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在「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轉型成效突出的地方」類別中,四川省瀘州市赫然在列,並享受到相應督查激勵政策。
「我市是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工作已經連續兩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與此同時,在已開展七次的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評價中,我市連續五次獲得優秀等次。」瀘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黃玉林說。
記者在近期的實地探訪中獲悉,瀘州市驅動新理念、新產業和新動能三駕馬車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成效顯著。
新理念:
選擇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之路
2011年,瀘州市因天然氣資源枯竭,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
面對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傳統產業衰退、經濟競爭力下降、產業結構失衡、民生和生態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瀘州市該如何轉型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如何培育?是要「生計的維持」還是要「潔淨的空氣」?一度成為瀘州發展的難題。
6月13日,周六,清溪河谷,花田酒地景區人來人往。很難想像,幾年前這裡環境汙染嚴重。為了發展經濟,當地在河邊建化工廠,清溪河水質逐漸惡化,逐步淪為臭水溝。
為了還綠於民,納溪區「一分為二」治理化工廠。經營好、能實現環保達標排放的,引導搬遷到工業園區;經營差、連環保設備都上不起的,堅決關停,通過稅收、租金優惠引導企業轉型。整治後,當地開始發展旅遊業。2014年3月,清溪河花田酒地景區一期建成開放,廢棄的荒地盤活形成片片花海。2016年,花田酒地升級為4A級景區,實現了從廢棄化工廠區向新興旅遊業態的轉變。
如今,清溪河又清了。「荒山溝變成『歡樂谷』,我們的腰包也跟著鼓起來。」當地村民遊條國開起了農家樂,「每個周末少則接待幾十人,多的時候一天能達幾百人,月入萬元。」
黃玉林告訴記者,利用資源枯竭的倒逼機制,瀘州市探索和創新轉型發展路徑,在全國開創先河,分別編制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規劃,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形成了以平臺建設引領轉型發展的特色轉型模式,實現了從資源枯竭型工業城市向城市功能完善、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強、宜居宜業承載力高、帶動周邊發展輻射能力強的區域中心城市轉型。
當前,瀘州市擁有了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3個國家級「生態名片」。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50.8%。瀘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該市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6天,在四川省2019年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考評中,該市獲評為先進單位。
新產業:
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眼鏡鏡片、照相機鏡頭、冰箱冷凍室抽屜、家用汽車都會用到一種重要的材料——聚碳酸酯。這種簡稱為PC的新材料正在成為瀘州市新興產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11日,在瀘州市合江臨港工業園區,四川中藍國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升全正在聚碳酸酯項目現場忙碌。這個項目就是我國首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採用非光氣法熔融縮聚專有技術的聚碳酸酯工業化示範項目。「近年來,聚碳酸酯產品因其高透明性、高抗衝性能、耐冷熱抗變形、使用溫度範圍廣等特性受到市場青睞。」因為公司聚碳酸酯產品各項指標均為國內領先,龍升全對拓展聚碳酸酯市場充滿信心。
6月12日,走進瀘州國家高新區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機械手臂正一刻不停地工作著。「無論是奔馳寶馬、還是國產汽車,大多都是這個廠的客戶。這個公司生產的同步齒環銷量佔到了全球第二位。」在機器轟鳴的廠房裡,瀘州國家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距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不遠,瀘州容大智能變速器有限公司廠房裡的機器人正在生產變速器。之前,公司攻克了無級變速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其研發的無級變速器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企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在全國汽車變速器行業位居前三甲,擴大了「瀘州造」產品市場佔有率。
在納溪區,為了趕製訂單,忙已經成為了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石英晶體諧振器智能化生產線最近的常態。諧振器是所有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分為石英晶體諧振器和陶瓷諧振器。有諧振器的前提下,電子產品方能進行頻率發射和接收。2018年,該生產線投產,標誌著我國壓電晶體行業智能化生產線實現零突破,打破了外國一線廠商在該行業的壟斷地位。公司總工程師黃屹透露,由於石英晶體諧振器頻率精度高於陶瓷諧振器,目前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
產品技術全國領先,拓寬了瀘州市產業轉型之路。
近年來,瀘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核心技術突破、新興產業產學研用合作,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攀升。2019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36.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2%。
如今,瀘州市正在加速構建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強勢崛起的千億元白酒產業、千億元電子信息產業以及裝備製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等組成的新興產業,支撐著該市不斷健全富有競爭力和區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
把開放合作和招商引資
作為一號工程
6月15日,在瀘州國家高新區,投資120億元、建設用地約4500畝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瀘州產業園加快建設,中國長城(瀘州)創新製造基地項目即將投產。
在一江之隔的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投資200億元、佔地面積5000畝的恆力(瀘州)產業園建設工地上,攪拌機聲、鋼筋碰撞聲、貨車裝卸聲、電焊切割聲此起彼伏。預計10月底,該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以西南智能化聚酯新材料及高端紡織製造中心的姿態,延長四川石油化工產業鏈條。
為什麼國內兩大頂尖企業選擇投資瀘州市?恆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瀘州產業園副總經理陳錫明給出相同的答案:「瀘州開放平臺層級高、營商環境優越,有效率、有活力,是投資興業、幹事創業、安居樂業的熱土。」
近年來,瀘州市擁有了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瀘州國家高新區等系列國家級開放和發展平臺,把開放合作和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著力提升市場資源配置力、企業市場主體力、黨政環境服務力,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借用發展新力量、增創發展新優勢。
「瀘州效率」如何體現?2019年7月,恆力集團第一次到瀘州市考察,當年9月,雙方就成功籤約。此後,雙方克服春節因素、疫情影響,在今年4月16日前完成了所有前期準備,順利開工。從招商引資到快速落地,這是該市多個部門共同合力的成果。「前方做好項目對接洽談工作,後方市發改、經信、交通、環保、水務等20多個要素部門,對項目用地、用電、運輸、投資效益等多項經濟指標進行核算,優化項目投資方案,確保實現項目精準對接和儘快落地。」瀘州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副局長殷國兵介紹。
眼下,伴隨著國際空港和高鐵的加快建設,大批央企、大型國企和知名民營企業入駐瀘州市,謀劃生成了更多20億元級、50億元級、100億元級的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重大公共服務、重大生態環保項目,一個四川南向東向開放重要門戶、內陸開放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黃玉林說,近年來,瀘州市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以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連續多年實現100%全覆蓋,全民預防保健累計免費體檢757萬人次。2011—2019年,該市累計改造棚戶區面積751.5萬平方米,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7.76萬人。
面向未來,瀘州市將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重大國家政策機遇,以奮力爭創四川省經濟副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繼續深入實施開放引領、產業升級、城市提質、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生態環保「六大攻堅行動」,實現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