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2021-01-07 川北在線網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時間:2015-05-08 23:18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

喀秋莎(俄語: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歌曲誕生地在中國吉林省延邊州琿春縣防川村。2015年5月,因為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經過莫斯科紅場時大聲高唱《喀秋莎》,此歌在中國的知名度更高了。

1、中文歌詞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寒柏譯)

2、歌詞創作背景

《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據2010年4月23日《吉林日報》姜英文的撰文,《喀秋莎》誕生於1938年7月發生的蘇聯與日本的「哈桑湖戰役」(日本稱之為「張鼓峰事變」),戰役的發生地就在中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當時稱為「尖島省」)琿春縣防川村。

1939年諾門坎戰役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初夏季節,漫山遍野盛開著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圖們江如緞帶一般,飄落在一碧千裡的青山峽谷之中,順著江流不時從日本海吹來輕紗一樣的薄霧——蘇聯 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美妙的大自然畫卷中,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蘇聯 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后,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優美動聽的旋律好像為朗朗上口的歌詞插上了翅膀,迅速唱遍了全蘇聯的每一片國土,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這首歌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樸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雖然喀秋莎非常有名,但它並不如卡琳卡般屬於俄國民謠。

3、社會影響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繫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臥在寒冷的戰壕裡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

俄羅斯 詩人、《喀秋莎》的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的塑像矗立在他的家鄉斯摩稜斯克州他上過學的學校附近。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蘇聯歌曲喀秋莎中俄文歌詞試聽 中國與喀秋莎的情緣
    閱兵當天,中國方隊伴著俄羅斯樂曲《喀秋莎》,高舉中國國旗通過紅場。早在前幾日彩排時,中國方隊的過人軍姿和了得「唱功」就已「一鳴驚人」。令俄羅斯人略感意外的是,這首傳唱於「二戰」歐洲戰場的俄羅斯愛國歌曲,也浸潤了幾代中國人的心靈。
  •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每當《喀秋莎》的旋律再次響起,不只是俄羅斯人,就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為之精神一振,不自覺地哼唱起來。
  • 你心目中的「 喀秋莎 」是一首歌曲,還是一個姑娘?
    一位俄羅斯美女,講述喀秋莎所代表的含義。在俄語中,喀秋莎,有幾種含義。第一種,一般是小女孩的小名,通常是關係比較親密的人,才會這麼叫。它的全名是葉卡捷琳娜。俄羅斯曾經有位女皇就叫做葉卡捷琳娜二世。上個世紀,前蘇聯有一首風靡一時的愛情歌曲,就叫喀秋莎。這個應該是,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熟知和喜愛的。歌曲中,有一位一心守護著家園,等待著愛人從戰場歸來的美麗姑娘。第三種,喀秋莎指的是二戰中的火pao名稱。前蘇聯把製造出來的火箭炮,命名為喀秋莎。因為,它看似柔弱的名字背後,實際隱藏著令世界都顫抖的怒火。
  • 《喀秋莎》簡史:本為政治宣傳歌曲 日本版本最多
    常常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彈吉他唱小清新民謠時,被我歡快地一句「我們來彈《喀秋莎》吧。」弄得大家面面相覷。當然對這歌有情結的不止是我一個,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我所知道的就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 喀秋莎的故事和背景是什麼?歌曲《喀秋莎》是誰作詞作曲?
    喀秋莎的故事和背景是什麼?歌曲《喀秋莎》是誰作詞作曲?時間:2015-05-10 12:2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喀秋莎的故事和背景是什麼?歌曲《喀秋莎》是誰作詞作曲? -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蘇聯歌曲。
  • 你聽過《喀秋莎》嗎?一首愛情歌曲卻能在戰爭中傳唱到現在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期的蘇聯歌曲,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之間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
  • 《喀秋莎》是誰創作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為何現在的版本眾多?
    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喀秋莎》的旋律是少不了的一環。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至少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 《喀秋莎》誕生80周年:曾經影響二戰的紅色經典歌曲,至今被傳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這首歌詞唯美、旋律動聽、節奏明快、感人至深的歌曲,曾經風靡全球,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這首二戰時期曾紅遍全球並傳唱至今的歌曲,很多人以為是寫於二戰,其實它的創作源於二戰前夕前蘇聯與日本之間爆發的「張鼓峰戰役」,至今已有80年。
  • 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誕生地探究
    《喀秋莎》是一首著名的蘇聯歌曲。它的詞作者是蘇聯著名詩人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曲作者為蘇聯著名作曲家馬特維·勃蘭切爾。歌曲描繪春回大地之時,一名叫喀秋莎的年輕姑娘站在鮮花盛開的河岸邊放聲歌唱,思念在邊疆保衛祖國的愛人。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高唱《喀秋莎》過紅場 喀秋莎中文歌詞
    5月4日,紅場閱兵第二次彩排正在進行,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
  • 20首俄羅斯歌曲,經典懷舊之音!
    ▼黑鴨子《紅莓花兒開》 《紅莓花兒開》是一首俄國的歌曲,它是前蘇聯電影《幸福生活》的一首插曲。 ▼黑鴨子《喀秋莎》 喀秋莎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就流傳於俄國的歌曲,在二次大戰時常被前線男兒當作軍歌唱誦。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長腿天團」再搶鏡,《喀秋莎》又唱響
    有網友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時,現場齊聲高唱著名的《喀秋莎》之歌。據了解,儀仗隊按照俄軍分列式進行曲。此前,三軍儀仗隊已在國內進行了兩個月的強化訓練。抵達莫斯科後,針對合練和彩排的實際樂曲還進行了適應性訓練。俄方閱兵負責人、熱心的俄羅斯民眾以及廣大網友等對中國方隊的表現都予以了高度的評價。
  • 為什麼說:《喀秋莎》不是戰歌,卻勝於戰歌?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最近,這首二戰時期,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又火了!前不久,中國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彩排時,再一次唱起了《喀秋莎》,燃爆全場。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三軍儀仗隊再搶鏡,《喀秋莎》之歌又唱響
    《喀秋莎》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以往參加俄羅斯閱兵及這次彩排時,三軍儀仗隊都唱起《喀秋莎》之歌。那麼,《喀秋莎》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喀秋莎」一般多用於俄羅斯姑娘的芳名,在二戰中還被命名為一件享譽世界的武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德國納粹則稱它為「史達林的管風琴」。
  • 體現在俄羅斯歌曲中的民族性格
    資料圖片戰爭歌曲在俄羅斯歌曲中佔有較大比重。資料圖片《折為兩半的天空》演唱者艾麗卡。資料圖片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資料圖片喀秋莎火箭炮。資料圖片日前,我收到俄羅斯詩人老庫(維雅·庫普利揚諾夫)的一個郵件。對此,著名歌曲翻譯家薛範先生進行了創造性的譯配:「長夜快過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過俄羅斯的人都知道,因為靠近北極的緣故,莫斯科夏天的晚上實際非常短暫,而不是像中文歌詞所表述的「長夜」。但是,由於中俄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照字面意思直譯的話,歌中的纏綿和柔美就會損失不少。
  • 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高歌的《喀秋莎》你了解多少?
    前兩天你是否被「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昂首闊步,高唱曲調悠揚的《喀秋莎》畫面震驚到了,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歌聲嘹亮,英姿颯爽,簡直帥到爆。但是你們對他們所唱的《喀秋莎》了解多少呢?《喀秋莎》這首歌是在俄羅斯的地位非常高,這首創作於1938年戰火紛飛年代的歌曲,當時鼓舞了無數俄羅斯士兵上陣殺敵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保衛心愛的姑娘。所以這首歌在二戰後受到了蘇聯當局表彰,並且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都是首例。
  • 中國方隊帥氣亮相紅場 喀秋莎是彩排「暖場」歌曲
    原標題:中國方隊帥氣亮相紅場 喀秋莎是彩排「暖場」歌曲   【環球時報報導 特派莫斯科記者 郭媛丹】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十點,俄羅斯紅場閱兵式正式開始。  這是尤為特別的一次閱兵儀式。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
  • 《喀秋莎》將取代俄羅斯國歌在奧運會上播放?!不愧是你,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啦啦啦……咳咳,此處為喀秋莎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對這個旋律一定不會陌生,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這首歌都可謂是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歌曲。仿佛只要一聽到這個旋律,就能聯想到俄羅斯,嗯~有內味兒了。什麼?還有小夥伴不知道這首歌的?小編我不允許在座的各位還有沒聽過這首歌的!
  • 喀秋莎的前世今生
    常常一群人在一起彈吉他唱小清新民謠的時候,被我歡快地一句「我們來彈喀秋莎吧」弄得大家面面相覷瞬間冷場。當然對這歌有情結的不只是我一個,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這樣一首國家主義的政治宣傳歌曲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我所知道的就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
  • 唱起《喀秋莎》,中俄兩國人民都忍不住落淚
    或許,俄羅斯人不清楚,這首傳唱於「二戰」歐洲戰場的俄羅斯愛國歌曲,也同樣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浸潤了幾代中國人的心靈。       《喀秋莎》歌詞誕生在中國?《喀秋莎》詞作者、俄羅斯詩人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俄文原版詩集精裝本《青春之歌:喀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