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間消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商臺積電公司今天在臺灣股市開盤之前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臺積電將在美國建設5nm製程的晶圓代工廠。至此,歷時多年的傳聞終於官宣。
臺積電將在美建5nm晶圓代工廠
關於臺積電赴美建廠的傳聞早在2017年就已有之,特別是在去年中美貿易以及美國封殺華為之後,傳聞更是甚囂塵上。不過一直以來臺積電也多次對外表示沒有赴美建廠的計劃。
但是,受今年新冠疫情造成全球部分地區的半導體供應鏈斷鏈危機,基於此,美國川普政府擔憂美國過度依賴亞洲半導體供應鏈,於是在近期與臺積電、英特爾等半導體大廠展開了談判,希望在美國建廠實現晶片自給自足。或許是美國向臺積電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臺積電終於敲定了赴美建廠計劃。
今天,臺積電對外公開表示,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支持下,有意在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
據介紹,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新的晶圓代工廠,將採用臺積公司的5nm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 20,000 片晶圓,將直接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間接創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中上千個工作機會。該晶圓廠將於2021年動工,於2024年開始量產。
由於新的建廠計劃,2021年至2029 年,臺積公司於此專案上的支出(包括資本支出)約120 億美元。此先進晶圓廠不僅能使臺積公司為客戶和夥伴提供更好的服務,也為臺積公司提供了更多吸引全球人才的機會。
臺積電錶示,此專案對於充滿活力及具有競爭力的美國半導體生態系統來說具有重要的策略性意義,它使具業界領先地位的美國公司能於美國境內生產其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同時又能受惠於世界級的半導體晶圓製造服務公司及其生態系統的地理鄰近性。
同時,臺積電還期待與美國當局及亞利桑那州於此專案上繼續維持鞏固的夥伴關係,因為此專案需要臺積公司大量的資本和技術投資,而美國強健的投資環境及其優秀的人才使得此專案及未來於美國的投資對臺積公司來說極具吸引力。
臺積電錶示,美國採行具前瞻性的投資政策為其業界領先的半導體技術營運創造出具全球競爭力的環境,此環境對於本專案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也使臺積電對此項投資及未來與其供應鏈夥伴投資的成功皆充滿信心。
資料顯示,臺積電目前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設有一座晶圓廠,並在德州奧斯汀市、加州聖何西市皆設有設計中心。此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將成為臺積公司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影響幾何?
目前臺積電的5nm工藝已經量產,其在半導體製程技術上已經對英特爾形成了超越。臺積電赴美建5nm工廠無疑將幫助美國進一步加強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以及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而對於臺積電來說,則可以進一步貼近美國本土的客戶,同時優化與美國的關係,在未來充滿變數的中美競爭當中取得平衡。
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這對臺積電是「好事」,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且更貼近客戶需求。
楊應超在中美貿易戰階段,即多次談及,臺積電遲早要去美國蓋廠,原因是中美大打關稅戰,將導致運輸及稅賦提高,增加成本,且最關鍵的因素是「一球兩制」,也就是一個地球兩個制度,全球將因中美關係的改變,區分為「中國式跟非中國式」兩大制度。
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更加速了「一球兩制」的形成,楊應超認為,一旦全球形成雙軌制,包括技術、標準、生產基地都要兩套,將會衍生新的商機,且疫情加速產業轉型,包括物聯網、AI、5G、無人駕駛等都會有更快的發展。因此,臺積電到美國設廠,是順應趨勢使然。
不過,目前臺積電與美國方面只是敲定了初步的建廠計劃,最終能否成行,能否順利建成量產,仍有變數。畢竟,目前半導體廠商的新建晶圓廠、配套的材料廠、封測廠、以及新興的半導體客戶等大都集中在了東亞地區,產業鏈配套完善。相比之下美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鏈配套較差,運營及人工成本較高。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此前就曾撰文反對臺積電赴美建廠。他認為,美國沒有中下遊群聚效益、工作效率差異和衝擊臺灣半導體等3大理由,反對臺積電前往美國投資設廠,最多只能做個樣板廠,更警告臺積電不要上當。
陸行之在臉書貼文表示,首先,美國沒有半導體下遊封裝、測試及組裝產業鏈等,難道晶圓處理好還要再花費龐大運費送往各國組裝嗎?例如鴻海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到現在還沒個影。他強調,美國最厲害的就是設計研發,不要妄想能成為科技產品製造王國。
其次,美國人工粗手粗腳的也缺乏晶圓代工製造所需要的效率,很難每天24 小時輪班工作及研發。陸行之表示,早在10年前就曾估算過英特爾的美國廠的晶圓製造成本是臺積電的兩倍以上,主要關鍵在於良率、產能利用率、半導體上中下遊群聚效益及工作效率差異。看臺積電的Wafertech 也一直沒擴廠就知道了。就連英特爾都要去海外設廠來降低成本,格芯(Globalfoundries)Fishkill紐約廠經營不下去的原因。
最後,臺積電若真的去美國生產核心技術半導體,除了對臺灣半導體未來發展前景有疑慮外,一旦發生重大事件時,美國政府只要顧到臺積電美國廠就好了。陸行之認為,把美國客戶當人質還是要的,但臺積電千萬不要上當。
陸行之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前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的面板廠目前就遭遇了擱淺,損失不小。
不過,美國財經媒體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則對此表示,鴻海在威斯康辛州蓋面板廠並不合理, 原因在面板非美國本土的產業,且缺乏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來從事這些工作。另外,全球面板供應已過剩,不可能再現高度成長,加上面板非常脆弱,無法長距離運輸,完全不適合在美國境內發展。
高燦鳴認為,像臺積電這樣的晶圓廠比鴻海更適合。他說,美國基於國安考量、保護主義和日益多元的市場需求,臺積電勢必在美國興建新的晶圓廠,且加州看來是很適合建新廠的地點,因為臺積電目前幾個大客戶都在此處。
從目前來,臺積電赴美建廠對於臺積電本身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的,畢竟上百億美元的投資不是小事,臺積電在決定之前肯定是充分考慮了利害關係的。也使得美國施壓臺積斷供華為可能性減小。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對於大陸來說,這並不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美國在與中國的半導體科技競爭當中,將會獲得一個重要的制衡中國的砝碼。
此前曾有網友開玩笑戲稱,解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打壓的終極辦法就是解·放·臺·灣,這樣直接控制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將直接讓美國半導體斷鏈。而如果臺積電5nm工廠在美順利建成,那麼網友的設想也只能是個玩笑。
編輯:芯智訊-林子 綜合自中時電子報
行業交流、合作請加微信:icsmart01
芯智訊官方交流群:2218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