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不顧父母死活,被網友找到後回答7字

2021-01-08 網易

2020-10-11 15:28:38 來源: 達達的時尚

舉報

  明朝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寫下了一句:「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確,古代中國是人治社會,又以親族、血脈以及孝道為先,無論是怎樣的官員,都很難用法理去評判家務事。現在法律體系逐步完善,有些時候卻還是對摻雜著複雜情感的家務事有一些無能為力之處。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這件事通過網絡傳播開來後,網友自發組織起了「尋找王永強」的行動,終於在美國亞特蘭大發現了一名所有信息都與老人口中描述的兒子極為相似的男子。

  

  ▲病床上的郭巧娣老人

  經過媒體核實,這名男子的確是王永強,但他只向媒體回復了「清官難斷家務事」這7個字。對此,王永強家人表示「失望至極」。在孝文化影響極其廣泛的中國,這樣的做派無疑會被釘到道德的恥辱柱上,很多網友也表示他雖然學歷高,但已經失去了為人的底線。不過,隨著媒體對王永強故事的進一步深挖,輿論漸漸反轉,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這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背後的無奈。

  01

  1969年,王永強出生於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是家中的小兒子。不像其他的么兒一樣自小有父母和兄姊的寵愛,因為哥哥罹患小兒麻痺症,父母的關心都傾注在哥哥身上。王永強少時,家中全靠父親賣老鼠藥的收入勉力支撐,同時又要攢下來為哥哥治病,說一句家徒四壁毫不為過。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永強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家中的艱辛,因此他努力讀書,從來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有時,王永強也會做一些簡單的活計,換取微薄收入以貼補家用。

  

  ▲蘇州大學校門

  因為勤奮上進,王永強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在18歲時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蘇州大學,成為當時非常稀有的大學生之一。這樣看起來,他的求學之路是非常順利的。然而實際上,因為家庭貧困,父母曾經多次有過讓他輟學打工補貼家用的想法,只不過王永強深知只有讀書才是真正的出路,才能真正改變家中困窘的狀況,因此他沒有妥協,通過自己省吃儉用等方式儘量減輕家中經濟負擔,這才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大學時的王永強(黑白舊照)

  上大學後,他再也沒有向家中要過一分錢,同時在父母的要求下,國家給予大學本科生每個月4塊錢的補貼,他也如數寄回家中。由於成績出色,王永強在大學畢業後順利留校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期間,他每個月已有72元錢的補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有了社交、戀愛等方面需求,因而他將這筆錢偷偷瞞了下來。然而紙裡包不住火,父母很快知道了這筆錢的存在,為此和他大吵一架。

  

  ▲蘇州大學校園景色

  除了經濟方面的矛盾,王永強還有一群「奇葩」的親戚們。沒怎麼讀過書的親戚們,一致認為碩士研究生已經是「上等人」了,於是經常要求王永強做一些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例如幫助自己患有小兒麻痺的哥哥在蘇州找一份工作,「走後門」讓自己的堂弟進入蘇州大學學習等。顯然,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碩士研究生能做到的事情。然而家中並不理解他,父母甚至跑到學校,當著同學的面數落他不孝,令他極為難堪。

  02

  碩士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王永強獲得了到中科院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並且在不久後進入了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成為一名博士後,並與北京大學一位教授的女兒相戀。此時的家庭,再次拖了王永強的後腿,父母不僅經常找他要錢,也提出了更多的不合理要求。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即將成家立業的壓力,王永強夾在其中常常難以兩全。最後,失望透底的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拒絕了父母前來參加婚禮的請求。

  

  ▲王永強及妻子舊照

  成婚後,王永強想要到日本交流學習一段時間,而他的父母此時卻提出了更加不合理的要求——希望王永強帶著兩位老人,以及他小兒麻痺症的哥哥一同前往日本定居。一方面,當時剛剛成家立業的他實在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脈做成此事;另一方面,王永強也深深認識到了家庭就是一個無底洞,當初既沒有支持他的夢想,後來也竭力榨取他身上的每一分價值。他認為自己並不應當承擔家庭的所有負擔,無論是父母和親戚的不合理要求,還是哥哥已經治不好的小兒麻痺症。

  

  ▲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

  面對家庭無盡的索取,王永強感到了無能為力,也下定了決心要「壯士斷腕」。於是他假託要前往日本掙錢,掙到錢後就會給父母買房,也會承擔哥哥的醫療費,父母這才放棄了全家移民日本的想法。在日本交流學習結束後,王永強和妻子再也沒有返回中國,而是直接前往美國亞特蘭大工作,自此如同泥牛入海,徹底失去了蹤跡,直到20年後被熱心網友和媒體尋找出來,他過去的家庭生活也才為公眾所知。

  

  ▲王永強的親人接受採訪

  圍繞著這樣的一個家庭,網友展開了極大的爭論。有些人認為「生養之恩大於天」,無論如何父母也將他養大,供他念到了大學,他不該做的如此絕情;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原生家庭無異於深淵,若是王永強一直不擺脫,最終必然也被拖入深淵之中,因此對於王永強的做法表示可以理解。兩方網友各執一詞,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難以真正說服對方。

  結語

  在筆者看來,世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複雜的事情很難去評判哪一方是對是錯。《孟子·盡心上》中有言:「仰不愧於天,俯不人」,意思是做人既要問天無愧,也要無愧於別人,總結起來就是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即可。世事難料,更沒有固定標準,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不越過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無愧於自己的內心,便不能夠說對錯,也稱得上是「君子坦蕩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不顧父母死活,為何網友卻說可以理解
    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
  • 北大博士後赴美留學消失20年,拒絕回國照顧病危母親,僅回了7字
    此事一經曝光,網友們立刻行動起來,想要幫助郭巧娣老人找到兒子,人多力量大,很快便找到了關於兒子王永強的信息,如今的他正在美國亞特蘭大某公司工作,各方麵條件都相當不錯,然而當他得知家人動用媒體和輿論的力量在尋找他時,王永強非常不高興,並冷冷回了7個字拒絕回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才造成這樣的悲劇?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不願回家,父母病危後只回應七個字,令人唏噓
    據悉,郭巧娣老人有一位小兒子名叫王永強,不僅是中科院出來的博士,還是北大走出的博士後,擁有超高學歷。可是,這位原本令父母無比驕傲的北大博士後卻在20年前消失的杳無音信。20年的時間內,王永強從來沒有回過一次家,從來沒有主動聯繫過父母,好像突然人間蒸發一般。更另外氣憤的是,消失20年的王永強在聽到父母臥病在床之後,只是簡單回應了七個字,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母親病危也不願相見
    父母雖對子女有生養之恩,但也會在認知有限的情況下,有犯錯的時候。雙方應當在不違背道德底線的原則上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親情亦需要一份理性,其中一家人在同一個屋簷下都經歷了什麼風雨,往往局外人很難判斷。正如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他曾有一段時間在網上被大眾所指責,因他去日本打工20年拒絕回家,期間家人也聯繫不到他。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母親病危拒絕回國照顧,只回復7個字
    即便到了現代,這個道理也沒有過時,盡孝永遠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家中父母年邁,更應該盡孝道。從我們的刻板印象來看,學識高的人更應該懂得這些道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卻並不是如此。21年前,北大物理博士後王永強赴美留學,後來一直與家裡斷了聯繫,母親病危時他也拒絕回國照顧,引人深思。
  • 北大博士後失蹤20年,被找到後拒見病危母親,現如今怎樣了
    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隨後失蹤20年,家人找不到他在哪裡,母親郭巧娣77歲了,躺在家裡生命垂危,她非常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見到兒子。於是大家開始自發地幫助這位可憐的老人,希望能找到這位博士後的下落。不查不要緊,查到才發現,早在1999年,他的身份信息就已經被註銷出境了。而當網友不遺餘力地尋找他的工作地點時,他也明確拒絕回家見母親。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出國留學,20年未曾回國,母親病重時他只說7字
    時間回到1969年,那時的江蘇常州有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王永強就在這個家中出生了,王永強的父母主要的經濟來源便是務農,夫妻二人辛勤勞作但仍然無法讓三個孩子吃上一頓飽飯,生活的重擔一下壓在了那兩個樸實的人身上,於是無奈之下,王永強時常被父母送去舅舅那蹭吃蹭喝。
  • 北大博士後消失20年,老母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他用一句話拒絕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把「孝」放在第一位,而父母,便是我們每個人盡孝的對象。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北大博士後,當年他畢業後決定出國深造,卻不料從此「消失」20年,與家人斷絕聯繫,甚至當母親病危,都不願回國來看她一眼,此事一出,立刻引發了社會熱議,他是誰?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畢業後就去日本打工,母親病危也拒絕回國
    父母的命令要聽從,父母的要求要滿足,不僅行動上要迅速,態度上也要十分親和樂意。當然,不僅僅如此,古代許許多多的真實故事中,多少子女為了父母苛責自己,甚至虐待自己的身體,只為了討得父母的歡顏。關於孝順的定義,一直在改變,眾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古時候,將「孝」字看的無限重要,甚至超過了個人的能力、才華和其他的全部品德。
  • 北大博士王永強,因家人找他討錢,出國20年不聯繫,他後來如何?
    而時代發展到了今天父母與子女之間更需要一些理性的尊重和包容,畢竟時代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展進步。不過我們今天所說到這個故事,卻是一個很難用世人眼中的孝道來評判的一個故事。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因為老母親找他討錢,遠赴日本20年不回國,如今怎麼樣了呢?一、艱難的求學路這個北大博士畢業的江蘇小夥名叫做王永強。
  • 北大博士出國20年不聯繫父母,只因父母找他拿錢,一家人後來如何
    百善孝為先,父母供我們上學,當我們學成的時候就應該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職責,不能逃避。但是近期卻發生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一個北大的博士出國之後20年都沒有聯繫過父母,僅僅是因為母親向他要錢。在上個世紀,供養一個大學生就非常不容易了,何況是培養出一個博士生。
  • 北大博士王永強:因為父母討錢離家出走20年,他被罵白白學習
    王永強也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他甚至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中,他的成績也名列前茅。他的父母曾經要求王永強退學,對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然而王永強仍然存在,上大學後,他解決了生活費,最後拿到了博士學位。
  • 北大博士後赴美打拼失蹤20年,母親想見最後一面,卻說:別再找我
    憑藉著這股信念,王永強幾乎壟斷了班級第一,年年如此!漸漸地,校方注意到了王永強。出於王永強的家境和頂尖的成績,校方給予了王永強每月四塊錢的國家補貼。王永強當時興奮極了,剛想打電話給父母報信,但是父母的電話已經打過來了。在和父母的通話中,王永強很是驚訝。父母不僅知道了自己獲得補貼的這件事,更是直接張口向自己索要這份補貼的一部分。王永強有些猶豫,但是考慮到父母這些年來的付出,還是答應了。
  • 北大博士出國之後,因與父母有矛盾20年都不聯繫,現在怎樣了?
    在我們年幼時,父母供我們上學,給我們最好的生活,從小培養到達這十幾年的時間非常辛苦。當我們長大後,有能力時,就應該孝順父母,給他們最好的生活,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最近卻流傳出這樣一個報導,北大博士出國後20年沒有聯繫過家人好友,從此斷了聯繫,原因竟是父母曾經打電話向他借錢。
  • 還記得那個北大博士王永強嗎?打工20年,母親最後一面也不見
    ,20年都不曾回過自己的家中,母親想要見其最後一面都難。一、從小酷愛讀書故事開始,主角是名叫王永強的小夥,他從小家境就非常困難,但他自己有意識,知道讀書才能有出路,於是他從小便非常愛讀書,哪怕家境非常的困難,他都要堅持完成學業,就這樣他度過自己的童年,並且以他們村子第一的成績被蘇州大學錄取,更是考上北大的物理博士,可以說,就是這麼出色的人,但他卻在自己學成之後去到國外
  • 北大博士失聯20年,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背後原因很無奈
    在江蘇的某個農村,一個只能靠賣老鼠藥勉強維持日常的農民家庭,好不容易培養出了一個北大的博士後,結果他卻跑到外國,足足20年不肯與家裡人見面,母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他冷漠的說「不見」。他叫王永強,1969年出生於江蘇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非常貧苦,自己排行老三,家中還有個哥哥和姐姐。
  • 北大博士拒絕相見病危母親,得知隱情後,網友紛紛表示理解
    父母所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其作用不亞於學校教育,但往往有些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卻並不盡如人意。案例:之前,一篇名為《北大博士不願跟病危母親相見》的文章在網絡上走紅,引起了諸多網友關注。這位北大博士名叫王永強,面對自己病危母親的苦苦哀求,他卻不願意與其相見。文章一出,引起了一片熱議。
  • 旅順失聯17年女孩留學德國成終身教授,不願見父母一面,女版...
    2003年後,曹茜就不主動聯繫父母了,父母只能通過其他途徑打聽到女兒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甚至還通過大使館尋找女兒,但是曹茜拒不見大使館工作人員。2005年後,曹茜就徹底和父母沒有了任何聯繫,至今已有15年了。 在這10多年中,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女兒,盼望著女兒某一天忽然出現在家門口,喊著」爸爸媽媽「,可惜,曹茜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飛在哪一片天空中。
  • 北大天才不顧反對當和尚,父母哭求都攔不住,9年後終於說出原因
    ——安世高釋小龍就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最後因為他在武學方面的造詣,被導演看中,成為了一級電影演員,可見機遇都是留給努力而優秀的人的,作為北大天才已經足夠優秀了,如果可以按部就班的畢業之後找工作,一定是可以找到一個體面而高薪的工作,但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他卻跟常人不同,明明起點比普通人更高,但選擇了一條修心的道路。
  • 是什麼使王博士二十年後仍不願講父母,只有一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0年前就已經遠走美國的王博士卻因為父母網上發布的出走兒子迅速走紅不勝其煩,他的家世成了茶餘飯後眾口相傳的話題,而他母親卻還在常州孤獨地躺在一張狹小的床上,淚眼婆娑喃喃地喊著兒子的小名。隨著網上的置頂發酵很快地就有了王博士的消息,彼時身在美國的王永強並不知道已經捲入輿論的浪潮,被慣稱『』不孝子『』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