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扶貧「三達人」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2020-12-27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秦新 文/圖

  湖北省竹谿縣林業戰區處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所轄管的17個村均存在基礎設施薄弱,自然及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產業發展滯後等情況,經過5年脫貧攻堅,林區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村莊靚了,環境美了,林農富了。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道路中,竹谿縣林業系統廣大扶貧幹部展現出新時代務林人的使命與擔當。

  

  源茂林場「扶貧精」

  陳春軍是縣林業戰區源茂林場一名扶貧專幹,至今從事扶貧工作整整5年。5年來,他始終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紮根大山,埋頭苦幹,深受同事及林農好評,別人稱他是「扶貧精」。源茂林場位於中國自然國心雞心嶺山腳下,現有林農389戶1175人,其中貧困戶有339戶999人,貧困發生率高於全縣平均水平。作為一名熟悉林場情況的老職工,陳春軍同林場場委會成員一起用一個月時間走遍了全場14.1萬畝山山水水、溝溝岔岔,進村入組,同林農同吃同住,逐村逐組逐戶摸清掌握所有居住在林場的林農家庭人口、收入、存在困難等實際問題,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做前期準備。

  貧困戶劉章明是陳春軍的包保戶,他的妻子齊遠芳得了糖尿病,陳春軍多次上門看望,並積極主動向她宣傳可以通過藉助中國社會扶貧網這個平臺籌措資金,用於解決看病費用問題。在他的幫助下,齊遠芳成功在網上註冊信息,陳春軍還把信息通過手機微信發到林場微信群、林農微信群、親朋好友微信群中,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周時間,共募集到愛心善款5000多元。受到幫助的齊遠芳逢人便說:「陳同志是林場的好幹部,幫我們解決了大麻煩。」

  只要村民有事找到他,陳春軍便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耐心給他們一一作出答覆。有時遇到情緒激動、言語過激的村民,他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做好政策解釋工作,激勵他們靠自己的雙手摘掉貧窮的帽子。已經在源茂林場從事農業農村工作22年的陳春軍,每一戶林農家庭居住地、戶主姓名、家裡基本情況他都能說得出,林農都喜歡與他打交道,到林場辦事,只找陳春軍。

  結合場情民意,陳春軍與工作隊員們認真研究林場的優勢,制定了以外出務工、特色產業、食用菌帶動、農村電商、農家樂等為主的脫貧規劃,帶動了林場貧困戶積極參與脫貧產業的發展,現已初步形成戶戶有主導產業、人人有事幹、家家能增收的局面,進一步穩固發展脫貧成果,全場339戶999人實現了脫貧。

  

  精準扶貧「活字典」

  竹谿縣林業戰區管轄著8個國有林場17個行政村1219戶3688名貧困對象的精準扶貧工作。李峰作為縣林業局扶貧辦的一名信息員,對精準扶貧業務知識掌握、扶貧系統運用、扶貧資料收集整理等情況了如指掌,人們稱他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活字典」。精準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扶貧政策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僅決定工作水平,更關乎扶貧工作成效。只要有人問起扶貧政策,他總是樂於解惑答疑。

  作為林業扶貧戰線上的一名專幹,李峰熟知各林場的實際情況,他積極協助戰區指揮部制定了《竹谿縣林業局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竹谿縣林業局精準扶貧產業發展規劃》《竹谿縣林業局「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方案》等一系列扶貧方案、規劃。明確8個林場精準扶貧各階段工作重點,確保全系統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推進。同時,採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會同其他同事一起對各林場精準扶貧業務工作進行督辦檢查,確保如期完成扶貧工作任務。

  在「十個到村到戶」周報、月報,大數據核查,各級巡視、考核、督查、評估反饋問題整改,貧困戶動態管理,全員普查等工作中,經他手審核、匯總、起草的報告、方案,修改的資料不下上萬條,但他做到了零差錯。8個林場幹部職工年齡老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門從事扶貧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扶貧工作開展起來跟不上全縣的節奏。李峰頂著工作壓力,白天忙於各類表格的匯總、審核、上報,晚上研究扶貧政策。在他看來,只有自己把政策和要求搞懂弄透了,下面8個林場的扶貧工作才能開展得好,少走彎路和少做無用功。

  

  特色養殖「帶頭人」

  竹谿縣雙竹林場獅子埡分場山場資源豐富,地域遼闊,林草茂盛,適合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建檔立卡貧困戶翟紹清,在林場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通過扶貧政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他還積極帶動村內貧困戶發展養牛產業,增加經濟收入,成為貧困戶心目中的致富「帶頭人」。2015年,翟紹清在林場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通過申請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又向親朋好友籌措資金6萬元,從外地購回5頭母牛、30隻山羊,發展養殖產業。

  養殖初期,沒有經驗的翟紹清一邊自學養殖技術,一邊進行養殖,漸漸摸索出自己的養牛養羊秘訣。隨著牛羊養殖技術日漸成熟,他的「脫貧事業」也蒸蒸日上。經過幾年的養殖,他的年經濟收入穩定在5萬元以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翟紹清深知在大山深處村民們對脫貧致富的渴望,他看著自己逐漸成熟和壯大的養殖產業,便想帶著同村貧困戶一起幹。2016年,他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註冊成立了竹谿縣清金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加入進行聯合養殖。有技術、有經驗、人品好的翟紹清成為貧困戶眼中的榜樣,他們都想像翟紹清那樣通過自己雙手致富脫貧。

  有了像陳春軍、李峰、翟紹清這樣在扶貧脫貧道路上不懈努力、積極進取的領路人,竹谿縣林業戰區廣大貧困戶脫貧致富才有了希望,脫貧的步伐才能邁得更加鏗鏘有力。

相關焦點

  • 林業扶貧富八方 生態經濟雙豐收
    2016年以來,廣西林業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充分調動政策、資金、項目、科技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綠色富民產業,大力實施林業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至2019年底,全區54個貧困縣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24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54個貧困縣森林覆蓋率達73%,較2015年增長5.2個百分點。
  • 中國綠色時報 抗疫海報十連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綠色時報推出「全民抗疫 林草奮力」整版系列海報,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拒食野味等主題,引導社會輿論,傳遞林草行業的聲音。自2月3日春節後首期報紙開始,每天推出一期整版海報。 新冠肺炎疫情將野生動物引發病毒傳播人類的問題推向公眾視野。
  • 北美海棠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去年春天,我的好友,北京市的果樹專家付佔芳送我一株北美海棠,他派人運來幫我栽種在大興小院裡。瞧,小樹不負春光,今年就開花了!付教授是林業專家,我當記者時經常和他往大山裡跑,可以說,京郊的林場、苗圃、果園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如今,他已是果樹界的大腕權威。得空我也向他提問:「我家小院的杏樹為什麼開花多坐果少?」老付笑笑說,你那麼忙,哪顧得上打理它們?
  • 火龍果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果實普通重量每隻500克以上,最重達1500克。果面呈紅色或深紅色,配有青色長形鱗片狀,果熟時容易脫皮,果肉呈乳白色或紅色,並均勻地分布有細小如黑芝麻狀小粒。味道甜美,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降血壓、降血脂、解肝毒、潤肺、養顏、除黑痣等功效,尤其是便秘患者的食療佳品,對糖尿病有良好的抑制和治療作用。果皮可提取天然色素,可謂全身是寶,具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 鳥的智慧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張鈞  單位大院裡有不少樹,一年四季綠色盈目。樹多,招引來的鳥兒就多。大院裡的人初以為奇,慢慢見多不怪;鳥兒則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從枝頭上到樹下,再到草坪,膽子越來越大,現在竟踱到了大路中央,人來不驚。鳥鳴清脆婉轉,鳥飛矯健悠然,讓這院子生機四溢。偶爾還有鳥兒停在我窗前,邊梳理羽毛邊歪著腦袋往裡瞅。我呢,邊和它四目相對邊伸伸胳膊腿,頓生歡喜。
  • 學習時報:鐵肩擔福祉,妙手助扶貧
    11月2日,《學習時報》用了較大篇幅,報導了中國鐵建黨委、中國鐵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具體舉措和方法,以及產生的良好社會效果,全面反映了中國鐵建在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各地林草頭條丨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寫在湖南林業...
    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回首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心潮澎湃。 70年披荊斬棘,我們繪就了綠染瀟湘的錦繡畫卷。
  • 福建三明:改革護綠色 林業富鄉農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 題:福建三明:改革護綠色 林業富鄉農  新華社記者秦宏  「沒想到問題能夠順利解決。」今年7月份,福建省三明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村民賴興益拿著村裡給的回購天然林的13萬元錢高興地說。  2005年賴興益出資取得135畝天然林經營權。
  • 國家林草局全面推進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國家林草局全面推進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4月23日,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副秘書長彼得·巴頓出席。
  • 雲閃付「電子商務+消費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搭建平臺、以購帶扶、社區駐點……近年來,為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人民銀行阜陽中心支行依託行動支付便民工程帶領全市金融系統創新舉措,全方位推進精準消費扶貧,打出實效,彰顯真情。  2020年9月,人行阜陽市中心支行推動將消費扶貧納入阜陽市消費促進月活動,並聯合中國銀聯安徽分公司利用雲閃付APP打造扶貧電子商務平臺。
  • 《全國林業英雄之歌》榮獲「綠水青山·美麗中國」首屆全國短視頻...
    近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中國綠色時報社共同主辦,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協辦的「綠水青山·美麗中國」首屆「原山杯」全國短視頻大賽評選結果揭曉。
  • 西安消費扶貧生活館開館!將精準對接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全市已經國家扶貧產品認定和正在申報認定的帶貧企業60個,品種達500餘種。周至獼猴桃位列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獼猴桃類第一位,品牌價值51.74億元。全市共建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8個,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81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613個,貧困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點130個。2020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6.7億元。
  • 菏澤市林業局:綠色的年輪 印證奉獻的歲月——吳全宇和他的林業...
    吳全宇,男,漢族,菏澤市牡丹區人,1964年9月生,中共黨員,1986年7月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林學系林業專業,現任菏澤市林業局林業產業發展中心二級研究員。他選出並推廣56個林業新品種、26項新技術、22種新模式、48項林業新成果,推廣總面積達13.8萬公頃,取得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26項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獎4項、市廳級一等獎12項,發表論文22篇。
  • 林業發展7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59.96% 綠色成為湖南最美底色
    湖南林業發展70年新聞通氣會現場。  (資料圖)  紅網時刻12月31日訊(記者 李璐)12月30日,湖南林業發展70年新聞通氣會在長沙舉行。記者了解到,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
  • 關於開展2020年度林業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
    論文重複率檢測採取申報人自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即由申報人自行對報送的論文履行重複率檢測程序(可以使用維普網、萬方數據、中國知網等學術領域認可度高的論文資料庫網站提供的檢測服務平臺進行重複率檢測),並提交申報論文的重複率檢測報告和申報論文的原文,我局將適時組織申報論文的隨機抽查核實。
  • 北京植物園實現綠化垃圾再利用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這座處理廠是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綠色垃圾無害化處理運行的示範項目,也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綠化垃圾處理廠,用於消納公園產生的綠化垃圾,實現自產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  目前,北京植物園已經可以做到綠化垃圾零排放,經過處理後的有機質可以與土壤混合,以改善其物理性質;或者用於地面覆蓋物,可以起到保水和減少雜草的作用。
  • 將多兵少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將者,三軍之帥也。一帥統眾兵,古今常理。然而,在時下的科技界卻有一種反常現象,為將者多,當兵的少。具體地講,就是課題負責人多,參加研究的人員少。由此而產生的惡果是:分散人、財、物力,幹不成大事,形不成氣候,更談不上出高精尖的科技成果。難怪有人大呼:「將多兵少」害死人!           產生「將多兵少」現象的原因何在?這裡不妨舉例說明。一位長期工作在基層的5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儘管做了大量實際工作,終因沒有機會爭到課題,也拿不出成果,到現在仍是個「助理」,而工作在研究單位的同學們卻大多早已評上了高級職稱。
  • 中國扶貧的「高校方案」
    北京林業大學針對內蒙古科右前旗基礎教育弱、科技力量薄的問題,開展「林翼計劃」教育幫扶。共派出41名大學教師、50名研究生連續七年深入當地10所偏遠農村學校長期紮根,累計授課18000多課時,覆蓋學生60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840名,讓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貢獻力量。
  • 抱團發展綠色經濟 湘贛邊林業生態圈聯盟呼之欲出
    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 湘贛邊區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生態核心綠地。12月17日至20日,湘贛邊首屆花木博覽會在瀏陽舉行。湖南瀏陽市、醴陵市、炎陵縣等9地與江西井岡山市、蓮花縣、湘東區等9地,在此聯合發起成立湘贛邊區域林業生態圈聯盟,抱團發展綠色經濟,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湘贛兩省地理相近、山水相連,有深厚的紅色革命老區底蘊,湘贛邊區域內生態環境優良,各縣(市、區)森林覆蓋率均在66%以上。湘贛邊區域合作也已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 紐約時報筆下的中國疫情,給我們結結實實上了一堂西方「新聞課」
    但是,為緊扣「流水線」邏輯,《紐約時報》的報導只「聚焦」中國農村和一些負面現象,對城市地區或者一些正面成就絕口不提,並且標題放大取名「中國教育的數字鴻溝」。報導基於國內大量「非網民」數據做了文章:中國有4.8億人表示,他們因為其他原因沒有上網。比如,他們不知道如何上網。實際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