓋,而在這個神秘的「心」形地帶,白天,這些氮冰會升華,到了晚上,由於溫度下降,這些冰又落到冥王星表面。
  • 冥王星之心的秘密被揭示:科學家發現冥王星表面地質結構起源秘密
    白天,一層薄薄的氮氣冰加熱並變成氣體,與一氧化碳和甲烷一起構成冥王星的氣氛。到了晚上,氣體凝結成冰,這個循環使行星的氣殼向西移動-與繞軸旋轉的方向相反。這種現象稱為逆轉。同時,由此產生的風將灰塵和冰粒轉移,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形成深色條紋和平原。
  • 冥王星心臟的氮跳動,似乎是在向人類傳輸著某種信息
    在冥王星,其表面溫度大約是42開爾文(-231攝氏度),其中大部分氮是凍結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冥王星的冰凍氮推動了行星的風,並塑造了它的表面特徵。在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飛船抵達冥王星之前,我們對這顆行星的表面特徵了解不多。2015年7月,當宇宙飛船抵達冥王星時,我們都驚訝地發現,冥王星比我們想像的要活躍得多。
  • 冥王星冰冷的心「跳動」行星微風推動,模擬原因是氮冰釋放成氣態
    新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在外部太陽系的這個偏遠世界上,冥王星冰凍的心臟的「跳動」驅動了形成風。當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任務在2015年由冥王星飛行時,它返回的圖像吸引了人們的想像力,尤其是冥王星之心是矮行星冥王星一個顯著的表面特徵。
  • 冥王星有著白雪覆蓋的山峰,但這是為什麼?
    但在冥王星上溫度的變化恰恰相反,由於太陽輻射,海拔越高溫度也越高。一定海拔高度的大氣層平均氣溫要比表面高几十度。 那又是為什麼會有霜呢? 該地區位於冥王星暗紅色赤道區域以南,其非正式名稱是克蘇魯區(Cthulhu Regio),在廣闊的氮冰平原的西南部,該地區非正式地名是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itia)。
  • 奇特波紋的研究,冥王星可能真的存在地下海洋
    這幾十年裡,由他領銜的 "新視野號 "探索冥王星任務從概念變成了現實。 這篇新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冥王星的背面地形,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論文選段:"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提供了對冥王星近距離的全球觀測,其解析度遠遠超過了基於地球觀測所得的數據集。
  • 冥王星長了一顆心?科學家:氮氣心形區域控制冥王星的大氣與颳風
    該心形區域是以冥王星的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克萊爾·威廉·湯博命名,被稱為湯博區。由於它特殊的形狀以及不同的構造一直吸引著科學家的目光。最近,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的一項新的研究又發現了這個心形區域一項重要的作用。
  • 「環遊冥王星」:你將看到什麼神奇景象?
    降落你的著陸點位於「冥王星之心」——湯博區(Tombaugh Regio,以發現冥王星的克萊德·湯博命名)——西部邊緣的一個平坦區域。往東,史波尼克高原(Sputnik Planitia)如同巨大的米黃色海洋,一直延伸至地平線以外。
  • 冰冷的冥王星之心,藏著一片溫暖的海洋
    經過九年的飛行,我們終於第一次看清楚了,這個人類探測最遙遠的矮行星——冥王星。 冥王星完全不是一個冰冷的、毫無特色的星球。事實證明一顆充滿活力的行星該有的特徵它全部具備。它的表面很冷,大約零下30到零下2攝氏度,行走其上,腳下是堅硬的氮冰。
  • 「環遊冥王星」:數千米高的冰脊,猶如鋒利鋸齒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太空人乘坐太空飛船降落在冥王星表面時,將逐漸清醒過來,當他從艙窗向外觀看時,會努力尋找太陽的空中位置,發現太陽非常明亮,但此時他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太陽距離的40倍,冥王星接收到的太陽光線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
  • 木星的最高解析度圖揭示了它猛烈的風暴
    簡介:通過幸運成像,科學家合成了目前為止最清晰的木星表面圖像,研究圖像後科學家們認為木星表面的深色位置是厚雲層擋住紅外線所致,而明亮的區域是雲層間隙,並通過對木星表面閃電推測大氣對流。木星,一個迷一般的星球簡介:通過「幸運成像」,科學家合成了到目前為止最清晰的木星表面圖像,研究圖像後,科學家們認為,木星表面的深色區域是厚雲層擋住紅外線所致,而明亮的區域是雲層間隙,並通過對木星表面閃電推測大氣對流。木星的風暴,包括著名的大紅斑,由一層層氣體組成,這些氣體會隨著旋轉的風移動和纏繞,還附著一層稠密的雲層。
  • 蒙克《吶喊》正在褪色,新研究揭示因合成顏料鎘黃導致
    近年來,藝術界越來越多地尋求對顏料的科學分析,以了解時間如何改變了一些著名的畫作,也以此對畫作產生新思想和新見解。《吶喊(The Scream)》正在消失(褪色)。博物館將於今年搬到新建築內,因此需要弄清楚如何做到最好地展示繪畫,並在保護與觀賞體驗之間取得平衡。現在,館方將於今年春季對蒙克的作品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從而為這幅畫提供了更為完整的故事。馬斯和她的團隊可以使用顏料管來探索蒙克所使用的色彩範圍,其中,1400個顏色由蒙克博物館提供。隨著時間的流逝,黃色硫化鎘已被氧化成兩種白色化合物,分別為硫酸鎘和碳酸鎘。
  • 研究揭示HIV如何對整合酶抑制劑類藥物產生耐藥的機制
    克裡克(Crick)和達納法伯(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揭示了HIV對一組廣譜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機制,這一發現為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打開了大門。
  • 冥王星降級至矮行星
    比如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儘管它比冥王星大40%,但它依然只是一顆衛星。經過眾多的商議和考證,國際天文學聯盟做出了新的行星定義,一個行星必須滿足三個基本原則:01.它們必須有足夠的質量產生引力,使其形態保持為球體。
  • 參宿四變暗的真相揭曉了!和科學家預料的相差甚遠!
    前段時間,參宿四變暗事件引發了一陣討論的狂潮,眾人紛紛猜測,參宿四即將爆炸成為超新星,但是近日研究表明,參宿四變暗的真相和科學家預料的相差甚遠!猜測被真相徹底粉碎去年年底,業餘和專業天文學家都注意到紅巨星參宿四迅速而顯著地變暗,亮度下降了近40%。最近的一些圖像甚至表明,參宿四正在改變形狀。這顆著名的變星是否準備爆炸成為超新星?我們最終會有一個近距離觀看天空另一顆太陽的機會嗎?
  • 冥王星是否存在古老的地下海洋?
    新的一篇研究揭示了冥王星的早期形成過程以及它是否有過地下海洋。新視野號在飛越冥王星後不久回望冥王星。NASA / JHU-APL / SWRI對冥王星的新理解,對冥王星的形成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都有重要意義。兩篇論文對冥王星表面下是否存在過海洋進行了研究。論文作者在3月的第51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上對研究進行了報告,受COVID-19影響,該會議變成了一個虛擬會議。
  • 冥王星才是真正地球2.0?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提起冥王星,濤濤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被踢出八大行星,以及關於他眾多傳說,但其實都沒有得到更多的科學證實。就算是最著名的爬行生物來說,科學家經過分析也只是認為很可能與冥王星與地球極其相似的獨特地貌有關。
  • 中國石油大學:跨學科研究揭示材料摩擦磁化的起源
    然而關於該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形成機理仍然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摩擦磁化效應的產生來源於摩擦過程中形成的微米級的磁性顆粒;另一種觀點認為界面的滑動激活作用致使表面的磁疇在地磁場條件下轉向同一方向,從而產生磁化現象。因此,闡明這種自然現象的來源和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工程意義。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2020-09-07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