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地方政府對社區團購著手規範了。
這兩天,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網上廣為流傳,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的菜品社區團購活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南京市場監管局還組織了包括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在內的多家企業召開座談會,這些企業的社區團購南京負責人已經在《告知書》上簽字,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
不得不說,南京幹得漂亮,為全國其他地區規範管理社區團購開了個好頭。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
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告知書一共八條內容,其中的第5條和第7條,可以說是直擊社區團購模式的「七寸」。
比如第5條規定:經營者尤其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要知道,低價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公司布局社區團購,搶佔市場份額的最大利器。
隨便打開一家社區團購平臺的小程序,新人專享1分錢四個雞蛋、1.24元一斤的黃心土豆,類似低到不可思議的商品比比皆是。據內人士介紹,社區團購平臺的商品價格,比傳統菜場要低20%左右。
如此低廉的價格,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菜市場的客流量顯著減少。有報導稱,江西南昌某農貿市場今年的銷量相比往年至少下降了三成。
社區團購平臺的低價策略,同時也引起了供貨商的不滿。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和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近日就下發通知,要求停止對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對於消費者來說,低價當然是好事。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低於成本的低價策略,並不會長久持續。為什麼這麼說,看看打車平臺的發展歷程就知道了,一開始,打車平臺為了爭奪市場,推出各種優惠,以至於打車比坐公交都便宜;而等到戰局勝負已定,優惠越來越少,打車也變得越來越貴。
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不是來做慈善的,他們是要賺錢的。記住一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此,南京禁止社區團購平臺低價傾銷,很有必要。
再看告知書中的第7條法規,(平臺)不得虛構斷貨、搶購、優惠,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近些年,電商平臺或商家抓住人們「貪便宜」的心理,虛構價格、先漲價再降價的手段屢見不鮮。
社區團購平臺作為近年來新生的商業模式,會不會偷偷「借鑑」前輩的上述做法?告知書中的這條規定,等於提前給社區團購平臺打了預防針——不行!
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是一塊「大肥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約2.04萬億元,而生鮮電商行業交易額僅約1620億元,線上滲透率只達到了7.9%。
此前有網絡傳言說,包括阿里、美團、拼多多在內的幾家公司宣布退出社區團購市場。謠言,他們才捨不得呢!
前兩天京東就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大舉入局社區團購。
對於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來說,社區團購已經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監管,社區團購接下來該怎麼走,這個問題需要各家網際網路公司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燒錢」開道,嚴重低價獲客,試圖壟斷市場的行為,以後是要越來越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