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寫下了一句:「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確,古代中國是人治社會,又以親族、血脈以及孝道為先,無論是怎樣的官員,都很難用法理去評判家務事。現在法律體系逐步完善,有些時候卻還是對摻雜著複雜情感的家務事有一些無能為力之處。2019年時,就有一位北大博士後用這樣一句話,回應了社會對他和父母關係的關切。
2019年年末,江蘇常州73歲老人郭巧娣在病危時,向身邊陪護的人絮絮念著自己已經20年沒見的兒子王永強,希望能夠在去世之前見到兒子一面。這件事通過網絡傳播開來後,網友自發組織起了「尋找王永強」的行動,終於在美國亞特蘭大發現了一名所有信息都與老人口中描述的兒子極為相似的男子。
▲病床上的郭巧娣老人
經過媒體核實,這名男子的確是王永強,但他只向媒體回復了「清官難斷家務事」這7個字。對此,王永強家人表示「失望至極」。在孝文化影響極其廣泛的中國,這樣的做派無疑會被釘到道德的恥辱柱上,很多網友也表示他雖然學歷高,但已經失去了為人的底線。不過,隨著媒體對王永強故事的進一步深挖,輿論漸漸反轉,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這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背後的無奈。
01
1969年,王永強出生於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是家中的小兒子。不像其他的么兒一樣自小有父母和兄姊的寵愛,因為哥哥罹患小兒麻痺症,父母的關心都傾注在哥哥身上。王永強少時,家中全靠父親賣老鼠藥的收入勉力支撐,同時又要攢下來為哥哥治病,說一句家徒四壁毫不為過。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永強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家中的艱辛,因此他努力讀書,從來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有時,王永強也會做一些簡單的活計,換取微薄收入以貼補家用。
▲蘇州大學校門
因為勤奮上進,王永強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在18歲時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蘇州大學,成為當時非常稀有的大學生之一。這樣看起來,他的求學之路是非常順利的。然而實際上,因為家庭貧困,父母曾經多次有過讓他輟學打工補貼家用的想法,只不過王永強深知只有讀書才是真正的出路,才能真正改變家中困窘的狀況,因此他沒有妥協,通過自己省吃儉用等方式儘量減輕家中經濟負擔,這才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大學時的王永強(黑白舊照)
上大學後,他再也沒有向家中要過一分錢,同時在父母的要求下,國家給予大學本科生每個月4塊錢的補貼,他也如數寄回家中。由於成績出色,王永強在大學畢業後順利留校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期間,他每個月已有72元錢的補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有了社交、戀愛等方面需求,因而他將這筆錢偷偷瞞了下來。然而紙裡包不住火,父母很快知道了這筆錢的存在,為此和他大吵一架。
▲蘇州大學校園景色
除了經濟方面的矛盾,王永強還有一群「奇葩」的親戚們。沒怎麼讀過書的親戚們,一致認為碩士研究生已經是「上等人」了,於是經常要求王永強做一些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例如幫助自己患有小兒麻痺的哥哥在蘇州找一份工作,「走後門」讓自己的堂弟進入蘇州大學學習等。顯然,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碩士研究生能做到的事情。然而家中並不理解他,父母甚至跑到學校,當著同學的面數落他不孝,令他極為難堪。
02
碩士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王永強獲得了到中科院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並且在不久後進入了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成為一名博士後,並與北京大學一位教授的女兒相戀。此時的家庭,再次拖了王永強的後腿,父母不僅經常找他要錢,也提出了更多的不合理要求。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即將成家立業的壓力,王永強夾在其中常常難以兩全。最後,失望透底的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拒絕了父母前來參加婚禮的請求。
▲王永強及妻子舊照
成婚後,王永強想要到日本交流學習一段時間,而他的父母此時卻提出了更加不合理的要求——希望王永強帶著兩位老人,以及他小兒麻痺症的哥哥一同前往日本定居。一方面,當時剛剛成家立業的他實在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脈做成此事;另一方面,王永強也深深認識到了家庭就是一個無底洞,當初既沒有支持他的夢想,後來也竭力榨取他身上的每一分價值。他認為自己並不應當承擔家庭的所有負擔,無論是父母和親戚的不合理要求,還是哥哥已經治不好的小兒麻痺症。
▲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
面對家庭無盡的索取,王永強感到了無能為力,也下定了決心要「壯士斷腕」。於是他假託要前往日本掙錢,掙到錢後就會給父母買房,也會承擔哥哥的醫療費,父母這才放棄了全家移民日本的想法。在日本交流學習結束後,王永強和妻子再也沒有返回中國,而是直接前往美國亞特蘭大工作,自此如同泥牛入海,徹底失去了蹤跡,直到20年後被熱心網友和媒體尋找出來,他過去的家庭生活也才為公眾所知。
▲王永強的親人接受採訪
圍繞著這樣的一個家庭,網友展開了極大的爭論。有些人認為「生養之恩大於天」,無論如何父母也將他養大,供他念到了大學,他不該做的如此絕情;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原生家庭無異於深淵,若是王永強一直不擺脫,最終必然也被拖入深淵之中,因此對於王永強的做法表示可以理解。兩方網友各執一詞,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難以真正說服對方。
結語
在筆者看來,世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複雜的事情很難去評判哪一方是對是錯。《孟子·盡心上》中有言:「仰不愧於天,俯不人」,意思是做人既要問天無愧,也要無愧於別人,總結起來就是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即可。世事難料,更沒有固定標準,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不越過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無愧於自己的內心,便不能夠說對錯,也稱得上是「君子坦蕩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