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真相,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是幾捆白菜背後的流量

2020-12-19 騰訊網

社區團購併不是什麼新模式,普通菜市場上你也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張三問,買一斤肉能不能便宜?老闆回答說不能,遂又問我和李四都買一斤能不能便宜一點,商家答可以。從這單筆交易來看,似乎是雙贏,商家出了貨減少了成本,消費者買到了便宜的菜省下了錢。

社區團購盯著的就是這個生意。通過一個團長,也就是一個牽頭人組建一個微信群,大家一起拼個菜,人數一多就能減少中間商賺差價,老百姓買到了便宜的菜,供應商也不虧。但理解社區團購這一層還不夠,買菜這件事兒才是真正的內卷,因為人的胃口是有限的。

以一個小區為例,如果沒有突發因素,人口是趨於穩定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去A店買了菜,B店就會少很多生意,你團購了白菜,其他蔬菜的消費就會減少。所以社區團購的發展確實會對很多賣菜小商販產生衝擊,但這個市場份額有多大很值得推敲。

無法忽視的一點就是圖便宜買來的雞蛋、白菜最終還是要吃的,所謂的生鮮消費頻次雖高,但總量有限。今年很多的商家都要面對兩個很關鍵的事實。第一,今年受疫情衝擊,他們的生意確實不好,但這是因為大家不出門,選擇了網購,網購和社區團購可不一樣,依靠的還是這些商戶。第二,如果沒有疫情,2019年、2018年銷售額是在穩步增長的,網購社區團購這種新型的模式並未對他們有多少衝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社區團購早在2018年就火過一陣,在當時也是消費領域最熱門的賽道之一,但是大多數都失敗了。例如呆蘿蔔在2015年成立,巔峰時期曾有1000多家門店,月訂單數超過了1000萬,估值曾經達到了10個多億。但是在去年10月22日,呆蘿蔔宣布崩盤。此外還有松鼠拼拼走的也是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模式,最終在去年8月被曝出現大規模裁員,隨後官宣撤站。

社區團購今年為何死灰復燃?一方面在於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線下體驗變得沒有那麼必要。另一方面還在於興盛這樣的便利店探索出了社區團購的盈利模式,重點不在於靠賣生鮮有多大利潤,而在於引流。A家店提供社區團購服務,極有可能帶動A家店其他品類銷售。這不是網際網路要顛覆菜市場,而是通過社區團購讓A菜店打敗B菜店,網際網路巨頭參與其中圖的也是這些流量。

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等,誕生了支付寶、美團、抖音等一眾巨頭,到了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培養了全中國人民在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社區團購這樣的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也被很多平臺看作志在必得。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巨頭們的玩法依舊與當初網約車、外賣、共享單車等大戰中的思路一致,燒錢補貼加迅速擴張。而對於這種結局的後果,想必大家已經深刻體會到了。網約車大戰的結束後開始提價,困在算法裡的外賣小哥只能疲於奔命,更別提很多人ofo的押金還要等待幾十年。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稱,搞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一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降溫的同時也是在表明態度。網際網路巨頭們該思考一下該如何給社會帶來增量,而不是只帶來一場巨頭搶小販生意的內卷。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瘋狂擴軍,跳出流量生意,網際網路巨頭不惦記幾捆白菜
    社區團購瘋狂擴軍,跳出流量生意,網際網路巨頭不惦記幾捆白菜 2020-12-13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文 |《財經》記者 吳瓊 柳書琪 馬霖 實習生 崔浩 編輯 | 餘樂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批評搞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
  • 人民日報評論「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後,網傳阿里美團等退出社區團購...
    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區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加持也讓社區團購進入了新的爆發期。有分析師就認為,在線上流量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這些平臺型新經濟公司藉助自身流量優勢能快速吸引、轉化、培養新用戶,是積極布局社區團購新業務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這一方式也革新了零售方式、推動了農貿產品進城。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這千億風口「不香了」?
    有觀點稱,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背後竟是這樣!
    瞄準平價菜籃子網際網路巨頭入場搶用戶記者注意到,疫情的衝擊改變生鮮電商領域的傳統結構,生鮮電商的訂單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尤其今年下半年以來,「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高調闖入社區團購賽道,行業快速發展。
  • 網際網路巨頭和老奶奶搶幾捆菜的生意,這不是大企業該有的格局
    最近社區團購,買菜的平臺越來越多,宣傳海報到處可見。我也忍不住試了一試,方便,便宜,省時,但看著路邊寒風裡賣菜的老奶奶,我又不淡定了。網際網路巨頭在跟老爺爺老奶奶搶菜,這不是網際網路大佬們該有的格局。社區團購方便了一部分懶人,卻嚴重的幹擾了市場的發展,損害了千千萬萬的人們權益,而很多人就是靠這些養家餬口。昨天我和孩子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發9現小區的生鮮市場格外冷清,原來五六家蔬菜攤,竟然只剩下一家。跟攤主聊了兩句,攤主嘆著氣說:現在生意難做呢,我們這些小攤販全被社區團購搞死了。誰能禁得住那樣低價的誘惑。一分錢的誘惑,讓很多人趨之如騖。但是菜的質量真好嗎?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社區團購養肥自己以後,網際網路巨頭下一步棋如何布?
    最近,「社區團購」如火如荼地燒到了每個人腳下,人民日報的一席話試圖「澆滅」這團火焰,網上一度傳言馬雲已經「聽懂了」,阿里將會推出,可隨後又被知情人士闢謠,劇情不斷反轉的背後,「社區團購」到底是怎樣一種激烈的博弈呢?
  •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陳沛楊霄  傳統社區門店的「小生意」,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的「環伺」。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
  • 央媒發聲直指社區團購!剛剛,這隻網際網路巨頭市值一度蒸發1000多...
    參與社區團購大戰的網際網路巨頭今天盤中也普遍走低。港股美團半日跌3%,盤中一度跌逾7%,市值一度蒸發12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72億元)。阿里巴巴跌1.5%,京東則微漲1.1%。消息面上,上周五盤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章指出,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社區團購的戰場中,窮人的生存權利被剝奪!幾捆白菜也要搶?
    ,我低頭一看,大娘的自家的土雞蛋三塊錢一斤,沒超市貴,沒社區團購便宜,很顯然,大娘輸了,輸給了網際網路大佬們的瘋狂補貼。當社區團購不斷興起之時,我們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優惠,平臺上不斷的補貼讓我們薅羊毛薅上了癮,但是在不斷獲得小利益的同時我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大戰當中,無數底層百姓被壓榨的毫無活路。
  • 社區團購遭人民日報點名,網傳馬雲王興等宣布退出,相關人士闢謠
    繼人民日報評論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社區團購後,12月12日,一張關於「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接近這些公司人士表示,上述網傳為謠言。自今年6月疫情平穩後,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相繼重金入局社區團購。AI財經社此前了解到,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在成都,據稱拼多多、美團、滴滴把興盛優選的門店撬走三分之一。此外,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也在近日被指賣身京東美團。
  • 社區團購孕育眾多就業崗位
    12月11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文章評社區團購,表示其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更多的期待。「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該文一出,引起廣泛解讀和議論。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在主流聲音中,人民日報評論稱,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鳳凰網財經的獨家採訪中,有商販表達了自己的焦慮,直言看不到前景。鳳凰網財經發起民調《科技巨頭低價補貼做社區團購業務,你怎麼看?》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最近社區團購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讓這個賽道充滿了燒錢的味道,許久未現江湖的補貼大戰好像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由於我們已經歷過數次「先薅平臺羊毛-後被平臺收割」的慘痛輪迴,所以這次巨頭們故伎重施大多數的我們好像並不買帳,從自媒體痛斥巨頭「搶奪菜攤生意」,到官媒現身勸告巨頭們「別老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這讓巨頭和這個賽道陷入了爭議之中
  •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接近公司人士:謠傳
    今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買菜等方式在一線城市、社區冒起,也吸引了眾多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參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加持也讓社區團購進入了新的爆發期。有分析師就認為,在線上流量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這些平臺型新經濟公司藉助自身流量優勢能快速吸引、轉化、培養新用戶,是積極布局社區團購新業務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這一方式也革新了零售方式、推動了農貿產品進城。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來來好店: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
    最近社區團購的「風」很大,一方面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百億資本入局,另一方麵廠家和攤販紛紛抵制,甚至成立了「反社區團購聯盟」。 人民日報對社區團購的社評,「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更是把社區團購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衛龍「真辣」,正式宣布,不再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社區團購隨著在巨額補貼這一「誘惑「之下,深得人心。 每一家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意圖儘快在用戶心內造成消費認知,從而進行市場的壟斷。 但在這得背後,終將會是我們自己抗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