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興民族工業 弘揚中華文化|仰韶彩陶坊怒放「萬商領袖大會」
萬商大會,由中國食品協會指導,華糖雲商主辦,自2016年12月誕生,連續四年吸引萬名商家參與,早已成為「行業發展風向標」。開幕式上,因仰韶酒業近年來在文化賦能、產品創新、市場營收上取得的靚麗成績,受萬商大會組委會邀請,仰韶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光代表豫酒致辭。
-
文化動態|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
即將精彩亮相今天先跟隨鏡頭一睹為快吧白銀區位於甘肅中部,黃河上遊,是白銀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銅城」之美譽,歷史文化悠久。強灣蓮花山齊家文化和王峴灰土澇池半山馬廠文化遺址,展示著4500年前境內先民的生活情境。武川宋梁西秦度堅山城和古代烽燧,橫貫全境的絲綢古道,唐代形成的蘭(州)寧(夏)驛道咽喉要隘,以及明代白銀廠採礦遺址等,與綿延數十公裡的黃河一道,共同積澱形成了域內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等相互融合、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
-
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在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黃、渭、洛三河交匯的「三河口」處,極目遠眺,九曲黃河蒼茫靜美。儘管已是寒冬,但10多名來自英國、法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參加「黃河岸邊有非遺」活動的「網紅」,依然興高採烈地向全球粉絲直播著他們目睹的華夏奇觀。渭南市地處黃河中遊,自古以來就備受母親河的恩澤。
-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 考古發現5300年前後古國都邑遺址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全球13%博物館 或因疫情永久關閉 從2020年1月23日晚間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宣布因疫情防控而閉館開始,全球文博機構進入了長達半年以上的停擺狀態,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相繼閉館,大型藝術活動宣布暫停、取消或延期。時至年尾,部分著名藝術場館依然處于謹慎的限流開放狀態。
-
劉慶柱|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從一百多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藍田猿人、三門峽市會興溝遺址出土距今約50萬年的石器,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大中原地區之許昌考古發現的「現代人」化石(距今10~8萬年)以及鄭州、靈寶、南召等地的舊石器晚期遺存,它們與此後這裡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之李家溝遺址(距今10500年)、裴李崗文化及新石器時代晚期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上下承襲。
-
千名遊客歡聚三都體驗水族文化
千名遊客歡聚三都體驗水族文化 發布時間:2019-06-05 10:33:19 來源:黔南日報 5月28日,來自都勻、凱裡、龍裡等周邊縣市的近千名遊客走進三都,近距離領略水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
侯仁之:什麼是黃河文化?
幸運的是,侯仁之先生編撰的鴻篇巨著《黃河文化》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機會。1、什麼是黃河文化?文化在歷史中產生,可以看作歷史的內涵。人類學家弗朗茲·博阿茲說過,一個民族的詳細文化清單,幾乎完全是歷史在傳播中積累的結果,一種活生生的文化,總是歷史上種種行為形式的博物館。
-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繩紋紅陶瓶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繩紋紅陶瓶 2020-12-0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馮時先生在《中國古代天文考古學》中,通過對一系列田野考古和文獻考古材料的天文學解讀,告訴我們——中華之龍,源於黃河中遊東段(即中原地區)史前(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期或者更早)先民在「觀象授時」活動中,對東方「蒼龍七宿」連線之想像性圖形。其中新宿二,即大火星,在黃昏時分出見於東方地平線之上空時(昏中),恰值「春分」,先民們就根據這個「象」開始放火燒山並播種粟、黍。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調研組走進包頭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近距離參觀了北方兵器城,參觀了代表性武器裝備;在一機集團展廳詳細了解了集團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等,感受了兵工精神,對國家重工業發展歷程進行學習,對兵器所體現的兵工精神得以更深的體會;置身黃河謠文化旅遊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的農耕時代。
-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之國家海洋博物館館研學課程課題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藍色國土資源,海洋產業是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各界都需要補上海洋啟蒙這一課,尤其是要樹立海洋國土意識,而培育全民族海洋意識首先應該從中小學生抓起,開展海洋研學旅遊則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
-
博物館裡看黃河
央廣網鄭州9月16日消息(記者任磊萍 汪寧)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的黃河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
-
上雲端開啟黃河寶藏 「老家河南黃河之禮」非遺數字館在禹州舉辦...
打開微信搜索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即可搶先體驗河南非遺版「數字多寶閣」及有趣的數字創意互動,感受「科技+文化」帶來的移動數位化非遺互動體驗。用戶動動手指便可在「全景博物館」360°身臨其境查看,還可拉大縮小近距離觀賞河南黃河流域1市8縣的博物館中的非遺館藏品,單點藏品查看詳細介紹。
-
遊玩到貴州省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多彩文化
貴州因獨特多彩的喀斯特景觀而受到遊客的青睞,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生活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共同創造了多彩的貴州文化。許多來貴州旅遊的朋友如果想認識貴州、了解貴州,那麼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深刻了解貴州的好地方(貴州省博物館),走進(貴州省博物館),你會真正感受到不一樣的多彩貴州文化。貴州省博物館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中段北側,與貴陽國際會展中心隔路相望,建築風格現代,融合貴州多彩文化建造。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組織全省博物館推出黃河文化精品展覽,開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社會教育、學術講座等活動。 寧夏: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精品景區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吳忠市城區段,了解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情況。
-
讓古老的黃河文化「活起來」,飛進千家萬戶
讓古老的黃河文化「活起來」,飛進千家萬戶。11月3日,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在鄭州啟動,即日起至2021年2月3日,面向國內外徵集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創作設計方案。
-
...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今天,第二期節目帶領大家走進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邀請北京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主任趙洪濤介紹博物館的展覽陳列與特色活動。
-
隱藏在鄭州都市中的寶藏,打破你以往對博物館的認知,還不去看看
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是一家專業性的以陶瓷為主的民營博物館,屬於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陶瓷共約千餘件,重點展示北方黃河流域的瓷器,再現中原陶瓷的繁榮。位於鄭州紫荊山花園隔壁。雖然叫大象陶瓷博物館,但是跟大象沒什麼關係,因為河南簡稱「豫」,是古代的「大象之地」,這裡的大象指的中原。
-
讓古老的黃河文化「活起來」,飛進千家萬戶 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
(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孫婷婷)讓古老的黃河文化「活起來」,飛進千家萬戶。11月3日,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在鄭州啟動,即日起至2021年2月3日,面向國內外徵集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創作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