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有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在高考之前的誓師大會上,很多人都元氣滿滿地高喊著自己的奮鬥口號,希望把夢想通過這個方式喊出來,有人說「高調的人往往沒有高調的資本」,但憑什麼高調就會被質疑,就會被群起攻之?難道這世間容不得耀眼的人?就偏要高調的宣誓自己的夢想,然後再努力去擁有能匹配自己高調的資本。不過,並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小說主角的配置,都能夠從困境的命運裡逆襲,向陽而生,有一些人在高考拼搏的路途中,漸漸發現自己掉隊了,繁重的學業壓力,讓他們的精神不堪其擾,最終遺憾的選擇放棄或者鋌而走險,邁上了另一條不一樣的路。
2003年,楊博十九歲,他出生於四川,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少年,而那一年的他,是一位在九中讀高三的學生。很多人的高三生活都是在習題集裡度過的,楊博本來也不例外,隨著時間推移,他的書桌上,堆起了很厚很厚的一沓書,但是,在複習高考的過程中,他逐漸感受到一種十分苦澀的感覺,他看身邊的很多同齡人,都是不可質疑的優秀,他們的成績好,是真的實打實的好,還能在繁重的課業中從容不迫,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人總能考進最頂尖的大學,反觀他自己,明明預習、複習了很多內容,卻遲遲的沒有參透學習的門檻,無法考上想去的學校,後來他感覺自己更加心思煩亂,為此想了很多方式來克服自己的煩躁,每當他不想複習時,就會想到其他人在高考奮鬥路途裡做出的努力。他只要想到別人繼續安然看書的樣子,就會深吸一口氣,認命地翻開書。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久,但是一直盲目地壓榨自己的內心,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他的人生終於在高考前,徹底崩潰了。
2003年開春,九中舉辦了高考前的最後一次摸底考試,摸底考試跟高考基本上是走向一致的,很多學生的真實水平都會在這次考試中反映出來,如果這次摸底考試考得不好,就很有可能會考不上大學,而楊博這次考得就不是很好,拿到成績以後他迷茫了,他覺得他之前的多年寒窗苦讀,就是一個笑話,如果考不上想去的學校,之前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於是乎,在6月5日凌晨,楊博決定鋌而走險,用一個最違規的方式,去探測高考的試卷,提前為自己的高考之路保駕護航,他決定潛入南充市南部縣教育局去盜竊高考卷。
楊博屬於那種不喜歡認真學習,但耍小聰明很厲害的人,他在做這次偷竊計劃時,是非常縝密的,不但踩點了整整兩次,還規劃了一個周密的計劃,而且還實地探訪,跟教育局的保安混了個臉熟,在當年上午六點,他用瞞天過海的方式,切斷保密室報警器電源後,就翻窗進入了保密室。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在楊博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想要面面俱到,他就把將每一科的試卷都拿走了一份,這麼多試卷同時失竊,怎可能不引發懷疑呢?
於是在當天下午,教育局的人便發現了試卷少了很多份,聯想到上午保密室電源故障的事情,他們敏銳地意識到,有人偷竊了高考試卷,誰會做出這樣自毀前程的舉動呢?教育局的人趕緊為此報警,希望警方抓獲罪犯,警方便開始了嚴密的調查,並調取了沿路監控,順藤摸瓜去尋找那個盜竊者。
此時的楊博雖不知自己的行徑已經被暴露,但是他做賊心虛,所以在看偷來的試卷時,內心都在打著小鼓,不敢隨意看題,總感覺這試卷上的每個字符,都化作了審判他的目光,讓他無處可逃,後來他在看了語文的作文題,還沒來得及看其他的題目時,就因為心裡愈發感到底氣不足,於是選擇銷毀了試卷,以及全部的作案工具,不留任何一絲痕跡。但是銷毀作案工具仿佛是一種亡羊補牢的行為,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但當時他還是心存僥倖。直到他上了考場,拿到試卷,他頓時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導致了一系列連鎖的後果,譬如高考卷子已經換成了備用卷,面對陌生的試題,他有些傻眼,但他當時想著既來之則安之,所以鎮定地答完了所有題,發揮還算穩定。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楊博果然被南充市警方抓捕,並且還收到了一執判決,因違反國家秘密罪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七年之後,楊博終於離開了監獄,但是他這輩子都不想上學了,不願意上學的他就開始了打工,在工地裡搬磚,讓人覺得非常唏噓:他十年寒窗苦讀,卻換來了這樣一個局面。
如果楊博在摸底考試失利後,鼓勵自己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挖掘更大的潛力空間,以此來激勵自己,他本來還是可以做出一些不錯的成績,譬如可以在高考失敗後通過考研來逆襲,學生的求學生涯本來是比較短,但如果他的學習狀態維持得比較好,他是能夠笨鳥先飛,實現階級跨越的,所以他這個因噎廢食、鋌而走險的行為,就顯得更是令人惋惜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