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之時,國內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小編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
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日本的端午節又稱端午之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菖蒲之節句(しょうぶのせっく),是在唐朝時代兩國文化互通之時,由大唐傳入日本的。
但隨著歷史的逐漸演變,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不再使用農曆,而是統一改為公曆,日本的端午節也變成了公曆的五月五日。
到1948年,日本政府正式頒布法令將五月五日定為法定兒童節,在這一天家裡有男孩的家庭會按習俗祈盼男孩健康成長,逐漸五月五便被稱為男孩節,有了自己的特色與習俗。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日本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有哪些習俗呢?
一、吃粽子
提到端午節,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粽子了。
在五月五日這天,日本人也會包「粽子」(ちまき),但這個「粽子」與我們的並不一樣,日本的「粽子」是由磨碎的米粉製成,形狀也多為長長的圓錐形,多以菖蒲葉、竹葉、蘆葦葉、茅葉包製而成,吃粽子時多是蘸白糖或黃豆粉。
部分地區也會以吃柏餅(かしわもち)為主,這種柏餅其實也算是一種和果子,用柏葉包裹著帶餡料的磨碎的米粉,色彩鮮豔,造型小巧可愛,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愛,也承載著家中長輩對孩子茁壯健康成長的美好祝願和祈盼。
二、掛艾草、菖蒲
日本同我國一樣,艾草和菖蒲都象徵著闢邪招福,除此之外,在日語中菖蒲發音與「尚武」相似,菖蒲葉的形狀又與刀劍相似,因此大家在這一天,會懸掛艾草,菖蒲以祈求家中男孩健康勇武。
隨著節日習俗的發展,一些家庭也會用菖蒲葉泡過的水來沐浴,睡覺時把菖蒲墊在枕頭下,以此來驅邪惡魔,祈福安康。
三、懸掛鯉魚旗
日本端午節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懸掛鯉魚旗了,這也逐漸成為了日本的一大知名特色風俗,在很多日劇和動漫中,都不難見到,在五月五這天,彩色鯉魚形狀的風箏和旗杆,在藍天和微風的吹拂下飄舞搖曳,成為了一種亮麗的風景線。
受中國」鯉魚躍龍門「文化的影響,日本同中國一樣,懸掛鯉魚旗象徵了父母對孩子望子成龍的心願,希望可以為孩子帶來幸運與力量。
四、擺放人偶裝飾
除了在屋外懸掛鯉魚旗之外,五月五這一天,日本很多家庭也會在屋內擺放出一些人偶,被叫做」五月人形「,樣式多為穿鎧甲的勇士或持刀劍的武士,多以源義經坂田金時等英雄豪傑為原型,製作十分精細,以此來表達日本古代的「尚武」文化。
與此同時,擺放人偶也有驅邪之意,祈求孩子身體健康。
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在我們歡度端午節這一天的時候,日本的端午節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而且不但時間不同步,端午節的背景也有所不同。
我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而日本的端午節則演化成祈求孩子健康成長,準確來說已經徹底變為「男孩節」或「兒童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只是流傳下來的習俗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通罷了。
在日本的你,看到這裡有沒有想家呢?不妨買些菖蒲葉裝點一下屋子,買點粽子犒勞一下自己,畢竟節日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今年你吃到粽子了嗎?日本的粽子口味與家人包的是不是很不一樣呢?留言評論跟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