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兩位祖先,他們在傳說中既是兄弟又是對手。炎帝黃帝的阪泉之戰為人所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河南具茨山傳說在阪泉之戰很多年以前,早期的炎帝和黃帝曾在河南新鄭具茨山一戰。這一戰,沒有改朝換代,但是把整個聯盟的首都從北方搬到了南方。
也許有人認為具茨山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我卻發現,苗族古歌似乎對此事也有記載。
河南炎黃和睦草傳說
我們先看河南傳說。在河南具茨山,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說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兒子。在少典死後兄弟失和,黃帝把炎帝驅逐到了南方。炎帝在南方過著遊牧的生活,後來蚩尤又驅逐了炎帝,炎帝被趕到了涿鹿,然後炎帝請黃帝共擊蚩尤。最後蚩尤戰敗,炎帝向黃帝稱臣,兩人在具茨山握手言和,具茨山長出了炎黃和睦草。這個故事把劇情濃縮到了一代,有嚴重濃縮傾向,實際上恐怕過了幾代。
史書記載炎帝代伏羲氏而有天下,直到涿鹿之戰之後,黃帝才取代了炎帝的政權。所以這一次黃帝驅逐炎帝,並沒有取代他的政權,而是繼續由炎帝當政。
苗族古歌澤嘎勞
苗族古歌裡出現了一個叫澤嘎勞的人物。他在苗族故事裡是一個比較全能的人。他會在旱地灌溉,可以在水地種稻田。田一塊連著一塊,沒有邊際。不管是小米還是大米,又或者是大麥小麥,他都會種植。他也會遍嘗百草,為民治病。他不僅會農耕灌溉,還會教女人做「活計」,具體什麼「活計」苗族古歌並沒有說。在炎帝神農氏傳說中,詳細說了女人活計是什麼,就是教人種麻和織麻布。神農氏結束了人穿獸皮和樹葉的歷史。
澤嘎勞和他的部眾生活在渾水河和紅水河的平原上,渾水河也就是黃河。苗族古歌描述的大平原,學者認為是黃河流域的華北平原。
紅水河位於紅山文化
紅水河沒有人主張是在哪裡。但是我們可以從描述中找到它。苗族古歌提到種植小米和高粱,旱田水田俱全。小米和高粱是北方產物,時代推到遠古,遠古氣候更加溫暖溼潤,能種植小米的地方比現在還要北。
內蒙古敖漢旗,發掘出距今八千年的小米,在封建社會也當過小米之鄉。苗族的記憶可以北到內蒙古嗎?
在古歌裡提到了一條紅水河。以五千年前到六千年前的時空算,敖漢旗屬於紅山文化。紅山文化內,就有一條「紅水」。
紅山文化的命名來源於內蒙古的赤峰市,紅山, 即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有人認為紅山下的河流就是《山海經》常提到的赤水,也就是紅水。
紅水旁是不是有紅山,苗族古歌沒有寫清楚。古歌是把紅水和黃河並列的。
紅水和黃河的兩岸,被描述成大平原。黃河沿岸有衝積平原,黃河下遊的華北平原,是很好的農耕地。東北平原,也是肥沃的土地。
東北有東北世居的各族,他們會跟神農氏,跟苗族是一家嗎?在東北的少數民族中,確實有神農氏的記憶。並且他們在上古還有一個名號,叫夙沙氏(肅慎氏),是為神農氏煮鹽的部族。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並不是現代苗族生活的地方,但是它可以說是有神農氏政權的地方。有人說他可能是蚩尤,這是黃帝戰蚩尤。但是涉及到東北,紅水,蚩尤在東北沒有文獻記載和當地信仰,這應該不是蚩尤。
苗族古歌在後面的劇情裡說到,沙兆玖帝敖(漢族及漢族先民)看到苗家地方好,就來搶,讓苗家失去了平原,不得已,澤嘎勞帶著人遷徙,渡過了大河,到了與彝族交界的地方。
遠古時代,有夷族沒有彝族,當然彝族先民還是有的。古歌中所謂的彝族,不清楚具體指哪一部落。他們具體到了哪裡不清楚,但是渡過了一條大河,學者認為是黃河。
炎帝南遷湖北隨州
具茨山傳說,所謂的南方,並沒有說清南到哪裡去了。《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神農以炎德王「初都陳(河南淮陽)」。淮陽在具茨山的南方,有人認為淮陽就是這個「南方」。但是淮陽也是農耕區,還是伏羲氏的故都,又如何遊牧呢?
所謂的遊牧有兩種,一種的草原遊牧,炎黃時代草原遊牧還沒有發展,何況新鄭以南也沒有草原。另一種遊牧是山地遊牧,也就是陝北那樣在山坡放羊。
這裡所謂的遊牧也只能是說南方山坡地的遊牧。在其他傳說中,炎帝在湖北隨州開山造田,被稱為炎帝烈山氏。烈山就是燒山開田之意。專家考證,炎帝烈山氏是早期炎帝。
我們連起來看故事,原本農耕在平原地已經開始出現,但是由於最懂農耕的炎帝被黃帝驅逐,炎帝只好到南方山坡發展農業。在炎帝走的時候,山地農耕未有大發展,以牧業為主,給具茨山的黃帝部落留下了炎帝到南方遊牧的記憶。但是技術在,只要假以時日,南方地區就能在半山發展出全聯盟最好的農業。
炎黃時代,氣候溫暖,平原地區湖泊交錯,這一點在苗族古歌中也有記載。所以平原地區與半山坡相比,並沒有那麼大的農耕優勢。中國遠古被認為的成熟的農業在炎帝烈山氏時出現。
這位炎帝可能就是被黃帝驅逐的那一位。靠著已經成熟的農業,炎帝依然是天下共主。
其他南方炎帝故事還有炎帝在湖北神農架遍嘗百草,在湖南耒陽縣發明耒耜,在湖南嘉禾縣拾得水稻種植。炎帝很可能在南方生活了很長時間,而並不是一代。南方的各族,包括壯族、苗族、瑤族等等,都要過四月八的節日,來紀念牛王下凡為民農耕,或者是發明牛耕。四月八同時也是炎帝的生日之一。南方各族也有其他的炎帝傳說。
所以具茨山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補充了一段早期炎帝和黃帝的一段鬥爭歷史。這次爭鬥的結果是,黃帝把炎帝驅逐到南方,但他並沒有當天下共主的能力。兩人各退一步,炎帝退出北方,黃帝在北方當炎帝的諸侯。
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有很多龜的崇拜,牛河梁大墓出土的手握玉龜的老人,也被很多專家認定為一位黃帝。紅山文化的某一時期,很可能是黃帝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