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電影院年底也要衝業績,這個月國內電影迎來了大爆發,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月將會有將近20部電影扎堆上映,其中不乏《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神奇女俠1984》《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備受觀眾期待的電影。
而在所有12月上映的影片中,光是郭敬明就足足佔了三部,分別是他導演的《晴雅集》,他編劇並擔任製片人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以及擱置多年終於上映的《爵跡2》。
這三部電影最早和觀眾電影見面的就是《爵跡2》,並且該片的上映方式也比較特別,直接跳過了電影院上映環節,選擇在視頻網站首發。並且相比電影院的價格該片的線上售價還比較良心,只需要12塊錢。
但其實價格並不是最主要的,如果影片質量過硬那價格高點大家也能接受,但是如果片子毫無質量那這12塊錢對於很多人來說就真的是「天價」了。
那郭敬明這部三年前的質量究竟如何呢?
從目前觀眾的反響來看,這部讓郭敬明引以為傲的電影還是撲街了。翻開豆瓣評論,大多數觀眾都給該片打了一星差評,從頭翻到尾也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兩星三星的中評。觀眾幾乎將該片嘲得體無完膚,從劇情到特效再到演員的演技無一倖免。
其中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電影特效,有觀眾評論電影中的人物儼然就是「蠟像館團建」,毫無美感。
實際上《爵跡》的特效四年前很多觀眾就見識過了,即使電影上映前片方以「中國第一部CG特效電影」為噱頭進行大肆宣傳,但是這並不代表觀眾願意為這種嘗試買單,畢竟觀眾看電影還是為了娛樂,並不是做公益。
確實如郭敬明所言,雖然很多國產影視劇已經開始採用CG特效,但是大規模使用CG特效的《爵跡》還是首例,並且四年後的今天依舊是唯一的一部,但不得不承認這個技術在國內確實還有很大不足。
這就好比一個技術還沒有成熟,你就提前拿殘次品出來讓觀眾觀看,大家怎麼可能願意為此買單呢?
技術不足的結果就是,電影中的人物表情僵硬甚至有點嚇人。就拿今天上映的《爵跡2》來說,不少觀眾看完後就表示被王源這個鏡頭嚇出了心理陰影。誰能想到王源那麼清秀一個演員,竟然會被拍成這個鬼樣子。
新片上映,郭敬明自然也要宣傳一波,知道他會宣傳但是沒想到他會如此自信。郭敬明發文徵集大家的觀影感受,更是表示如果有人還想看故事支線,有機會的話他賣房子也要把《爵跡3》拍出了。
也是沒想到口碑撲成這樣了,郭導竟然還有自信拍第三部啊。
但是郭敬明這番話,恰恰也證明《爵跡》就是一部粉絲電影。實際上如果他想知道《爵跡2》的真實口碑,他大可不必在自己的社交帳號詢問大家的感受,關注他的都是粉絲,怎麼可能對這部電影說不呢?
所以說郭導還是多聽聽粉絲以外的觀眾的觀影感受吧,總在讚美裡怎麼可能獲得進步,最後還是要說一聲:第三部咱還是別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