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麼喜劇就是在悲劇外包裹一層糖衣,內核沒有變化。這方面,周星馳可以說是大師,他的電影風格一直是自稱一派,甚至有「周氏喜劇」之稱。
然而在很多和他合作過的人口中,周星馳都不是一個討喜的人,甚至用一些惡毒的詞彙形容他:刻薄自私、自大狂、低情商......
甚至合作過多次的王晶直言:
「周星馳在片場是個暴君,他希望可以主宰一切。」
娛樂圈內一度掀起了「打倒周星馳」的風潮,在黃金搭檔吳孟達、黃一飛再無合作過後,這種風潮達成了巔峰。
那個在影迷心裡帥氣、幽默、思想深刻的星爺,怎麼突然變成了一個刻薄自大的怪脾氣男?
看過那麼多人對周星馳的評價,我想黃秋生的回答用在這裡最合適,「你看那麼多人罵他,但你看過他出來罵過任何一個人嗎?」
如果說,周星馳是天才,我想沒有人會反對這一點。天才,意味著與常人不同,思想太過超然往往會孤獨。
那些說周星馳本人如何不好的人,從來沒有真正讀懂過他。有所長必有所短,一個人不可能既能思維通達又長袖善舞,這是神才能做到的事。
「石榴姐」苑瓊丹曾經就說過在他面前,感覺自己像豬,笨笨的跟不上他的思路。
但周星馳不是不會交流,他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溝通對象。
從他開創無釐頭電影風格時,我們就應該明白這是一個有想法的人。表面上看他的電影都是喜劇,但認真看過情節,都能發現隱藏在其中的悲劇線索。
這一點恰恰和他本人相似,不熟悉他的人會覺得生活中的他一定平易近人,所以在發現真實的他是個嚴肅嚴格的人時,才會覺得「周星馳」人設崩了。
在做客陳魯豫《魯豫有約》和柴靜《看見》時,他性格中的「尖銳」和「溫和」分別展現出來。
在此之前要明確的一點是,周星馳本人是善良溫和的性格,但面對工作,他一定是嚴肅認真至上的。
讓我們回歸這兩段採訪,首先是在《魯豫有約》上,周星馳表現出來的是完全的「尖銳」。
時值2008年,《長江7號》上映後非常火爆,節目組趁機對周星馳進行了邀約。起初問題都是圍繞這部電影,作為電影的導演,被問到自己的作品都是很樂意回答的。
就在氣氛還算融洽的時候,魯豫把內容轉向了顏值,覺得周星馳在電影裡說自己很帥很搞笑。
說實話,魯豫這句話沒有想說本人不帥的意思,甚至還有對他電影喜劇效果的吹捧。可是她沒有意識到,周星馳的電影底色是悲劇,喜劇只是表現形式。
在周星馳的再三追問下,魯豫還是堅持「真的很好笑啊,只要是你說的我都覺得好笑」,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
很多人拿這段採訪給周星馳性格蓋棺定論,但在柴靜的採訪中,周星馳展現出「絕對溫和」的一面,這是人性格的複雜性。
在《看見》中,面對採訪,一開始周星馳都是冷靜、嚴肅面對。但柴靜的採訪好評高,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有「同理心」,她能站到嘉賓的角度考慮問題。
於是一段時間下來,周星馳的情緒已經很放鬆了,甚至在聊到感情這種私人問題時,也沒有感到冒犯翻臉。
甚至在談到那句經典的臺詞時,柴靜沒有像其他人覺得重複這句臺詞是抄襲自己,而是設身處地,考慮到周星馳是「就是一個不由分說的想法,我就想在這個時候,說出我人生中想說的話」。
單從這句話看來,就能知道柴靜是對周星馳和他的電影有過深入了解的,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搞笑。
周星馳聽到也是很驚喜,沉默了兩秒只說出了一句謝謝,眼睛裡有淚光閃爍。這段採訪也看哭了無數星迷。
周星馳從來不是一個苛刻的人,他有對工作認真的一面,也有對理解感動的一面。一如初見那樣,他一直是善良義氣聰明的星仔。
他人如何評價,都改變不了他在電影上的成就,人品的好壞又豈是三言兩語概括的了的?
通過《少林足球》,周星馳說:「其實我心中何嘗沒有一團火呢?」炙熱的情感自在心中,但是見到的是紅梅還是白煙,留待後人分說。
—END—
【文/ 小新】
【註:文章為作者原創,歡迎轉發、評論、關注,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