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2020-12-22 西部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消息,「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這些身份信息包含了姓名、證件照、民族、戶籍地和身份證號。在名字下面,一行灰色小字顯示上述結果來源於「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

「查開房記錄一般需要一兩天,2000元可以查5年內的。」賣家提供的截圖中,一套信息包括入住者姓名、手機號、入住時間、房間號、酒店名稱和地址等。

「提供手機號碼可以查淘寶地址、美團地址、快遞地址,找人肯定沒問題。」賣家說。

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

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帳戶。

業內人士認為,平臺對這類交易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監管義務。

記者查閱相關二手平臺的用戶協議,協議中聲明,用戶協議的籤署不代表平臺對交易雙方的行為合法性、有效性等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為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於平臺上的違法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佳成認為,平臺方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主動承擔起遏制平臺違法交易的責任,自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

此外,平臺對發布違規違法商品的賣家處罰力度也不夠,一般只是通過下架商品、封號等措施予以處罰。一些不法分子換一個號便可再次入駐。

雖然平臺要求,用戶在註冊時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資料並進行實名認證,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家為了隱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實名認證的帳號進行交易。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商家還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販賣「帶實名認證」的平臺帳號。「單個帳號70元一個,有交易記錄的200元至320元不等,均已實名認證。」

堵住信息洩露源頭,加強審核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杜絕二手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買賣,應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洩露源頭。記者調查發現,二手平臺上被倒賣的個人信息不少來源於黑客盜取和「內鬼」洩露。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當前,部分平臺的應用程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不法分子通過一些平臺的信息接口,非法訪問其資料庫,繼而造成信息洩露。

調查中,有的賣家稱自己就能直接查詢,有的稱要聯繫在相關部門做事的「上家」具體操作,有些就是行業「內鬼」。

一名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此前,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過一起派出所原民警受賄提供公民信息的案件。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某派出所原民警聶某夥同輔警郭某等人私自違規使用公安數字證書登錄公安內部信息網查詢系統,查詢不特定人員公民個人信息54618條,非法獲利32萬餘元,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萬元。

其次,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平臺應切實承擔起審核、監管的義務。何延哲建議,監管部門要督促二手平臺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格把關。平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和防範,維護平臺生態健康。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立法機關應針對二手電商交易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完善頂層設計,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執法機關應加強執法和普法宣傳,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與素養。

胡佳成提示,非法獲取、提供他人信息,不僅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規定,將相關工作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提供給他人的,將依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原題為《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禁令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 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新華視點)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消息,「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9:36:44&nbsp中財網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
  • 戶籍能查!開房記錄也能查!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戶籍能查,想查開房記錄的話可以查5年內的,一般需要一兩天就夠。」「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 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   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嚴懲借交易平臺倒賣個人信息行為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新華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今年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近期以來,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 個人信息明碼標價,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閒魚商家6毛賣個人信息 提供身份證號即查開房記錄
    「信用優秀」商家6毛賣個人信息,提供身份證號即查開房記錄!) 導讀:二手交易平臺的理想已不限於閒置。
  • 嚴打個人信息買賣黑產 隱私不能成為「搖錢樹」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
    四中微動漫 |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點擊了解「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怎麼辦」案情介紹原告娜娜在閒魚平臺上從小張那花了七千元買了個知名品牌二手女包,娜娜收到貨後,去奢飾品鑑定機構鑑定為假貨。娜娜申請退貨退款,但小張拒絕,娜娜便將小張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小張退還貨款,並承擔三倍賠償責任及賠償鑑定費。
  • 二手交易平臺有多亂?個人信息6毛一條,色情資源包裝成「學習資料...
    儘管平臺大多對商品發布禁區有所規定,但「擦邊球」交易仍然屢禁不止。 個人信息6毛一條出售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個人信息保護成為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作出專門規定。
  • 哪些二手物品值得買?教你在二手平臺上淘到好貨
    都是在各大消費購物場所歷經百戰的人,為什麼總有人能花更少的錢買到稱心如意的好物?已經用不上的電腦外設,為什麼二手轉賣總能迅速賣出?未拆封的口紅,為什麼用二手價格可以買到?為什麼二手iPhoneX的保值率最高?隔壁室友看過的書為什麼還能被原價回收?  不管承不承認,二手交易已經在悄然改變你我的生活。
  • 看了電視劇懷疑老公出軌,網上找人查開房記錄!結果悲催……
    越想越可疑的朱女士於是動起了心思,想查查自己老公的開房記錄,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做對自己不忠的事情,結果深陷圈套被騙五千餘元。8月1日上午9時左右,朱女士在某搜尋引擎上搜索如何查開房記錄,竟然真搜索出一個帳號,說可以查詢開房記錄。
  • 蘋果手機回收,iphone6SP在二手回收平臺上還能值多少錢?
    在很多資訊、文章的評論區上,都還能夠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的6S還能夠再戰兩年,我的6SP還能夠再戰三年。但不得不承認,iphone手機的順暢,哪怕是5年前的iphone6S系列,依舊可以令用戶感受到iphone的強大,那蘋果手機在二手回收市場上還能夠有怎樣的回收價呢!
  • 能查開房記錄、尋人定位?南京「私家偵探社」3個月獲利30萬,還把小...
    「私家偵探」小廣告被放上了警官的車窗2019年的某天,南京六合網安大隊的張警官發現自己私家車車窗上被人放了「私家偵探」的小廣告。廣告聲稱可以提供查詢戶籍信息、銀行流水、開房記錄,甚至尋人定位等服務。經查,謝某於2019年11月成立「私家偵探社」,宣傳可以提供「尋人定位」「婚姻調查」「銀行財產」等公民個人信息,每條信息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幾萬元不等。謝某接單後,通過安裝定位器、跟蹤調查、跟拍偷拍等違法行為獲取「被調查人」信息,甚至調取「被調查人」銀行流水、通話記錄,開房記錄等信息,嚴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 二手平臺上的教育江湖
    一手市場競爭激烈,選手們更注重品效,而在二手市場中,大家更在意「互利共贏」。目前活躍的二手交易平臺有閒魚、轉轉等。二手平臺上有關於教育行業的轉賣行為正常為轉賣此前用戶自己購買但沒上完的線上、下各類私教課等,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在二手平臺上上架家教、各類私教等課程服務,更有甚者開始販賣盜版網課。
  • 女子想查老公的開房記錄!查完定位後,她很後悔
    (網絡配圖)近日,浙江義烏一位家住稠江的吳女士(化名),因為因瑣事與丈夫吵架一氣之下奪門而出,等回家後發現丈夫沒有回家,電話也聯繫不上。迫切想要知道丈夫的下落吳女士一時犯了傻, 在網絡上查詢「老公開房記錄」,發現有人在兜售可以精準定位並能查詢開房信息的軟體,於是信以為真,馬上聯繫了對方。
  • 有哪些靠譜的二手交易平臺?95分閒置潮流交易值得擁有
    但這讓年輕人更輕鬆自豪享受潮流帶來的愉悅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比如相關的球鞋、衣服、手辦、數碼產品等一經上架就被搶購一空,很多潮流達人不得不轉向二手交易平臺!  現在市面上的二手交易平臺很多。但絕大多數的平臺都缺乏相應的鑑定服務,更由於買賣雙方在空間上的距離,從而容易造成消費者財產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