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華為、小米,和輝光電衝刺科創板「團戰」液晶面板市場

2021-01-20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國內面板廠商持續布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已佔據全球面板產業半壁江山,而在AMOLED面板領域,國內廠商也取得較大的突破,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並打破日韓企業對AMOLED面板的壟斷。

作為國內知名的AMOLED面板廠商,和輝光電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近年來在上海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和輝光電迎來快速發展。

據Omdia統計,2019年度,和輝光電佔據全球AMOLED市場出貨量的4.57%,在國內僅次於京東方;在細分智慧型手機類AMOLED出貨量方面,和輝光電以3.80%的份額位居全球第2名,僅次於三星電子。

如今,這家公司正排隊科創板IPO,而同行業的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以及TCL科技等均已登陸A股。在新一輪面板行業競爭來臨之際,和輝光電能否登陸資本市場,尤為關鍵。

背靠國資,供貨華為、小米

招股書顯示,和輝光電由上海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海聯合、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和上海市金山區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海金聯投資聯合發起成立,公司專注於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相比傳統LCD技術,AMOLED具有畫質優良、健康護眼、節能、環境適應性強、形態可塑性強、功能整合性強的特點,但其成本也相對更高。AMOLED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等領域。

作為行業內最早實現AMOLED量產的境內廠商,和輝光電建設有2條不同世代生產線以滿足下遊不同應用領域、不同規格類型的多樣化需求。其中,第4.5代AMOLED生產線量產產能15K/月;第6代AMOLED生產線規劃產能30K/月,其中已量產產能15K/月,另外15K/月產能部分設備已運抵車間。

值得一提的是,和輝光電現有第4.5代、第6代AMOLED生產線均可生產剛性及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其中公司剛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量產產能位居國內首位、全球第二,具有產能優勢。

憑藉研發創新、生產製造、產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公司在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市場積累了眾多知名品牌客戶,成為其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供應商。

其中,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華為和小米等;在智能穿戴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華為、步步高(小天才)、小米、OPPO和VIVO等;在平板/筆記本領域,應用公司產品的知名品牌廠商包括步步高和聯想等。

儘管背靠國資,供貨華為、小米等知名廠商,和輝光電卻難掩持續虧損的窘態。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和輝光電分別實現營收6.16億元、8.03億元、15.13億元和9.21億元,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虧損並未有所緩解,上述報告期內扣非淨利潤分別實現-10.33億元、-9.09億元、-10.28億元和-5.65億元。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對此解釋稱,從項目建設到達成規劃產能,完成良率爬坡,實現規模效益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一般前期固定成本分攤較大,單位成本較高而產生虧損。

募資80億元擴建第6代AMOLED產能

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規模效應是面板行業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需要不斷擴大產能。

和輝光電也佐證了這一觀點,「在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生產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產能規模是影響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相較於同行業其他公司,公司目前產能小於三星電子、LGD等,不利於進一步發揮產銷規模經濟效應。」

因而,此次衝刺科創板IPO,和輝光電擬募資100億元,其中80億元用於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2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和輝光電方面表示,投產完成後,公司第六代AMOLED顯示項目產能將達到設計產能,即30K/月,未來該項目仍需要的資本性支出金額約為25億元。2020年1月—6月,和輝光電第四、五代AMOLED生產線產能利用率達85.48%,第六代的產能利用率為93.74%,核心技術給公司貢獻了全部的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面板行業正在進行深度調整,多家韓企退出LCD產線,轉向OLED進程加速,OLED行業前景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業內普遍認為面板行業下一個機會主要在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

實際上,同行面板廠商均已悄悄加注柔性AMOLED的產能投入。

其中,京東方已在成都和綿陽擁有兩條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另有重慶和福州生產線在建設和規劃。

和輝光電的兩條不同世代的AMOLED生產線均能生產柔性AMOLED面板,但其優勢在於剛性AMOLED面板。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坦言,隨著大屏化需求的進一步增加,智慧型手機面臨便攜性和可操作性的巨大挑戰,柔性摺疊屏設計應運而生,但柔性摺疊屏在摺痕及磨損等方面依然具有較大的優化空間,相關技術關鍵點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終端市場上尚未大規模量產應用。

高端面板價格開啟,行業競爭激烈

根據Omdia數據顯示,2020年受疫情衝擊,以及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半導體禁令限制,AMOLED出貨量為4.54億片,同比下降3.6%(YoY)。不過,柔性AMOLED出貨量從1.58億增至2.41億,主要由Apple和華為貢獻。

此外,2020年剛性AMOLED的出貨量從2019年的3.13億片下降到2.13億片,但2021年剛性AMOLED的需求將相當強勁。和輝光電將從小米和新榮耀中獲得機會,作為繼三星顯示之後的二供。

隨著越來越多終端品牌採用國產AMOLED屏,國產面板廠商的AMOLED出貨量不斷增加,市場佔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技術實力和生產水平方面,和輝光電、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天馬等國產廠商與三星仍有不小的差距。

與國際顯示面板大廠相比,國產AMOLED面板在良率、顯示性能、產品可靠性等方面還有待提升,比如三星柔性屏良率都可以達到80-90%,國內面板廠硬屏良率在70-80%。

不過,隨著OLED產能逐步釋放及良率不斷提升,而終端需求未跟上產能釋放速度,OLED面板價格將下降,各家廠商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或將開啟「價格戰」。

對於柔性OLED降價空間,維信諾認為主要在於三大方面。一是產能規模增加帶來的上遊原材料採購議價能力的提升;二是產能提升後規模效益明顯,各項成本分攤更加合理;三是良率的進一步提升。

眼下,對於和輝光電而言,國外的市場競爭會有一些門檻有所限制,國內又需面對京東方、天馬、維信諾等大陸廠商,市場競爭勢必將更加激烈,作為後勁玩家,和輝光電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顯示面板企業和輝光電,柔宇科技和惠科股份都在謀求上市
    崑山龍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騰光電」)於2020年8月17日在科創板鳴鑼上市;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和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正在尋求科創板上市資格;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科」)已經完成A股上市輔導備案。顯示行業尚未上市的面板廠幾乎都在謀求上市。
  • 和輝光電衝刺科創板 邊虧損邊打價格戰是否可持續?
    和輝光電為國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製造商,專攻小尺寸AMOLED的研發、生產和銷售。9月1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和輝光電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問詢。  AMOLED為「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英文簡稱,是基於電極發光的第三代顯示技術。
  • 和輝光電虧損難止募百億擴AMOLED產能亦面臨不小隱憂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929/58467.html繼上月IPO申報獲得科創板受理之後,9月11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輝光電)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問詢。
  • 京東方與華星光電打破日韓壟斷液晶面板境況
    手機三大件分別是CPU、存儲器和OLED面板,後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全球第二。  但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從業者來說,李健熙的名字讓人愛恨交加,心情複雜。  有一位曾經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公關部都工作過的媒體同仁,在朋友圈這樣表示:  「逝者已逝,惟願李會長英靈安好。中國液晶面板產業20餘年的發展,多受制於李會長的強權和壓制。
  • 「IPO價值觀」毛利率為負,和輝光電如何走出剛性AMOLED面板「量價...
    近年來,隨著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等廠商的柔性AMOLED產能的釋放,終端廠商逐漸增加柔性OLED面板採購量,導致剛性AMOLED面板需求量減少。此外,三星顯示為了快速搶佔市場,持續調低剛性AMOLED面板價格,致使今年智慧型手機類剛性AMOLED面板價格逐月下降。為了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和輝光電欲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公司發展。
  • TCL科技:華星光電獨家供貨小米10至尊紀念版屏幕
    IT之家 8 月 12 日消息 昨晚小米新旗艦智能機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正式發布,IT之家曾報導該機的主攝像頭和屏幕均為國內公司,已實現國產替代。其中,主攝傳感器由韋爾股份旗下豪威科技提供,屏幕為 TCL 旗下華星光電供應。
  • 新冠肺炎導致轉單,對臺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群創光電有利
    新冠肺炎導致轉單,對臺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群創光電有利 作者:未知時間:2020-03-05 來源:MoneyDJ
  • 全球LCD TV面板供應緊缺還將繼續延續,液晶面板概念股有哪些
    到2023年,隨著韓國的退出,格局變成兩超多強,華星光電增速顯著,與龍頭京東方差距變小,兩家加起來產能超過50%,第二梯隊為惠科光電,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13%-14%,再往尾部接下來就是友達、群創、CEC、彩虹等。
  • 和輝光電欲登科創板 三年半虧損近34億
    近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問詢。和輝光電是一家顯示面板製造商,專注於中小尺寸AMOLED顯示面板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值得注意的是,和輝光電常年「負毛利」虧本銷售顯示面板,公司淨利潤也常年為負值。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月~6月,和輝光電合計淨利潤為-33.94億元。此次科創板IPO,和輝光電擬募集資金100億元,其中80億元用於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2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液晶面板緊缺致電視機漲價?轉轉大家電行情:二手市場彩電也在漲
    受產業鏈上遊的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8月以來不少彩電品牌都在上調電視機的售價。據媒體報導,8月28日起小米旗下多款電視機在零售市場的售價上調100元至300元不等;隨後華為榮耀智慧屏X1系列電視機整體上調200元;而自9月1日起,創維電視也宣布要全線漲價,價格環比8月大約上漲了15%。
  • 小米10至尊紀念版供應商被曝光,豪威科技和華星光電上榜
    近日,萬眾期待的小米十周年獻禮作——小米10至尊紀念版正式對外發布。據了解,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主攝像頭和屏幕的供應廠商均為國內企業。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豪威科技承擔了主攝像頭傳感器的設計任務,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華星光電負責屏幕的供應。
  • 飛凱材料擬收購江蘇和成100%股權 進擊液晶面板材料市場
    在液晶材料領域,國際上目前默克、智索(Chisso)和DIC 三家在高端液晶材料市場仍然具有明顯優勢,佔據主要市場份額。打通液晶產業鏈是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重點。根據國家發布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完善新型顯示產業體系」的重點就是面板材料。近兩年,本土液晶面板環節獲得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拉動了上遊液晶材料廠商的發展。
  • 三星停供晶片、面板,華為手機再遭重挫!OV小米蠢蠢欲動
    近日,華為又遭遇一則壞消息。受美方禁令的影響,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實際上已停止向華為供應存儲晶片。此外,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也將從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
  • 背靠「華米OV」,和輝光電80億擴充產能能否助其扭虧為盈?
    作為國內知名AMOLED面板廠商,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輝光電」)也在加大其在AMOLED顯示面板的產能建設。近日,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得上交所受理,若IPO順利,其上市後將募資80億元用於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達產後新增15K片/月的第6代AMOLED產能。
  • 重磅:和輝光電也要上市了!
    5月13日,上海證券局披露了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首次公開發行並在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情況報告。目前,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和輝光電74.59%的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為「上海國資委」)持有上海聯和100%的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 臺灣雙虎:面板缺口仍大,進入漲價循環
    三星電子繼續生產LCD面板,對此,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SDC主要供貨給三星液晶電視,對臺廠出貨影響不大,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會受到波及;也因延後關閉的產線投片量也縮小,對整體面板報價的影響微乎其微。友達、群創皆表示,不針對單一企業動態評論。
  • 從「TCL集團」到「TCL科技」:一場押注面板、半導體的豪賭
    資料顯示,TCL實業控股成立於2018年9月,第一大股東為李東生和TCL高管持股的持股平臺寧波礪達致輝企業管理合夥企業,出資9億元持股比例30%。2019年3月,重組完成後,TCL科技保留華星光電、產業金融業務和其他業務,剝離主營手機業務的子公司TCL通訊、主營電視業務的子公司TCL電子和相關業務。
  • 液晶才是以TCL華星為代表的中國面板廠商的主戰場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1025/58609.html自2009年成立,到今年8月以約76.22億元人民幣併購三星蘇州8.5代線,TCL華星在面板領域已投資約2000億元,擁有7座面板工廠,今年上半年在全球TV面板和手機面板市場的出貨量都位居第二。
  • 京東方擴產衝第一奪5大面板霸主 中電熊貓華星光電緊追在後
    分析2018年液晶顯示屏面板市場逆勢成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供給端產能釋放,多條高世代生產線投產,面板廠出貨積極;二是海外市場需求回暖,尤其北美地區經濟復甦,帶動液晶顯示屏換機潮以及新增需求增加;三是部分品牌業者提前備貨,包括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等國際品牌均提前增加海外備貨。
  • AMD獲得華為供貨許可證;疑似堅果5G新機曝光:白色前面板;微信發布...
    AMD獲得華為供貨許可證 (鳳凰網科技報導)據外媒報導,AMD公司高級副總裁今日表示,該公司已經獲得了華為的供貨許可證,預計不再會因為華為禁令而影響到AMD的業務。此外,該總裁還表示,會保證百分百地遵守美國法律,採取適當的措施,確保AMD管理好實體名單與客戶或潛在客戶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