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重慶奧園醫院治療好轉,成功停掉胰島素和...

2020-12-16 聊城大眾網

  在重慶奧園醫院的糖尿病中心,一位60多歲的爺爺坐在椅子上,前面放著一袋膠麥米和兩個裝著沙荊茶的手提袋,正在親切的跟糖尿病中心的盧世元教授交談,上前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是之前在重慶奧園醫院住院,治療好轉的2型糖尿病患者:袁老師。

  現年63歲的袁老師,家住重慶市渝北區鴛鴦街道,14年前,袁老師在生活習慣沒發生什麼變化的情況下,食慾突然增加,但身體反而消瘦了,3個月的時間,體重減輕5Kg,沒有發現其他不適的症狀,袁老師覺得這不正常,所以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了個體檢,當時體檢沒有檢查出其他問題,就是空腹血糖偏高,當時查出的空腹血糖在7-10mmol/L(正常的值應該在7mmol/l以下),所以,初步診斷是"2型糖尿病"。

  為了明確診斷,袁老師換了家醫院進行複查,所以又到重慶武警醫院做了檢查,通過糖耐量試驗,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當時空腹血糖在8-12.5mmol/L波動,醫生給的治療方式是: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

  因為多種原因,袁老師病情反覆發作,逐漸加重,所以在7年前,又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當時醫生讓他換一種降糖藥+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通過這種治療方式,袁老師的空腹血糖在7-8mmol/L波動。

  4月前,袁老師感覺雙下肢乏力、疼痛,於是又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查,結果診斷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醫生讓袁老師控制好血糖,沒有另外增加藥物治療

  1月前,袁老師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進行血糖調整,醫生又給他換了一種降糖藥,結果在1周前,袁老師感覺口乾、煩渴明顯,空腹血糖也在6-8mmol/L波動,並且雙下肢乏力、疼痛加重,經朋友介紹,於2020年11月22日,來到重慶奧園醫院進行住院治療。

  袁老師住院後,醫院安排做了相關的檢查,並且糖尿病中心的盧世元教授組織多位專家聯合會診,制定治療方案,住院9天,袁老師血糖恢復正常,丟掉了胰島素,停掉了降糖藥,口乾煩渴好轉,雙下肢乏力、疼痛好轉,所以,根據病情,於2020年11月30日正常出院,出院時空腹血糖控制在6.1-7.1mmol/L之間。

  出院的時候,醫院給袁老師開了鞏固治療的藥物和飲食,讓他吃完後再到醫院來取,同時,盧教授還特別跟袁老師強調:雖然現在病情得到控制,但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還是要堅持吃鞏固治療的藥物和飲食,並且要時時監測血糖,若有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所以,剛才看到的正是袁老師出院時,開的鞏固治療的藥物和飲食吃完了,現在感覺狀態很好,所以再回來取藥。

  袁老師說,他們家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袁老師的母親、大哥、二哥、和他兒子均有糖尿病病史,所以,他治好後,他會讓他們家的其他人也到這裡來治療。

  免責聲明:本文為網絡轉載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胰島素治療或與患2型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高死亡率有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蔡敏 田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教授汪道文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
  • 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最新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
    (原標題: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最新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降糖治療) 發現用胰島素治療的死亡率27.2%顯著高於未用胰島素治療的3.5%。
  • 一周一次新型胰島素,幫助2型糖尿病簡化治療
    文/陳根作為一種慢性病,不論是1型糖尿病患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長期的持續性的治療。儘管相較於1型糖尿病話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作用效果則較差,以至於很大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依舊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平衡。
  • 從胰島素抵抗看糖尿病精準分型和治療選擇
    目前臨床上對糖尿病的分型系統已沿用20餘年,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臨床研究和實踐均表明,這種依據病因和病理生理特徵的分型方式雖精確、細緻,但仍不能滿足當前糖尿病管理的需求,對臨床診治的指導意義和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有一定的局限性。
  • NEJM:每周1次icodec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
    減少胰島素注射頻率對於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有幫助,icodec是一種長效胰島素,可每周給藥一次,用於治療糖尿病。近日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期26周的隨機、雙盲、II期試驗,以甘精胰島素U100為對照,考察每周使用一次icodec胰島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異種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研究邁進臨床階段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選擇移植豬胰島嘗試,經過近21年努力,逐步取得多方面的突破。2013年啟動並於今天通過專家鑑定的「『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獲得成功,為大規模移植豬胰島開闢了廣闊道路。王維教授介紹:「從現在開始,我們與國內醫院合作,已具備收治糖尿病患者的能力,通過兩年的努力,力爭達到每年讓萬名以上糖尿病患者脫離苦海的目的。」
  • 「醫心胰意-1型糖尿病患者援助計劃」走進汝州市人民醫院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世清 通訊員 秦俊傑 焦若瑩2020年12月8日,對汝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小婉一家來說,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她獲得了「醫心胰意-1型糖尿病患者援助計劃」免費援助的胰島素泵。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汪道文教授團隊首次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
    楚天都市報12月4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蔡敏 田娟)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 幹細胞治療|「要命」的低血糖|低血糖|糖尿病|胰島素|-健康界
    2013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3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達11.6%,估計全國有1.39億糖尿病患者,我國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糖尿病給社會以及個人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全球範圍內,糖尿病消耗的醫療費用已佔百分之十二。
  • 2型糖尿病有什麼特點?檢查與治療手段有哪些?聽聽醫生怎麼說
    導語: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多發生於激素改變異常的孕婦、更年期婦女以及中老年人群體當中。而該疾病一旦發生,都需要長期進行胰島素治療,以穩定病情。而糖尿病又主要分為兩大類,也就是1型和2型糖尿病。那麼2型糖尿病有哪些特點呢?
  • 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自我血糖監測(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可攜式血糖儀監測自己血糖的變化情況,醫生和患者在此基礎上可以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自我血糖監測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多少幫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 2型糖尿病很常見,一旦發現,及早治療
    因為過度緊張、焦慮的心情也是會影響到血糖指標的控制,當診斷出2型糖尿病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早做好血糖調理。很多嚴格管理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也沒再發生過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問題。因此,只要血糖控制好,2型糖尿病也是可以逆轉的。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2型糖尿病?
  • 二型糖尿病胰島素 抵抗問題或被「逆轉」
    2020年12月30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後製成「變體」——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成藥性,有望從根源上逆轉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問題。
  • 讀懂這些助你遠離2型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共同發起的「世界糖尿病日」,後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頓時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熱搜詞,我們今天就藉機聊一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多由於胰島素抵抗或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升高,多見於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晚期常合併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各種代謝性的疾病。
  • 她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16年,直到她的女兒也被診斷為糖尿病
    小霞今年42歲,在自己26歲那年,她懷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但是因為身體逐漸消瘦,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尿糖陽性,血糖高,被醫生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開始胰島素治療。10月懷胎,非常辛苦,她要每天自己注射胰島素,檢查血糖,好在血糖控制得非常好,整個孕期都很順利,也很順利的生下來自己的第二個女兒。
  • 揭秘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誤區 不可反覆使用注射筆用針頭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自2010年起,將每年的11月7日設立為「糖尿病規範注射日」。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雖高,但血糖達標率卻較低。根據2010年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匯總,即使是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胰島素治療後3個月及6個月的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6.2%及39.9%。
  •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答: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日益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迅猛攀升,患病人群已達到1.14億。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 BEYOND III研究揭密: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空腹血糖目標多少合適? |...
    醫脈通現場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攻克1型糖尿病,我們在路上
    1型糖尿病相對於2型在治療上更加的複雜,患者「三多一少」症狀更為典型,急、慢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生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也更差,且以年輕患者居多。 幹細胞療法正是從1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出發,從修復內分泌細胞和免疫細胞兩個方面,試圖恢復患者正常的分泌胰島素功能,改變患者異常的自身免疫狀態,繼而從根本上治癒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