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老蔣為什麼叫做蔣委員長?1928年10月6日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老蔣為什麼叫做蔣委員長?1928年10月6日蔣介石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08:41來自薩沙
蔣介石為什麼會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而不是總統或者總理?蔣介石擔任的委員長又是什麼?
聽薩沙說一說吧。
孫中山總理,有一個長期的民主規劃。
孫中山認為,中國的歷史進程應該是漸進式的,不能一蹴而就。
分別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
第一個階段,叫做軍政時期。
這個階段是軍事第一的時期。
自古,中國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無論你的理論再高尚,沒有槍桿子,也是難以獲得國家大權的。
沒有掌握國家,你的一切理念也就無從實施。
所以,軍政時期採用的是軍事獨裁,以集中所有力量對付敵人。
在這個階段,政府和軍隊是一體的,用盡一切力量統一全國,消滅軍閥割據,對人民進行開化宣傳。
一旦大體統一了中國,軍政時期就宣告結束(一說只要完全控制一省),軍政時期就宣告結束,進入訓政時期。
臺灣方面認為,軍政時期從1917年成立廣州軍政府開始,到1928年完成北伐宣布結束。
第二個時期,叫做訓政時期。
訓政是過渡時期,由中國國民黨實行「一黨訓政」,以黨治國。
國民政府也不是說什麼是什麼,必須依據《訓政時期約法》。
之所以要有訓政時期,主要在於當時中國人的文化素質很低,對於政治更是基本不了解。
民國時期農村百分之九十五的女性不識字,百分之七十五的男性不識字。而識字的農民,絕大部分也只是限於看懂報紙的大字標題、寫個便條而已,在今天屬於半文盲。
中國農民是非常愚昧的。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新中國建國以後,中國竟然還出現了10個自封的「皇帝」。
如張清安,於1982年在四川巴中縣宣布稱帝,建立中原皇清國,國號「皇清」。
這傢伙還刻了「皇清玉印」和「清府相印」的大印,並且寫了長達4萬多字的《建國大綱》。
而張清安很快發展了400多臣民,對他進行三叩九拜大禮,還高呼萬歲。
現在看來,張清安的欺騙手段極為粗鄙。
他找了一個專門跳大神騙錢的何神漢,請神上身以後自稱看到了玉皇大帝,御賜張清安為皇帝。
在今天,就算三歲小孩也不會相信這種胡鬧,當地數百鄉民竟然深信不疑。
張清安得意之餘,封部下50多人為王爺、元帥、丞相等職務,還賜予印章和委任狀
最搞笑的是,他還給蔣介石寫了一份委任狀,封他為「威國王」。
張清安生活在閉塞的山區,竟然不知道蔣介石早已去世多年了。
而派去郵局寄這封委任狀的部下,被郵局女職工當作瘋人盤問。這個部下也覺得此事太不靠譜,將委任狀帶回家藏起來,再也沒敢去郵局。
無語的是,張清安手下這群人,竟然對他的所謂「得到玉皇大帝150萬天兵助戰」「撒豆成兵」「上天御賜斬妖神劍」的胡言亂語,深信不疑。
這夥人甚至相信張清安會在巴中縣城順利起義,隨後在天兵天將幫助下佔領成都。
他們跑到巴中縣城,等待張清安在城外發三聲炮響就不顧一切暴動,裡應外合。反正他們有天兵支持,怎麼也不會失敗。
結果張清安卻無法搞到火炮,無法發出三聲炮響的信號,只得先行逃走。而巴中縣城內的黨羽也作鳥獸散。
後張清安被抓捕,本來要按照反革命罪判處死刑。
後四川省高層認為,張清安的行為頗為荒謬可笑,主要還是自身愚昧無知導致,最好給予寬大處理,最終改判為無期徒刑。
大家注意,張清安是1982年搞事的,是建國後長達30多年。而當地民眾仍然如此無知,可見訓政期還是必要的。
這種素質的人民,需要有一定時間對於國民實行民主訓練。
在這個階段,縣和市逐步開始自治,而省長等都採用民選。通過一個過渡時期,等到全國半數省份可以實現自治和民選,就結束訓政階段,開始憲政階段。
臺灣認為,在1928年到1947年都是訓政時期,以1947年12月25日發布《訓政結束程序法》。
國軍很快在大陸潰敗,這個憲政沒有持續多久。1948年,國民政府實施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仍然是訓政時期的制度。
直到蔣經國去世前,臺灣才逐步放開了管制。在1991年,臺灣最終實現了徹底的憲政。
第三個時期,叫做憲政時期。
憲政時期很簡單,國民黨功成身退,放棄獨攬國家的權力。
這裡就要提到國民政府主席了。
國民政府主席是存在軍政和憲政時期的一個職務。
在軍政時期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職務,在憲政時期則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
進入憲政以後,國民政府主席就不存在了,由中華民國總統來取代。
為什麼會這樣?
國民政府主席,本來是中國國民黨內選舉出來的領袖人物。
在軍政時期,國民政府主席最早誕生於1925年。
當時國民政府委員會也在運作,選舉出來的第一任主席就是汪精衛。不過,直到1928年之前,國民政府主席同其他委員差不多,談不上什麼特權。
從1928年訓政時期開始,國民政府主席才有所不同。
1931年12月,國民政府組織法第六次修正完畢,確定主席不負實際政治責任。也就是說,此時國民政府主席,只是形式上的國家元首,地位比較高。
而國家軍權,是掌握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陸海空三軍總司令的手中。
而從1932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蔣介石都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掌握實際的軍權。
軍事委員會早在1925年就已經建立,在1928年北伐成功以後取消,將軍權交給國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
沒想到918事件以後,日寇大舉入侵,軍事委員會被迫再次建立起來。
到了憲政時期開始的1946年,成立了長達22年的軍事委員會才徹底取消,老蔣也不再是蔣委員長了。
至於國民政府主席,而1932年到1943年由林森擔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
有意思的是,林森1943年去世後,蔣介石就將兼任國民政府主席。此時這個職務的權力就比較大,也有了一些實權。
說來說去,這些都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都在1946年徹底終止了。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