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後赴美打拼失蹤20年,母親想見最後一面,卻說:別再找我

2020-12-19 歷史中郎將

人生在世,不過是奉獻和索取。我們一邊向社會索取著資源,一邊也向社會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無論是在哪裡都一樣。不過,究竟該以奉獻為主呢? 還是該以索取為主?

人這一生究竟該是奉獻還是索取呢?

一、幼年

公元1969年,江蘇,某農村。王永強出生在一個平靜的下午,沒有風雨交加,也沒有天際變色。但是王永強卻非常的聰明。無論是學走路,還是學說話,都要比哥哥姐姐快許多。或許是因為他的聰明,或許是因為他是家中最小的。王永強的身上幾乎集結了父母的所有寵愛。精神歸精神,物質歸物質。王永強的精神生活是富裕的,但是物質生活卻是貧乏的。因為他們家的經濟來源全靠他的父親——販賣老鼠藥。成天吃不飽,餓不死的生活可能在年幼的王永強心中埋下了種子——要賺錢,而且是要賺大錢!

幼年時期的王永強

二、童年

時光荏苒,歲月轉身。不知不覺,王永強已經長大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了。剛開始還好,王永強在學校的開銷不是很大,家裡還能負擔得起。但是當王永強進入青春期之後,一切都變了。飯量猛增,而且學校的書本費越來越貴,除此之外還要買校服。王永強從小到大幾乎沒穿過新衣服,包括校服。他的校服都是哥哥姐姐穿過的,剛開始穿在身上很鬆,後面就變得越來越緊。緊的不能再穿的那種。但是王永強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家裡的情況。那些年,王永強的父母總是做在樹下長嘆著:「哎,強子終於懂事了。」

考上大學時的王永強

三、青年

公元1987年,王永強考上了大學。這個消息一時間就轟動了全村!因為在那個時候,全村只有王永強這麼一個考上大學的。而所謂是天道酬勤,當時國家的政策上大學是全免費的。那一年,走上求學路的王永強在這頭,挎著破包回望著父母。他的父母在那頭,佝僂著背向王永強送別。

王永強家人

四、大學

在大學,王永強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因為他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不容易。他不能辜負自己,更不能辜負家人的努力!憑藉著這股信念,王永強幾乎壟斷了班級第一,年年如此!漸漸地,校方注意到了王永強。出於王永強的家境和頂尖的成績,校方給予了王永強每月四塊錢的國家補貼。王永強當時興奮極了,剛想打電話給父母報信,但是父母的電話已經打過來了。在和父母的通話中,王永強很是驚訝。父母不僅知道了自己獲得補貼的這件事,更是直接張口向自己索要這份補貼的一部分。王永強有些猶豫,但是考慮到父母這些年來的付出,還是答應了。

王永強家人

五、深造

王永強畢業之後,打算繼續讀書,繼續深造。但是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父母張口養兒,閉口防老。而且還會向王永強羅列一些別人家的孩子,不是輟學養家,就是從小養家。這些話語讓王永強聽得很是心煩。不過現在的王永強已經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力排眾議,堅決選擇讀書!王永強靠著自己心中的毅力讀完了蘇州大學的碩士,讀完了中科院的博士,讀完了北大的博士後。

六、工作

從王永強上了本科獲得了4元錢的國家補貼後,他的父母就覺得終於盼到了兒子的「出息」。而也不只他們,家裡的親戚們也同樣這麼認為。在王永強於蘇州大學讀碩士期間,父母不僅問他要錢接濟家裡,還要求他給哥哥和家裡的親戚們在蘇州安排工作,孩子們安排好學校。王永強但凡有不答應,父母就會到學校找他,質問他為什麼不幫忙。父母的一再強迫,讓當時的王永強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覺得在同學們面前很丟人。畢竟他也只是個在讀碩士,有時候確實沒法幫忙,但又跟年邁的父母講不通其中道理。

王永強家人

王永強就這樣在父母的不斷重壓下,讀完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後。 當時的博士後可謂是鳳毛麟角,王永強的薪資自然不必多說。憑藉著每個月向家裡寄回去的那些錢,王永強的父母也閉上了嘴巴。他倆的嘴巴是閉上了,不過親戚朋友的嘴巴又張開了。他們聽說王永強的現狀之後,紛紛跑去向王永強求助。不是借錢就是讓王永強給他們安排工作,不過此時的王永強還沒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再豐厚的薪資待遇也填補不了持續不斷的窟窿。然後,那些親戚朋友就去找王永強的父母,成天說長道短,無休無止。

最終王永強踏上了出國工作之路

王永強的父母經受不住親戚朋友的唆使,又開始問候王永強。漸漸地,王永強的日常生活都被幹擾了。一邊是親戚朋友的變相索取,一邊是海外公司向王永強拋出的橄欖枝。王永強猶豫了。

七、出國

公元1999年,王永強和家人徹底失聯。這一走就是20年。2019年12月份,病重的母親心心念念的想見小兒子王永強最後一面。面對著家人她顫顫巍巍反覆的說道:「我想見他最後一面,不論他走多遠,他都是我的兒子。」當時遠在美國打拼20年,事業有成的王永強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卻只是絕情理智的這樣回復了一句話:「不要再找他,清官難斷家務事」。就這樣,母親病故的時候,王永強都沒有回來。王永強遠離家鄉留居海外,至今未歸。

王永強母親

究竟是父母奉獻的太少?還是親戚朋友索取的太多?人生的意義,究竟是奉獻,還是索取呢?大家對此怎麼看?還在下方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老母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他用一句話拒絕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北大博士後,當年他畢業後決定出國深造,卻不料從此「消失」20年,與家人斷絕聯繫,甚至當母親病危,都不願回國來看她一眼,此事一出,立刻引發了社會熱議,他是誰?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母親病危拒絕回國照顧,只回復7個字
    21年前,北大物理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後來一直與家裡斷了聯繫,母親病危時他也拒絕回國照顧,引人深思。 不久後,王永強又考取了中科院物理博士、北大物理博士後。當年誰家出一個大學生,已經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了,這意味著他們日後工作能有「鐵飯碗」,更何況王永強還是北大物理博士後,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 北大博士後赴美留學消失20年,拒絕回國照顧病危母親,僅回了7字
    「我生前一定要見他一面,不管他走多遠,都是我的兒子啊……」一位白髮蒼蒼、形容枯槁的老人躺在床上,緩緩說出這樣一句話,現年77歲的她,7年前便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等各種疾病,如今並發成尿毒症,醫生已經無能為力。
  • 北大博士後失蹤20年,被找到後拒見病危母親,現如今怎樣了
    就在2019年,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隨後失蹤20年,家人找不到他在哪裡,母親郭巧娣77歲了,躺在家裡生命垂危,她非常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見到兒子。於是大家開始自發地幫助這位可憐的老人,希望能找到這位博士後的下落。不查不要緊,查到才發現,早在1999年,他的身份信息就已經被註銷出境了。
  • 北大博士失聯20年,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背後原因很無奈
    尤其是2020年的高考,一個令人滿懷期待的日子,很多考生都考取了一個不錯的成績,作為父母也很高興,有的宴請了全村所有的人,有的請了戲班子唱戲,有的甚至穿上了狀元服,騎著馬遊街慶賀,這都表明了人們對此次高考的重視,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所以,數億的父母都在為此而努力著。
  • 還記得那個北大博士王永強嗎?打工20年,母親最後一面也不見
    ,20年都不曾回過自己的家中,母親想要見其最後一面都難。,並且在外20年都不回家,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想要見到他一面,他都不肯回家。二、清官難斷家務事最終他的母親希望見上他最後一面,便在網絡上讓網友幫助,終於在網友的幫助下,他的消息終於出來點,但他卻淡淡的回覆,清官難斷家務事,於是便又消失在網絡中。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母親病危也不願相見
    正如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他曾有一段時間在網上被大眾所指責,因他去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期間家人也聯繫不到他。即便聯繫到了,在得知自己母親病危了之後,他也不願相見,以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作回應,其中究竟有何緣由? 風雨飄搖的求學之路 生離死別是人生最難過的事,究竟王永強和自己的父母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特別是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人才井噴,出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青年數學天才。其中,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四人,年少成名,屢獲國際數學大獎,被譽為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不顧父母死活,為何網友卻說可以理解
    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不願回家,父母病危後只回應七個字,令人唏噓
    如今,北大成為了出人頭地的一種象徵,誰家能考出一位北大學子,那麼這將是家人最大的欣慰。可是,對於江蘇常州市的郭巧娣老人來說,家裡走出一位北大學霸這並不是一件多麼令人欣慰的開心事。相反,郭巧娣老人覺得這是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情。郭巧娣如今年過半百,體弱多病,常年臥病在床。
  • 北大美女學霸在美國遇害,赴美留學的意義何在?網友:現實太殘酷
    【導讀】時隔769天,章瑩穎離奇失蹤案件審判結果已經出爐。北大美女學霸被永遠定格在了27歲。雖然兇手受到了法律的懲治,但審判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章瑩穎事件也遠沒有結束。章瑩穎是一個標準的90後姑娘,出生在農村的她,從小學習便十分刻苦。
  • 北大博士王永強,因家人找他討錢,出國20年不聯繫,他後來如何?
    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因為老母親找他討錢,遠赴日本20年不回國,如今怎麼樣了呢?一、艱難的求學路這個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名叫做王永強。王永強在1969年的時候出生於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妹妹,所以家庭生活是非常貧困的。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出國留學,20年未曾回國,母親病重時他只說7字
    時間回到1969年,那時的江蘇常州有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王永強就在這個家中出生了,王永強的父母主要的經濟來源便是務農,夫妻二人辛勤勞作但仍然無法讓三個孩子吃上一頓飽飯,生活的重擔一下壓在了那兩個樸實的人身上,於是無奈之下,王永強時常被父母送去舅舅那蹭吃蹭喝。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不顧父母死活,被網友找到後回答7字
    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這件事通過網絡傳播開來後,網友自發組織起了「尋找王永強」的行動,終於在美國亞特蘭大發現了一名所有信息都與老人口中描述的兒子極為相似的男子。
  • 在人間 | 女警獨子失蹤20年:誰動了我的「大皮襖」
    李飛,實在不好意思,打擾你了,何樹軍說,我想找你約好明天上午去派出所的時間,你方便嗎?我方便的,李飛說。九點,你起得來嗎?沒事,阿姨,進來坐吧。李飛挑起門帘,走進去。棚內有四張木桌,一些塑料椅,一臺簡易液化灶,一隻不鏽鋼大鍋,一面放蔬菜、肉類、丸子和串串的冷櫃,差不多已經空了。
  • 「年前找不到對象,春節就別回家了」接到母親的電話,我苦不堪言
    對於那些在外奔波打拼的人們來說,心裡又多了一份念想,那就是盼望著能早點回家,和家人歡歡樂樂的過一個團圓年,這也應該是對自己一年辛苦最好的慰藉了。可是,有一部分人在盼望過年的同時卻對過年又心懷忌憚,因為過年對他們來說好像是一道關,能不能順利地通過,他們的心裡沒有底。這部分人就是那些年齡大了,卻依然單身,沒有找到對象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齡剩男和剩女。
  • 狠心奶奶自斷親情,28年後孫女拒絕相見:「不知我的苦,別勸我大度」
    為了擺脫原生家庭,邦尼隻身一人來到上海打拼。 為了籌學費和生活費,她一人打三份工,大夏天別人在休息,她在烈日下發傳單。 在她生日當天,媽媽還提出讓她拿十萬塊錢給弟弟參加藝考。 邦尼忍無可忍,和媽媽撕破了臉。
  • 北大失聯博士拒絕母親臨終前的見面,原因何在?
    但北大博士不知是相對仁義,還是不想擴大事態,沒有繼續澄清此事。這件事也就偃旗息鼓了一段時間。雖身負罵名,至少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而後來,熱播劇《都挺好》轟轟烈烈的上演了。蘇明玉的人設,讓觀眾隨著劇情一點一點的發展,從對她的討厭轉向對她的同情和理解。甚至於是最後全劇中獲得人心所向票數最高的角色吧。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畢業後就去日本打工,母親病危也拒絕回國
    年少時被種上了學習的種子,之後的日子裡,他不斷地為這個種子澆水、輸送養料,只為了它更夠茁壯地成長。同自己的兄妹不一樣,因為自己對於學習的執著,他能夠一直待在學校裡接受知識。但是更多的同齡人們沒有了解到學習的快樂和重要性,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學校,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之旅。
  • 相繼逆行火神山雷神山,退伍軍人挺身抗疫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
    自疫情爆發以來,他自願報名,在雷神山醫院奮戰40多天,等結束醫學留觀後,他需要回家祭奠去世不久的母親。自2月起,江嵩奮戰在「兩山」醫院建設一線。3月8日,他的母親在漢陽一家醫院突發疾病後離世,彼時他正在醫學留觀期,想很多辦法卻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沒能見臨終的母親,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昨日,江嵩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