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畫面經常會在腦海浮現,所以有了主動補寫作業的想法去。
出行。
提起以色列,必然和中東戰爭相連,而三教聖地、耶路撒冷、伯利恆、巴以路線圖、隔離牆,這些詞,確實非常燒腦,斷斷續續翻閱了些資料、書籍,又看了影像資料,總算稍微釐清了些眉目,去那些地方看看的想法愈發強烈,感覺功課做的差不多了,該出發了。
預感那幾千年紛紛擾擾的歷史,僅憑些微書面資料,完全無法給自己個信服的理由,那就上路,一探究竟吧。
從上海乘火車直達北京,地鐵去北京機場,剛巧,在機場登機口遇見機組人員和海南航空總裁舉行簡單首航儀式,一組唱詩班自發獻唱,倒是有點意思
耶路撒冷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老城牆海拔790米,方圓不足一平方公裡,數千年歷史,18次被毀,18次重建,至今仍然是全世界各種宗教信徒景仰的聖地,尤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為重,也包括其他東正教、天主教、巴哈伊教等等,又稱聖城。
最有意思的是,聖殿山被各宗教聲稱是本教的聖跡,傳說:猶太人認為這是他們的始祖亞伯拉罕捆綁自己兒子的聖石;基督教認為是上帝用這塊泥土,捏造了-亞當的聖石;穆斯林稱此處為飛馬牆,認為這是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乘飛馬到此,將馬拴在這,登宵夜行見真主安拉取得《古蘭經》的出發地。
種種傳說引來全世界的信徒前來朝拜。
目前老城區住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老城區內又分四個教區,伊斯蘭教徒區、猶太人區、亞美尼亞人區、基督徒區,路路相通,好似迷宮,稍不留神就走錯方向,幸虧有了萬能的谷歌地圖。
基督耶穌的墓地就建在城中,從耶穌受難,背負十字架,艱難行走途中、摔倒、扶牆停留、受鞭笞、剝去衣服、被釘上十字架、豎立在十字架上斷氣、後被人抬放的石板、升天、復活等14站,也稱苦路14站,看到不少朝聖者手持聖物,逐一朝拜,每一站都有羅馬數字做標識。
苦路的盡頭,就是聖墓教堂,
今天恰逢安息日,世界各地的基督信徒,背負十字架,唱著詩歌重走苦路,在每一站會略作停留,祈禱,
在聖墓教堂,信徒匍匐在耶穌被抬放的石板上,那種虔誠讓人動容,確實又被感動到。
之前看的「耶穌受難記」重現眼前。
轉眼又看到一批批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排著長長的隊伍,手提收縮小板凳(感覺是世博小板凳),前來朝拜,老城上空傳來高亢的穆斯林歌聲,感覺處處被濃厚的宗教文化包圍。
今天也剛好是伊斯蘭教安息日,眾多的穆斯林剛禱告結束,一起從清真寺湧出來,人聲鼎沸,我們被夾在中間,差點被衝散,只能隨著人流,走出大馬士革城門,包車前往位於耶路撒冷南部約10公裡處的伯利恆,長長的高約5米的巴以隔離牆就在眼前,新聞裡經常播報的隔離牆,竟然非常安靜,看不到一絲戰爭氣息,目前以色列控制著伯利恆的進出口,而隔離牆另一邊的日常行政管理有巴勒斯坦人執掌。
因今天人非常多,安檢也排起長隊,所以打消了翻牆出去的念頭,
遺憾的是,未能去看聖誕教堂(相傳聖母瑪利亞感受聖靈而受孕,在一個長13米寬3米的地下巖洞的泥馬槽裡誕下耶穌)。
返程時,司機看到充電寶,感覺非常神奇,一定要把充電寶折成車費轉讓給他,當然充電寶寶也是我們的心頭肉,尤其在國外,絕對不能答應,告訴他可以網購,而且關鍵是以色列的高科技產品一直領先世界啊!
定下了明天去死海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