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一句「得閒飲茶」,從來都不是虛的,除了是噓寒問暖的客套話外,不管老中青幼,只要得閒,茶樓裡,總有他們身影。
早茶這個詞,帶有強大的欺騙性。首次聽聞的人,往往以為早茶真的只是「起個大早去喝茶水」。但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式早茶中的茶水,已經成為配角。
而充當C位的,是一籠籠精緻又美味的茶點:蝦餃、燒麥、鳳爪、排骨、叉燒包...在廣州,茶點才是人們早起的動力。沒在廣州喝過地道早茶的人,很難想像這些小東西會有多美味。廣州的早茶不知不覺,也成為了生活在廣州的人的一種消遣......不論是老廣,還是新廣,總感覺喝茶就是一件會令人上癮的事情!
廣州茶樓的前身是清末的「二釐館」,多開在街邊巷口的小攤,茶價二釐,供應粥粉面、也賣松糕食品。
直到廣州商業更為繁盛的晚清,體面的茶樓才開始興起,例如三元樓、孖陶。喝茶的內容也開始了吃點心,這就是「兩件」的由來。
一開始,「兩件」的選擇並沒有很豐富,大多是叉燒包、芋頭糕、蘿蔔糕這種頂飽的食物。後來,貪新的廣州人才別具匠心地衍生、創新製作出了更多元的點心,像金沙紅米腸、冰榴槤、豬仔流沙包等,以及被廣州人吃出來的「點心四大天王」。
在廣州,人們更多的把喝茶稱為「嘆茶」。嘆一詞,在粵語來說,可以說是享受之意,與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喝上一杯早茶,吃上幾口點心,無論是從古至今,都是廣州生活的一部分。
也有人說,在廣州,喝茶是一種交際的方式。的確,在滿足吃喝的胃口之後,還可以聯絡了感情,交流了信息,甚至還會談成一樁生意。
看似簡單的嘆茶,其中的學問還不少!
1、進去開茶位之後,服務員都會放上一壺茶水還有一個小水盆。因為第一壺茶水通常都是用來洗餐具的,無論是不是一套標明已消毒的餐具,廣州人都喜歡用茶水燙一燙,不管是假乾淨,還是說處女座潔癖,但是就是不洗不舒服。
2、主人給客人斟茶的時候,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表謝意,我們把這個叫做叩茶禮。
3、當茶壺沒有茶水的時候,只要把茶壺蓋揭開,放在茶壺蓋口上的半邊架著,服務員都會知道是要加水的意思了。
廣州人無茶不歡,還記得當初的茶樓都是服務員推著車子,在大桌小桌之間穿梭,一籠籠的點心就放在底下放了熱水的推車上,想要哪一籠,跟服務員說一聲,蓋個章,一碟熱辣辣,還冒著煙的點心就上桌了!
在廣州人的飲茶文化薰陶下,點心的模樣和味道,也越來越精緻了。
豬仔包,蘑菇包,鴨子型的奶黃包……連國寶都逃不過,沒有做不出,只有你想不到。
悠閒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在如今兩點一線,快節奏的生活中,來上個一盅兩件,來杯醇厚的普洱茶,和父母聊聊家常談談心,和朋友談笑風生敘敘情,在慵懶閒適的氣氛中感受生活帶來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