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新型胰島素,幫助2型糖尿病簡化治療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一周一次新型胰島素,幫助2型糖尿病簡化治療

2020-09-25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作為一種慢性病,不論是1型糖尿病患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長期的持續性的治療。

儘管相較於1型糖尿病話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作用效果則較差,以至於很大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依舊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平衡。

此外,2型糖尿病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體,為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治療接受度和依從性,研究人員將研究方向指向了降低基礎胰島素注射頻率。

日前,就有一篇有關2型糖尿病新藥的2期試驗測試結果的論文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據悉,這種新藥提供的是一種一周一次的胰島素療法,並且結果顯示,其跟一日一次療法一樣安全有效。 

這種全新的胰島素模擬物被稱為icodec胰島素,由醫療保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開發。其半衰期約為7天。除了修改胰島素分子以防止酶降解,icodec胰島素還被設計成能跟清蛋白——一種由肝臟產生的蛋白質結合,從而幫助維持超7天周期的緩慢而穩定的胰島素釋放過程。

為了驗證icodec胰島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26周的隨機雙盲雙模擬。其中,第二階段試驗旨在調查以前沒有接受過長期胰島素治療且2型糖尿病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0%至9.5%)的試驗效果。研究人員以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從基線到第26周的變化為依據,評估了icodec胰島素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低血糖發作和胰島素相關不良事件。

共有247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1:1)接受icodec或甘精胰島素。兩組的基線特徵相似;icodec組的平均基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8.09%,甘精胰島素組為7.96%。

最後,在第26周,icodec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從基線估計的平均變化為-1.33個百分點,甘精胰島素組為-1.15個百分點,估計平均值分別為6.69%和6.87%;此外,兩組之間胰島素相關的不良事件的數量沒有差異。

這也意味著,一周注射一次icodec胰島素跟每天注射胰島素一樣在有效地管理著每位患者的血糖水平。

目前,一個更大規模的3期icodec胰島素試驗正在計劃中,而一旦試驗成功,將為開始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簡化的治療選擇,以及那些切換的選項。

關鍵詞 >> 胰島素,醫療,糖尿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NEJM:每周1次icodec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
    減少胰島素注射頻率對於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有幫助,icodec是一種長效胰島素,可每周給藥一次,用於治療糖尿病。近日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期26周的隨機、雙盲、II期試驗,以甘精胰島素U100為對照,考察每周使用一次icodec胰島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從胰島素抵抗看糖尿病精準分型和治療選擇
    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是一個個體,即便都是2型糖尿病,也會存在不同之處,如病人的遺傳因素、年齡因素、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程度、生活的環境、腎臟功能等都不一樣。所以,對任何一個病人來說,都要提倡個體化治療,其治療方法、血糖控制目標、糖化控制目標等都需要我們精確診療,精準醫療也就是根據每個個體的個體化病因進行個體治療。
  • 胰島素治療或與患2型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高死亡率有關
    汪道文介紹,不少文獻報導,對於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將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內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胰島素也是臨床上被使用最為廣泛的降糖藥物。然而,胰島素治療與此類患者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
  •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糖尿病患者每天打胰島素,這樣的生活得堅持十年、二十年,有多困難?數據顯示,近四成患者不完全按醫囑使用口服降糖藥物;超過一半糖尿病患者不能堅持使用胰島素。如果每日用藥能變成每周用藥,是否是就輕鬆多了?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
  • 2型糖尿病很常見,一旦發現,及早治療
    有些朋友檢查出自己有2型糖尿病,感覺天都要「塌」了,很害怕自己的血糖沒法降下來。其實,很多人害怕,都是源於自己還不夠了解該疾病。對於2型糖尿病,我們應該正面它,而不是驚慌失措。因為過度緊張、焦慮的心情也是會影響到血糖指標的控制,當診斷出2型糖尿病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早做好血糖調理。很多嚴格管理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也沒再發生過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問題。因此,只要血糖控制好,2型糖尿病也是可以逆轉的。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2型糖尿病?
  • 二型糖尿病胰島素 抵抗問題或被「逆轉」
    2020年12月30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後製成「變體」——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成藥性,有望從根源上逆轉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問題。
  • 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最新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
    (原標題: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最新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糖尿病的新冠患者降糖治療) 發現用胰島素治療的死亡率27.2%顯著高於未用胰島素治療的3.5%。
  • 幹細胞治療|「要命」的低血糖|低血糖|糖尿病|胰島素|-健康界
    一、糖尿病併發症——低血糖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控制血糖,通過良好的綜合控制減緩或預防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但隨著血糖控制越來越好,低血糖的發生率也逐漸提高了。臨床調查顯示,過於嚴格的控制血糖會增加低血糖症的發生風險。
  • 14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重慶奧園醫院治療好轉,成功停掉胰島素和...
    ,這是之前在重慶奧園醫院住院,治療好轉的2型糖尿病患者:袁老師。  現年63歲的袁老師,家住重慶市渝北區鴛鴦街道,14年前,袁老師在生活習慣沒發生什麼變化的情況下,食慾突然增加,但身體反而消瘦了,3個月的時間,體重減輕5Kg,沒有發現其他不適的症狀,袁老師覺得這不正常,所以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了個體檢,當時體檢沒有檢查出其他問題,就是空腹血糖偏高,當時查出的空腹血糖在7-10mmol/L(正常的值應該在7mmol/l以下),所以,初步診斷是"2型糖尿病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糖尿病除了分為1型、2型,還有其他特殊類型和妊娠糖尿病。除了少部分患者有明確原因外,大部分病因不是很清楚。目前臨床上遇到的主要還是1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朋友佔90%以上,甚至更多。診斷的2型糖尿病人中可能還包括一些特殊類型的糖尿病,但目前暫時臨床上是這樣分型的。1型、2型主要有什麼區別呢?
  • 第四屆 AZ 糖尿病論壇:傳遞治療方案 助力糖尿病管理
    圖三:寧光教授《我國2型糖尿病流行特點及防治》新型治療方案在現代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篇章旨在傳遞新型治療方案。隨後,李延兵教授基於α細胞、β細胞功能探討了胰高糖素作用靶點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胰高糖素和胰島素同為反饋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理狀態下,胰高糖素分泌異常,且胰高糖素和胰島素這兩者間存在關聯消失。胰高糖素作為治療靶點,有兩種可能的治療途徑,即磺脲類促泌劑和新型治療方案——腸促胰素。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汪道文教授團隊首次發現:胰島素不適用於2型...
    楚天都市報12月4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蔡敏 田娟)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 2型糖尿病有什麼特點?檢查與治療手段有哪些?聽聽醫生怎麼說
    導語: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多發生於激素改變異常的孕婦、更年期婦女以及中老年人群體當中。而該疾病一旦發生,都需要長期進行胰島素治療,以穩定病情。而糖尿病又主要分為兩大類,也就是1型和2型糖尿病。那麼2型糖尿病有哪些特點呢?
  • 什麼是2型糖尿病?如何正確診斷?如何預防併發症?
    來源:糖尿病之友作者:金文欣 吳莎翻譯整理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且2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現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易發病,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因肥胖患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1型糖尿病是一種比2型糖尿病較為嚴重的疾病,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而2型糖尿病可以不用胰島素,甚至不用吃藥也可能控制好血糖,只有轉變成了1型糖尿病,才會使用胰島素。那麼,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 她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16年,直到她的女兒也被診斷為糖尿病
    醫生說自己生完孩子,血糖就應該恢復正常了,因為只有1/3的人大概會成為2型糖尿病。小霞想自己不會那麼差的運氣吧!可是壞運氣居然就來了。產後她的血糖還是沒有恢復正常,進行了胰島功能檢查,發現胰島功能還可以,可以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可是小霞不捨得讓孩子吃奶粉,家庭條件又不好,要母乳餵養,然後就繼續胰島素注射降糖。
  • 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自我血糖監測(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用可攜式血糖儀監測自己血糖的變化情況,醫生和患者在此基礎上可以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自我血糖監測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多少幫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
  • 1型糖尿病新藥!諾和諾德Fiasp(速效門冬胰島素)獲美國FDA批准,用於...
    諾和諾德副總裁兼美國首席醫療官Todd Hobbs表示:「作為一名1型糖尿病孩子的父親,我知道在餐時解決不可避免的血糖峰值是多麼的困難。兒童進餐不可預測,擁有一款像Fiasp這樣的不需要餐前給藥的速效胰島素,對糖尿病社區來說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進步。」
  • 指南共識 l 2020ADA診療標準-糖尿病技術:胰島素給藥技術(07-3)
    胰島素筆可使患有視力障礙或靈巧性問題的人準確地給予胰島素劑量 (78-80),而胰島素注射輔助裝置(如下圖)也可用於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請參見(main.diabetes.org/dforg/pdfs/2018/2018-cg-injection-aids.pdf.)。吸入型胰島素可用於牴觸注射的人。
  • 糖尿病有1型2型,區別竟不小!哪一型更嚴重?別弄錯
    因為糖尿病看似是血糖代謝紊亂誘發的疾病,但持續升高的血糖卻並不「老實」,它會造成機體多個器官、組織損傷,誘發各種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是腎衰和心腦血管病。數據調查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約有4.3億人,其中我國就佔據了近1.2億!對糖尿病有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糖尿病在臨床上分為不同的類型,可主要概括為兩大類,也就是1型和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