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據《歐洲時報》報導,近日,因美國刺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美伊緊張局勢再度升級。法媒報導稱,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各種軍事升級舉動令歐洲各國政府感到非常擔憂。作為一直積極發表歐洲意見,時常「頂撞」美國的代表,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伊朗問題上表現的態度則偏向謹慎保守,引發關注。
報導稱,就美伊關係問題,馬克龍近日一直保持謹慎,儘量不批評美國政府。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的伊朗問題專家克裡斯蒂安特爾姆(Clément Therme)認為,馬克龍意圖在此問題上扮演「華盛頓的主要夥伴」角色,而這種選擇會使法國淪為這場爭端的「配角」。
特爾姆說,看起來,雖然馬克龍在上任之初與川普關係良好,但隨著美國2018年對歐盟開啟無差別的貿易打擊,兩人之間的裂痕擴大。後來,他對川普的貿易政策、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認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等表態均做出過強硬批評,更曾說出北約正在「腦死亡」等言論。
然而在伊朗問題上,馬克龍卻站在了美國的一邊。對於馬克龍此次回應,更多法媒稱之為「尷尬的支持」,特別是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批評歐洲盟友對擊斃蘇萊曼尼一事的反應「毫無幫助」之後。
法媒認為,馬克龍的反應來源於一種矛盾:一方面,他要維持歷史悠久的法美同盟關係;另一方面,他面對的是喜怒無常的川普本人。這種撕裂讓馬克龍很難做出反應。
另外,對德法英三國首腦聯合敦促有關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這一反應,法國地緣政治專家貝特朗巴迪(Bertrand Badie)表示:「在外交語言中,如果一個領導人要求克制,那就表明他其實無話可說。」在巴迪看來,這顯示了法國和歐洲在外交上令人驚訝的「邊緣化」。
責編:漆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